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52张PPT).ppt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5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52张PPT).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 汉代儒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复习导入:,孔子,孟子,荀子,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汉武帝,董仲舒,汉代儒学,背景:“焚书坑儒”批判,表现,罢黜百家太学的出现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1、原因:,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2)
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2、概况:,焚书?,坑儒?,焚书的范围:不焚的书:,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3、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 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 固秦朝统治。,消极: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课堂探究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变化,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课堂探究2: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课堂探究3: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1)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2)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
4、读书。,在陕西临潼县西南,史记秦纪始皇三十五年,诸生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二、汉代儒学兴起的表现(重点),(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现实需要:2)用人政策:3)个人发挥:,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什么?,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王国、靖边、兼并)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
5、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秦汉时期治国理论:,秦,重法轻儒(焚书坑儒),汉初,道家“无为”思想原因: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目的:恢复生产 安定人心措施: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n y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后汉书.食货志,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
6、汉武帝的统治需要?,法家:,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易导致暴政,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墨家:,道家:,儒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现实需要:2)用人政策:3)个人发挥:,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
7、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春秋繁露书影,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挥“仁政”:轻徭薄赋。,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了解),稳定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思想主张,1、“大一统”,“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8、天人感应”,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4、“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服从统治;,减轻负担,缓和矛盾,,为人处事标准,有利于社会安定,君权中央集权统一,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特点:,2、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影响:,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
9、想的自由发展;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5)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 必修 专题 第二 汉代 儒学 52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6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