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玲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教案.doc
《吴嘉玲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嘉玲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第 九 册 第八 单元整体教学教案主备人:吴嘉玲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
2、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学情分析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学期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整理不再陌生,对以单元主题查找相关补充阅读材料也有了初步的能力,已经积累了相当广度的阅读量,他们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述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整体教学应定位于诱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原有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水平上,能够结合相应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技能学习初步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继续养成读有所思,学有所感的阅读习惯,也要承传将语言文字随时学以致用的良好品质,更要进一步促发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思、以读引写的深度思维的持续发展。本单元的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3、,所编录的文章内容都是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作品或者生活点滴,借助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课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部分学生有条件自主进行主题阅读报告的制作,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实施阅读信息的班级共享,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常规化的运作互动中,需要更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资源分享的互补和生发,让课堂现场生成得更加扎实和厚实。单元教学目标1能整体通读本单元课文,通过各种方法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书写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25课,以及第27课中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搜集阅读更多描写毛泽东主席的文学作品以及毛主席创作的作品,感受毛泽东作为伟人的风采和凡人
4、的情怀。 4学会边读边想,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具体形象的词句,并学以致用,能交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毛泽东,还能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单元教学重点1边读边想,读有所获,情动辞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联想和自身体会即兴表达出来,是重点,也是难点。2围绕单元主题,广泛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作为课堂学习的积存,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保障。3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思路,选取一处,凸显奇特,写下来更能吸引人。单元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联想和自身体会即兴表达出来,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言之有序,并能抓住重点在现有时间内说清楚,这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现场的用心倾听、深入思考、积极
5、发言和表述的随时指导。 2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具体描写方法,按一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单元阅读推荐1.阅读有关描写毛泽东的文学作品和毛泽东创作的诗词。2.阅读中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以及(美)特里尔 著,何宇光,刘加英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学课型总课时第八单元导读: 2课时 精读课:七律长征2课时,开国大典2课时 略读课:青山处处埋忠骨1课时,毛主席在花山1课时经典诵读、阅读分享课:2课时读写评讲(作文指导)课:2课时单元评研课:2课时本单元整体教学总课时:14课时备注语文第 九 册 第八单元整体教学教案课题第八单元导读课型导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
6、标1通读整个单元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2独立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3推荐单元阅读相关的书目和有关信息材料。教学重点1初读整体了解,联系课文上下,正确填写学情调查表的相关内容。2学习掌握课文要求读写的生字词。3推荐适合本单元阅读的书目和相关信息材料。教学难点1 用心通读单元的每篇课文,正确填写学情调查表。2 对课文的存疑和释疑,以及作单元整体感受的即兴小结体会。教学准备1. 第八单元学情调查表的设计及印制。2. 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作相关的课外阅读储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通读本单元课文,整体把握单元主题。(一)引导朗读第八组课文导语,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炼本单元阅读主题毛泽东
7、。(二)小组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简笔画、背景资料、音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蔡淑仪)合作汇报本单元课文朗读,互动分享主要内容。1.小组选取课文一篇,分工合作,说内容,谈所得,读好词佳句,学习质疑,解答。2.四人小组上台汇报讨论交流成果,全班互动补充。二、填写本单元学情调查表,理清学习目标和思路。1自主默读本单元课文,填写学情调查表,教师巡视,及时进行个别辅导。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对学情调查表的填写作查漏补缺,分工合作,准备小组的汇报展示。 第二课时一、各小组一分钟商议,确认上台汇
8、报展示的分工。(一)选派四人小组上台展示自主合作学习情况,集体互动分享,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认读生字词,积累词语,书写四会字,明确本单元课外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方向。1.汇报单元整体初读了解:相关课文内容填空。2.讨论对课文的存疑,释疑,以及对单元整体阅读的小结体会。3.认读生字词,交流分享。尤其关注以下字词的读写规范:(1),“礴”,薄厚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磅礴”的“礴”(2)“擎”应读“qng”,不要读成“j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n”,不要误读为“yn”。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瞻”。这个字笔画较多。(3)拟”,应读
9、“n”,不要读成“y”;“赴”,应读“f”,不要读成“p”;“躇”,应读“ch”,不要读成“zh”;“殉”,应读“xn”,不要读成“xn”, “碾”、“簸箕”、“沏”、“舀”、“笤”二、综合全班汇报情况,学生自主完成学情调查表的查漏补缺,并提交给老师确认。三、堂上生字词的听记训练,选派优秀代表上台展示,集体评议,自行查漏补缺,提交作品,交由老师作审批。四、作业布置:备注作业设计1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继续充实同步课外阅读的相关书目或材料。2收集长征有关的故事、文章或者诗歌3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有关内容。4经典诵读10分钟中庸第一章节。板书设计第八单元导读课25.七律长征 一26开国大典代27*.
