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修改1.ppt
《拿来主义修改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修改1.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的故事,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的一次宴会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骥才,该怎样答呢?,冯骥才说:“你们西方人喝了牛奶后,难道都变成奶牛了吗?”,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鲁迅,(18811936),杂文集:华盖 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
2、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关于杂文,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特点:,写作背景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过去由于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
3、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读标题,1、拿来主义中的“主义”是什么含义?,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2、议论文的标题有两个大类:论题型的和论点型的,本文的标题是哪一类?,论题型,3、从这个标题中可以看出,本文应该着力解决(或论述)哪几个问题?,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么样拿来?,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冠冕堂皇吝啬玄虚蹩进,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gun min s xun bi,gng zh su cn x,默读全文,1、什么
4、是“拿来主义”,请用文中关键句回答。,2、第7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想一想,2、第7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1-6自然段:因为,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为什么要“拿来”(16)中心论点(第7段)怎样拿来(89段)“拿来”做什么(10),拿来主义,阅读课文16段思考: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还论述了什么问题?这几种主张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呢?有什么后果?,合作探究,闭 关 主 义,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后 果,实 质,表 现,惧外、排外,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 去 主 义
5、,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后果,实质,表现,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媚外、卖国,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九一八事变割让东北),尼采: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类比论证,提问:说说“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送来
6、主义,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后果,实质,表现,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害、侵略),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排外,媚外,误国,卖国,因为,所以,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主义,因果论证,小结:论证思路,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送去主义投降卖国,媚外求宠(破),送来主义嗟来之食,强加侵略(破),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立),先破错误的观点,再提出相对的正确的观点,先破后立。,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我们要,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8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