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学期起始课。教学目标:a) 浏览教材。明确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重、难点。b) 明确用本原则,作业书写格式。c) 明确为本学期写作应做的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难点:牢记各项要求,并落实到学习过程中。课时安排:课时课题:学期起始课课题:起始课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师生见面作业本的要求和使用方法课上要求作业要求熟悉教科书复习原有知识作业教师对本学期开学同学们的面貌做一简单总结准备两个大单线、课堂练习本、一课一练 数学作业纸 口算练习本1、 眼睛看着老师,精神饱满,注意老师提醒的重难点。2、 课上多发言:每个
2、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定时多提问。3、 基本知识全班掌握,学生都有不同收获。1、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2、 每天练习一分钟口算:1520道口算练习。3、 数学公式每天默写、背诵1、 浏览教科书目录2、 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3、 新接触的知识: 练习:1.2元+0.3元 6.90元-2.80元 1元+0.56元 练习口算预习小数的意义教材2-4页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1页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知道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2、 结合具体的量
3、和在方格纸上涂色等过程,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3、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并估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4、 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单问题,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能把十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来表示。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准备: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思路: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从生活中的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
4、的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教学重点: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小数。教学难点: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一、 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小数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 小数的意义1、师: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
5、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生:把“1” 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10;其中的3份是它的3/10。)2、师:1/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 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3/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3,0.3表示把“1” 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3、师: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中的1份涂色,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一试用小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中的2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一试用小数表示。(生:把“1” 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100,写成小数是0.01
6、,其中的23份是它的23/100,写成小数是0.23。)4、师:同学们推想一下1/1000,127/1000写成小数是多少呢?可以同桌两人商量一下。(生:1/10可以写成一位小数,1/100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那麽1/1000一定可以写成三位小数。1/1000写成小数是0.001;127/1000写成小数是0.127。)5、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同学们还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6、请同学们独立完成p3想一想,集体订正。巩固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
7、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三、 小数的读写:1、同学试读。(0.37 0.204 13.13 32.017 125.409)师:同学们发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有什么不同?在同学们议论下小结小数的读法。2、写出下面小数。零点三九 一百点零零七 二十点零二 五十三点二七六四、 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1、师: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老师给介绍一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1);小数点右边第二
8、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0(0.001)。也就是: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2.计算器上拨数。33.333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填出第5页认一认。3.完成p5页试一试。五、 作业:第6页1-4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33333表示3个,也就是3个0.1表示3个,也就是3个0.01表示3个,也就是3个0.001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测量活动教学设计思路:本节首
9、先组织学生测量教室里的黑板、桌椅或其他 物品的长度,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探讨改写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2:通过测量活动,体会生活中小数的应用和。通过探索怎样用小数把几分米或几厘米表示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教学重点:用小数把分米、厘米的数表示成用“米”作单位。教学难点:用小数把分米、厘米的数表示成用“米”作单位。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组织活动测量探讨改写方法单
10、位换算练习 一、组织活动:1、组织学生测量教室里的黑板、桌椅或其他 物品的长度,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2、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3、探讨改写方法(1)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想:1米=10分米 6分米是6/10米,就是0.6米。(生:1米的“1”写在整数部分,只要把6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就可以了。)想:1米=100厘米45厘米是45/100米,就是0.45米思考并讨论:1米6分米=( )米。二、练习:1、 完成p7的填一填、试一试2、完成p8的1、2题(1)学生尝试改写。(2)说一说改写的方法。(3)
11、订正并归纳改写的方法。3、独立完成p7练一练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三、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先创设演讲比赛的情景,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高一些。然后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再引导学生说出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事物。教学重点: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将几
12、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难点:较多小数排列顺序。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创设演讲比赛的情景,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高一些探讨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索学习小数末尾0的变化。 拓展练习,小数之间的小数练习 一、 教学主题图1、创设演讲比赛的情景,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高一些。郑强:9.87分 李明:9.90分(1)让学生说是怎么想的?(2)最后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 )( )(3)订正时强调两点:a:看清题目要求;(从大到小排还是小到大排)b: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
13、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探索学习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谁能用生活中的情景比较0.2、与0.20的大小?(同桌交流,全班汇报)4、通过操作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拓展:写出0.3和0.6之间的小数。 1.要求学生各自写。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总结:两个小数之间小数有无数个。四、练一练p10
