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解读.pptx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解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解读.ppt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冠心病的康复医疗,背景介绍,01,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首要疾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注册(GRACE)研究数据表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达25%,4年累积病死率高达22.6%,而且死亡患者中有50%死于再发心肌梗死,即使存活,30%的冠心病患者活动受限,30%患者无法正常工作,45%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冠心病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病,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研究表明,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治疗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冠心病而以预防策略。,2017年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提示: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
2、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冠心病1100万。2016年全国介入治疗病例增长较快,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总例数为666495例(包括网络直报数据及军队医院数据)。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的比例近年来明显提升,直接PCI共55833例,比例达38.9%,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心梗目前已高居我国死亡原因第二位,到2030年,我国预计将会有2300万心肌梗死患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表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
3、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中国冠心病现状,11*20心梗救治日,心梗抢救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除了黄金120,还能做得更好吗?,现状不如人意:但是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医疗开支不堪重负。,发病前预防、发病后康复,冠心病的康复医疗,02,20世纪80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和心血管死亡率738。,Haskel WL等研究发现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
4、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接受心脏康复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近年来美国Suaya JAStas0n WBA一项对60万例老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或CABG 5年随访的研究发现,康复组患者5年病死率较非心脏康复组患者减少2l34,并且不论康复次数的多少均可获益,其中高康复次数(25次以上)组降低34,低康复次数(124次)组降低2l,效果与心血管病预防用药(如他汀类药物或B受体阻滞剂)相当,而费用显著低于预防用药。,冠心病康复的循证医学,心理社会压力,饮食中蔬菜水果少,饮酒,缺乏规律的体力活动,腹型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糖
5、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INTERHEART研究),生活方式的改变,双心健康:心脏+心理,循证用药,生活质量的评估和改善,二级预防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内容,职业康复:最好的有质量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冠心病康复的分期院内康复期(期康复),03,贰,壹,叁,院内康复期(期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期(门诊康复期,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期(期康复),本期康复目标: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动耐量减退、低血容量、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促进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做好健康宣教,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再住院;并为出院后的康复做好准备。,院内康复期(期
6、康复),1.目的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2.康复适应症:(1)过去8 h 内无新发或再发胸痛;(2)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CK)-MB 和肌钙蛋白没有进一步升高;(3)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静息时呼吸困难伴湿性啰音);(4)过去8 h 内无新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3.开始时间:通常康复干预于入院24 h 内开始,如果病情不稳定,应延迟至3 7 d以后酌情进行。,本期运动康复及日常生活指导:,4.康复原则: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边、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以及上1 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开始
7、治疗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宜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 次/min 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Borg 评分 12)。如果运动或日常活动后心率增加大于20 次/min,患者感觉费力,宜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CABG 患者术后需进行呼吸训练,用力咳嗽,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4.康复原则:,评估出院前功能状态,如病情允许,建议出院前行运动负荷试验或6 min步行试验,客观评估患者运动能力,为指导日常生活或进一步运动康复计划提供客观依据;制订院外早期心脏康复计划(期康复)。,5.出院:,冠心病康复的分期院外早期康复期(门诊康复期,期康复),03,1.康复对象:对AMI 和(或)AC
8、S 恢复期、稳定性心绞痛、PCI 或CABG 后6 个月内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级,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静息收缩压160 mm Hg(1 mm Hg=0 133 kPa)或静息舒张压100 mm Hg者暂缓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期康复),壹,贰,2.康复评估:临床评价、运动负荷试验以及心理评估目的在于危险分层(表4);运动负荷试验有助于冠心病康复处方的制定和对预后的评估;常用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如果无设备条件完成运动负荷试验,可酌情使用6 min步行试验、代谢当量活动问卷等替代方法。,运动是一种治疗
9、手段,需要一定的强度才能实现,前提是要保证运动的安全,有效的运动=安全+强度,运动康复指导,运动风险评估,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实施运动计划前都必须进行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负荷试验,价值:是心脏运动康复计划开始和结束时进行临床评估最重要的部分,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数据:心肺功能状态,运动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有无心肌缺血,运动是否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以及有氧运动时的目标心率的计算。,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5)出现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 mV 或损伤型ST 段抬高2.0 mV。,(6)出现恶性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R onT 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心房
10、颤动等。,(4)随运动而增加的下肢不适感或疼痛。,(7)运动中收缩压不升或降低10 mm Hg;血压过高,收缩压220 mm Hg。,(9)患者要求结束运动。,(8)运动引起室内传导阻滞。,运动负荷试验终止指征,(1)达到目标心率。,(2)出现典型心绞痛。,(3)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头晕、眼花、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缺血性跛行。,极量运动试验,次极量运动试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能力水平进行极量、次极量、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试验。,极量运动试验很少用于冠心病患者。,次极量运动试验有一个预先设定的终点,通常为预测最大心率的70%85%,或峰值心率为120
11、 次/min 或为主观设定的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水平,如5 METs;常用于AMI 后4 6 d 的住院患者,作为早期运动康复的指导或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依据。,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设计为直到患者出现运动试验必须终止的症状和体征才停止,通常用于AMI后14 d 以上的患者。,运动负荷试验是一样的吗,运动强度,心率储备法:此法不受药物(受体阻滞剂等)的影响,临床上最常用,方法如下: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无氧阈法:无氧阈水平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60%左右,此水平的运动是冠心病患者最佳运动强度,此参数需通过运动心肺试验或血乳酸
12、阈值获得,需一定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人员。,目标心率法:在静息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 30 次/min,体能差的增加20 次/min,体能好的增加30 次/min。此方法简单方便,但欠精确。,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多采用Borg 评分表(6 20 分),通常建议患者在12 16 分范围内运动(表5),常用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心率储备法:此法不受药物(受体阻滞剂等)的影响,临床上最常用,方法如下: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多采用Borg 评分表(6 20 分),通常建议患者在12 16 分范围内运动(表5),运动康复安全吗?,准备活动,即热身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冠心病 康复 治疗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1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