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伟28*. 毛主席在花山人教学反思语文第 九 册 第八单元整体教学教案课题25七律长征课型精读课课时 2课时课文简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11、、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感受课文描写的壮观场面。2能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等词语的含义3、分享长征有关的故事,完整叙述故事的内容4、能将课文熟读成诵,熟练背诵全诗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感受课文描写的壮观场面。2能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等词语的含义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小
12、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互动分享。教学准备1 围绕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课外阅读资料,例如关于长征的资料和关于毛泽东的诗词2 制作简易的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知人论诗)毛泽东,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指名说)毛泽东曾领导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根据课前大家收集的资料,谈谈(指名说)二、 读诗文,晓诗意1初读,感知大意(1)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2) 同桌合作交流学习过渡语:这首诗描写了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的呢?(3) 交流自读
13、自悟成果过渡语: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讨论,进一步加强了对诗的理解,请大家大胆各抒己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后小组内交流)过渡语:将你的感受到的画面融为你的语言将诗再读一遍三、 再读诗句,质疑解疑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圈划出来,共同解决学生质疑(指名说),集体解疑如:“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等词语重点指导四、 再次诵读本诗第二课时一、 精读课文,体会意境过渡语:本首在诗歌的四联里面,你最喜欢那一联,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喜欢同一联的学生齐读,指名谈感受,并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关键词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表现红军英勇无畏的词是?)五岭逶迤
14、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腾“换”流“可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和“寒”表达的情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红军的心情)二、 交流有关毛泽东创作的诗词或者长征有关的作品三、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备注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七律长征2、 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搜集并背诵毛泽东的相关作品板书设计万水 (五岭 乌蒙 岷山)红军尽开颜千山 (金沙 大渡)教学反思语文第 九 册 第八 单元整体教学教案课题26开国大典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课文简析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
15、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4概括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2、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们的心情3、概括每个场面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学习场面描写
16、的方法教学策略1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互动分享。2 以读引读,以读引写。教学准备搜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材料如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出示课题,读题,理解题意“开”建立,“典”隆重的典礼过渡语:读了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 整体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蔡淑仪)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那几个
17、场面?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场面用一个词概括(指名说并板书:典礼前 典礼中 典礼后)三、 精读各个场面,感受群众心情找出文中描写群众心情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做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上台展示,品味语言,指导朗读)四、 从毛主席的动作,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品味语言,指导朗读)五、 全班读第七自然段第二课时一、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尝试概括每个场面内容(指名说)二、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场面,与同桌分享,品味,并尝试仿写片段三、 进行场面描写的训练四、 小组交流五、 再次修改备注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第七自然段2声情并茂感情朗读课文3继续修改自己场面描写板书设计 26 开国大典典礼前
18、:会场(庄严 盛大)典礼 (隆重 庄严)典礼中阅兵 (庄严 威武)典礼后 :游行 (壮观 热烈) 教学反思语文第 九 册 第八 单元整体教学教案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型略读课课时1课时课文简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
19、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文章就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学习目标1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教学策略3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吴嘉玲 语文 第九 第八 单元 整体 教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9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