14、/14题1题、注意引导学困生先确定数的范围,再确定数的位置,最后比较数的大小。2题、先独立完成,订正时请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3题、订正时请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4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完成。5题、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比较方法。三、作业: p11/67 练习册板书设计:比大小( )( )( )0.2=0.20 0.3 ?0.6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一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回顾相关知识多层次练习,巩固方法我会做我能行我最棒课堂小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会利用所学的知识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
15、实际问题。2: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生动过程,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并体验学习的快乐。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小数意义的理解,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回顾相关知识多层次练习,巩固方法我会做我能行我最棒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境,回顾相关知识1、创设情境:开学了,智慧老人想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游玩呢。想一想:这周在小数方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困难?2、在小组里说一说。(要求:认真倾听,注意比较谁说的让你觉得很满意,怎么说的?)3、小组汇报,全
16、班交流,互相评价。(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时整理并板书)二、多层次练习,巩固方法(一) 我会做:P12/ 第1、2题1. 独立完成。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2.交流方法并提醒容易出错的地方(二)我能行:P12/第3、4题1.独立完成。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2.在小组内交流不理解或觉得困难
17、的题3.小结:要注意看清楚是以什么为单位,弄清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0进制,还是100或1000进制(三)我最棒1.P13/第5题(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2)个别学生说说学习方法2.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1)先明确游戏方法及规则,然后同桌游戏。(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内交流游戏的心得、获胜的经验。(3)还可以怎么玩呢?同桌商量一下。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自己本单元掌握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板书设计:练习一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结合学生所
18、说共同梳理的知识点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运算)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探讨小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小结方法巩固练习小结本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对齐、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小数点的处理。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探讨小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小结方法巩固练习小结本课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购物小票。教师:这是一张小明购买物品的购物小票,
19、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两件物品一共多少元?(售货员收的钱对吗?)酸奶比饼干便宜多少元?饼干比酸奶贵多少元?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1.25+2.41= 3.66-1.25=2、学生自主探究。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4、汇报。(1)涂一涂。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涂一涂进行计算。(2)算一算。(竖式) 1 . 2 5 3 . 6 6 + 2 . 4 1 - 1 . 2 5 3 . 6 6 2 . 4 1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教师:为什么要将
20、小数点对齐?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一练的第1、2、3、4题。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设计:1.25+2.41=3.66(元) 3.66-1.25=2.41(元)1 . 2 5 3 . 6 6 + 2 . 4 1 - 1 . 2 5 3 . 6 6 2 . 4 1课后反思:第六课时:量体重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同学体重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
21、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教学难点:进、退位的计算过程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量体重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退位)巩固练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主题图-量体重。教师: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丁丁比淘气轻多少?)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2、学生自主探究。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4、汇报。让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
22、理。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巩固练习1、课本试一试的第1、2题: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2、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第(1)(2)小题,是小数点没有对齐,导致计算错误。第(3)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1.23的结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数中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进一步认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第1、2、3、6题,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怎样
23、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设计:量体重学生板演计算课后反思:第七课时:歌手大赛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讨论交流独立解决问题师生小结课堂练习作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歌手大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2: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能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提高学困生的计算准确性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讨论交流独立解决问题师生小结课堂练习作业 一、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出示歌手大赛场景图。师:业余歌手大奖
24、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专业得分(满分9分)和综合素质得分(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5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二、讨论交流1、组内讨论交流。师:组内相互说一说5号与9号选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为什么?教师巡视指导,获取信息。2、班内交流师: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师: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多少分?如何列式计算?学生演示计算过程,小结算法。三、独立解决问题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号选手?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展示。(出示课件)四
25、 、师生小结师: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做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做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师: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中遇到小括号怎么办?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交流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学习时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说一说。五、课堂练习1、试一试第一题指名演示计算过程,小结算法。第2题,独立练习,指名演示解答过程,小结解题思路。2、练一练第1、3、4题;(1)独立练习。(2)小组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算法。六、作业:P19页第2、5题。板书设计:歌手大赛9.43(8.650.40) 9.438.650.
