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2-副本.ppt
《图形与几何2-副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与几何2-副本.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图形与几何”的核心词,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几何直观 通常,人们学习几何的途径主要是四步: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演绎推理度量计算。小学数学中的几何,主要诉诸儿童的直观感受。小学:直观几何 操作几何,三、“图形与几何”的核心词,推理能力 注意将合情推理与适当验证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经历通过合情推理等发现图形特征,并尝试验证自己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和有条理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三、“图形与几何”的核心词,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一词的由来,历次颁布的小学算术(数学)教学大纲中,最早出现“空间观念”一词是1956年印发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原文是“在小学里学习
2、几何教材,除了可以使儿童获得几何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技能之外,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一词的由来,该“草案”是根据苏联小学算术教学大纲编译的。据参加编译和修订工作的曹飞羽先生说,本应译成“表象”,考虑到当时这一心理学名词比较生僻,怕教师不理解,所以改译成“观念”。因为观念的词义,除了做思想意识或认识、看法解之外,还可以解释为“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也就是表象。从此,“空间观念”就一直沿用至今。,空间观念一词的由来,1986年,笔者参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研制工作时,鉴于当时还没有空间观念的明确界定,且“表象”一词已被多数小学数学教师
3、所熟知,曾提议是否改回“表象”。,空间观念一词的由来,经研究,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已经突破了“表象”的局限。例如,教师给出长方体长、宽、高的厘米数,学校能够比划出长方体的大小,这实际上是空间想象的初步表现。本来,表象有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之分,想象有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之别,表象与想象,很难截然划清边界。,空间观念一词的由来,但当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继续采用“空间观念”的提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自然不宜出现“想象”。比较而言,空间观念的内涵比空间表象更为宽泛,留有余地。既然如此,还是不改为好。,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由于空间观念这一核心词的重要性(仅次于数感)和特殊性(由来的中国特色),适当
4、梳理是必要的。,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与空间观念有着紧密联系的概念有空间知觉、空间表象、空间想象和空间能力。,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1)空间知觉、空间表象和空间想象 空间知觉是指关于物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及距离、方位等位置关系的直觉。空间表象是在大量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既是信息加工的成果,有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1)空间知觉、空间表象和空间想象 空间想象是指在事物或图形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头脑中已有空间表象经过加工、改造、结合,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1)
5、空间知觉、空间表象和空间想象 显然,空间知觉是空间表象的基础,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一般来说,从知觉到表象、再到想象,这三种认知水平是递进发展的。,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1)空间知觉、空间表象和空间想象 同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中,不同的个体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如,让五年级学生指认圆柱体的高,个别学生能正确指认圆柱体实物的高,但在指认圆柱体图形的高时,出现了错误。表明这类学生只打到了“实物识别”即空间知觉的水平。,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1)空间知觉、空间表象和空间想象 有的学生不仅能正确指认圆柱图形的高,表现出“图形识别”即空间表象的水平,还能根据提示语“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
6、对称轴旋转”,在圆柱正视图上正确指认该圆柱的高,表明这类学生已经达到了“剖面识别”即空间想象的水平。,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1)空间知觉、空间表象和空间想象 教学观察还发现,同一个学生,在某种场合表现出这种水平,换个情境又可能表现出另一种水平,说明三种空间认知水平在同一个体中还会交错共存。,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2)空间能力 加德纳:空间能力是几种“相对自发的人类智能”中的一种。然而对空间能力的界定与结构分析,至今尚无定论。按照能力的通常定义推演,空间能力应该是指人们顺利完成空间问题解决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2)空间能力 就认知活动来说,空间
7、能力是以空间形式为主要对象,以空间知觉、表象、想象为主要心理活动过程,在头脑中进行几何抽象、分析与综合(包括图形的分解与重组)、判断与推理(包括图形的运动及二维、三位间的转换)的思维能力。简言之,所谓空间能力主要是特定领域内的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上述概念的关系,整理如图所示。,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术语,它的内涵只能靠我们自己,基于实践研究,借鉴相关理论来给予界定或描述。,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1988年前后制定的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于2000年出版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
8、则和标准。前一书多处出现空间观念一词。译者张卫国先生说是按照我国的用于习惯意译的。经查,原词是spatial sense,如果直译,应为空间知觉或空间感。,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后一书,原著中并不见spatial sense,取而代之的是spatial visualization(空间想象),spatial reasoning(空间推理),geometric thinking(几何思维)等。猜想可能是前后两本书不同作者或研究进展的缘故。,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从词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看:一般教师大多空间观念它视为表象、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想象;学者大多把它
9、看做空间能力即空间思维的代名词,尤其在课程标准中,将图形的抽象、分析等典型思维活动都纳入空间观念的范畴,其实就是在空间能力的意义下使用“空间观念”的术语。因此,空间观念、空间能力、空间思维,都可以概称为 空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在小学,空间观念以空间表象为主要表征形态,也包括一定的命题表征,并涉及空间知觉与初步的空间想象。,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关于空间观念也包含一定的空间想象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数学教育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空间想象要求过高,所以包括初中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只提培养空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10、事实是,想象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象的具体内容:简单的形体,小学生都想象;复杂的形体,大学生也难以建立表象,更不要说想象了。如让学生想象,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20厘米,高是1厘米,谁能描绘一下这个圆柱体?很多学生都可以做到。,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相反的例子,如“马鞍面”即双曲抛物面,很多大学生学过之后画不出草图,观察多媒体演示也无济于事,说明他们并没有形成该曲面标准图形的记忆表象。,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3)空间观念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难得出启示:尽管我们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定位在空间表象水平上,因为它切合小学生空
11、间观念的现实水平;但不应排斥空间想象,因为它在小学生空间观念的邻近发展区内。,怎样把握空间观念,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首次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的要求,但未阐述什么是空间观念。,文件中,怎样把握空间观念,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及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都只是提出同样的要求,仍没有加以阐述。,文件中,怎样把握空间观念,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第一次对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要求,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形 几何 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7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