26、40= 9.439.05 = 0.780.40= 0.38(分) = 0.38(分)课后反思:第八课时:练习二教学设计思路:从你知道吗导入我能行解决问题我最棒探索规律比一比出示图,探讨解决问题想一想,说一说,独立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问题情境中巩固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混合运算,使学生能养成正确计算的好习惯。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在活动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加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从你知道吗导入我能行解决问
27、题我最棒探索规律比一比出示图,探讨解决问题想一想,说一说,独立完成 一、你知道吗?出示一地球仪,问:谁知道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以说明。如果学生能说出,教师接着问:你知道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从而引出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将以上内容说出。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先说出提出的问题,再列出算式,说出得数。二、我能行。狗最喜欢吃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骨头图。这些狗必须吃属于自己的骨头,谁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骨头?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订正。三、我最棒。观察第三题的图: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规律。(图中的规律是:每一排两
28、端的是都是01,从第三排开始,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加,得出下一排的一个数,依次类推。)学生小组交流找出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能不能写出第七排的每一个数?(学生写在书上)还能写出第八排吗?第九排呢?还想写出第十排吗?四、比一比教师带领学生明确每个数表示的意义。0.81m和0.84m表示的自行车的什么?0.95m和1.05m表示的是自行车的什么?0.34m和0.32m表示的是自行车的什么?1.00m和1.10m表示的是自行车的什么?出示问题:(1)哪辆自行车的车座低些?(2)哪辆自行车的车身长?(3)请家长帮忙,试着量一量你家自行车的座高和车身长。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五、出示图。1、让学生观察图,
29、说出图中给出了哪些信息?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文具,先估计大约需要多少元?再算出准确的价钱。3、我有5元钱,买1块橡皮和1枝圆珠笔,够吗?让学生先估计,再计算。4、买1个铅笔盒和1个书包,付了50元,找回2.20元,对吗?让学生先估计,再计算。六、想一想,说一说。出示图。让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并回答,说出理由。七、作业:P21/5板书设计:练习二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板演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本单元的几何初步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直等概念,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及画
30、指定角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图形的特征,更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i,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图形的分类;通过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际操作,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知道什么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3、通过操作和实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4、通过操作和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5、通过学生的四边形分类活动,认
31、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重点:1、认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三角形进行分类。2、发现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探索与发现规律和特点的过程。教学准备: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课时:图形分类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教师的导入,引导学生把已知的基本图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的过程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分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分类。2:通
32、过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激情导入学习主体图学习分一分填一填练习小结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谁能说出以前我们认识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我们过去学的还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你们乐意吗?(乐意)二、学习主体图。用投影仪打出主体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平面图形?有什么立体图形指名说。教师板书。三
33、、学习分一分。学生自由将板书中的8种图形进行分类,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分类方法,并交流分类标准。全班交流,并适时评价。四、想一想。以淘气的分法为例,指名说出他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多找学生说)五、填一填。指名说出是什么图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图和是平行四边形?在小组中讨论。六、练习第一题、P23/2同桌拿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按课本图意对拉,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小结: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第二题、P23/1指名说出课本三副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举例,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题、P23/3指名说出题意。在小组内交流“为什
34、么现在可以坐了?”六、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正方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的分类长方体立体图形 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平行四边形:不稳定。三 角 形:稳定。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思路:把已知的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总结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明确分类标准,理解不同标准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再进行相关练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3:通过归纳、推理、分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
35、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难点:分类标准的归纳,应用标准进行的相关开放性练习。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谈话导入进行分类探索三角形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认一认,总结分类标准练习实践活动总结、评价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把三角形进一步进行分类。二、学习主体图。1、用投影仪打出课本主体图。2、让学生将附页2中的图2剪下,并拼成主体图的样子。3、动手让学生把组成图案的各种三角形进行分类。4、在小组中交流三角形分类的方法。5、全班交流汇总分类方法。6、小结:并板书: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二、认一认。1、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2、小
36、结:课本的方法是按角分类,第一类是锐角三角形,第二类是直角三角形,第三类是钝角三角形。3、研究按边分类。指名说出这些三角形的特点。教师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个部分的名称及特征。三、练一练。1、第一题-填一填先指名说出各三角形的名称,然后独立填入相应的圆圈中,注意巡视中有些特殊的三角形在两个圆圈中都有它。2、第二题-练一练1通过“猜三角形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有一个锐角不能决定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3、第三题-练一练2先在点子图上独立画出相应的三角形,并画出高。对于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同桌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教师指导下完成。四、实践活动。按图示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有困难
37、的学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五、课堂总结,并评价。板书设计:锐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思路: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在内进行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通过学生不同方法的探索与发现,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发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2: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3:通过各种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内角和180,并应用
38、。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内角和180的过程。教学准备:画有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小黑板。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激情导入测量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撕拼进一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180。进行相关练习。课堂总结。 一、激情导入。出示小黑板,我们来看小黑板上的三角形的对话,你认为它们说的对吗?,既然我们的意见不统一,让事实来说话,看谁正确。二、测量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1、在小组内活动,每组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出它们的和,填入表中。2、分别展示各小组测量结果。3、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4、小结: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三、撕拼。刚才我们通过测量三角形三个角内角和接
39、近180三个角能否拼成180呢?我们动手拼一拼。1、同桌将三角形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一条直线,从而得到三个内角和180。2、按照课本图意将三个内角拼一拼,能拼成一条直线,说明了三个内角和是180四、试一试p28/3。学生独立解答,有疑难问题相互解答。五、练一练。第一题、指名解答,全班评议。第二题、同桌先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解答疑难问题。六、课堂总结,并评价。七、作业:p29/3、实践活动板书设计:撕三角形三个内角和 量 =180拼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试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结论,来判定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断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谈话激疑,诱发探究欲望猜想探究,揭示三边关系引发猜想操作验证,揭示三边关系总结,理解“任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7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