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答案.docx
《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答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答案全解全析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三年模拟1.DA项,“扺”应读zh。B项,“拈”应读nin。C项,“皴”应读cn。2.BA项,委屈求全委曲求全。C项,一杆子插到底一竿子插到底。D项,宁缺毋乱宁缺毋滥。3.C两句话是按时间顺序写观月的情况的。从中“红盘乍涌”可知,这是写初月,所以应放在的前面,据此排除A、B两项;再根据中的“细雨蒙蒙”,同其照应的只能是,所以答案应选C。4.A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此处意思为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应为“不容置喙”。5.DA项,主语残缺,删去“使”。B项,“改善偏见”搭配不当,可改为“改变偏见”。C项,句式杂糅,“靠的是所取得的”结构混乱。6
2、.答案树洞画为城市装点了一道充满创意的风景线。王月的艺术不仅在于化“缺陷”为“美丽”,更在于表达着人们内心深处对城市文化内涵(艺术品位)的渴望。在寒冬时节,它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温暖。解析写推荐词要围绕“用小爱温暖冬天”这一主题进行。首先指出“小爱”的内容用树洞画装点城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温暖冬天”,让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内心感到温暖。然后再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出来。7.答案“嫦娥三号”卫星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器月面软着陆。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可找出原文的关键句“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月面软着陆”,再添加主语,最后组合成句。8.答案自满的人,学不到东西。或:只有谦虚,才能学到知识。解析答题
3、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前文看那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态度很傲慢,大师借倒茶一事告诉对方,如果自认为杯子满了,那就无法“倒”了,言下之意,自满也就容不下其他东西了。9.C重:重叠。10.D个人经历;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11.A“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12.答案(1)韦公成了孤儿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2)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解析(1)抓住“既”“以”“举”“选授”四个词语
4、的翻译。(2)注意“且以”“受垢”“待辨”等处的翻译,此外还要注意“闻天下”中的“闻”是名词用作动词。【参考译文】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
5、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
6、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
7、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五年高考1.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出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解析(1)“山静似太古”一句,用太古时期,万物沉静,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一般来形容此时的
8、“山静”,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山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没有名利的诱惑、人事的烦扰,仿佛一切都沉静下来,都已凝固,作者借写山间宁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如这宁静的山峦一片澄静,一尘不染。(2)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如“世味”指的是世道人心,世态炎凉,“门常掩”意为“世味进不来,远离人间是非”;“簟”为“竹席”,“时光簟已便”是说盛夏虽炎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舒适。通过“门常掩”这一动作,“簟已便”这一感受,传达出此刻厌恶“世味”官场、世嚣,追求恬淡、舒适生活的心境。(3)从题目“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来看,需结合文本谈哪些是平淡简约之笔,其
9、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诗中有“馀花”“好鸟”等美好闲适的意象,给人一种简约淡雅之意,虽春意阑珊,花已凋零,只剩几朵留在枝头,但诗人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也不妨碍诗人酣眠,将门关上可以挡住官场的污秽和世上的诸多烦扰;躺在凉席上便感到舒适、顺畅。这首诗都显得平淡无奇,但是从最后一句,可知诗人内心仍有幽愤不平之气,“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忘筌”一语双关,暗合庄子“得鱼忘筌”的典故,“拈笔又忘筌”表现乍得忽失的惆怅,这首诗又是作者在谪居惠州时醉后所作,可见诗人平时生活虽平淡、舒适,但总掩饰不住内心的愤愤不平之气。2.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
10、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的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1)送别魏二是在清秋,从“橘柚香”可以看出。第二句写眼前江风瑟瑟,寒雨连江,逼人的“凉”意,都点明了气候已变。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句子考生较熟悉,容易写出,但要注意题干中“送别季节”的要求。(2)第一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之意。贾至有诗云:“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第二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受,却也语带双关地写出了心理的感受,应从“寓情于景”的角度回答。(3)诗的前半部分写实景,后半部分
11、写虚拟想象的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孤月高照,行人难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因而梦中也难以摆脱愁绪。诗人从视觉(月亮)、听觉(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诗人借助想象,扩大意境,“代为之思,其情更远”。3.答案(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解析(1)峡口送友人首句“花飞欲尽春”即已明示:峡口飞花飘荡,已是暮春时节。(2)第
12、一首诗中的“同为客”,第二首诗中的“身是忆归人”,点明作者的处境,联系古诗文中客居他乡的人多有思归之情,不难概括出答案。(3)第一首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第二首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借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4.答案点题;引领全文。解析这是一道作用分析题,分析一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看它的位置,本句处于文章首段,其作用一般有点题、作线索、点引下文、为下文某个内容作铺垫设伏笔、渲染氛围、定基调等。本句是一个判断句,回答了文章标题“何容何许人也”的设问,所以有点题的作用;而下文又紧紧围绕着何
13、容身上“新与旧”的矛盾展开内容,所以又有引领全文内容的作用。5.答案交往:有时柔顺像个羊,有时却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一个定向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的题。话题是何容身上的矛盾现象,方向是“交往、生活和心理”。从文章内容看,交往主要表现在第2段,生活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3段,而心理上的矛盾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主要表现在第3、4两个段落中。“交往上”“生活上”的矛盾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到关键词进行概括,“心理上”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以表现出何容的内心矛盾及内心与外表的矛盾两个方面。6.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
14、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解析作为段落末句,往往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提炼,题干中的这个句子处于第5段的最后,这一段主要写了何容对自身“毛病”的认识与坚持,他不愿“改了毛病”以至失去“硬劲儿”;也“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这是一种个性的展示,一种与人交往中的坚守。句中的“微笑”一词表现出了何容的坦荡,光明磊落,以及与周围人、事的不妥协不兼容。解答此题要分成两个问题,即对句意的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概括;句意理解要联系句中关键词及句子与段落的关系,性格概括要联系本段乃至全文来分析。7.答案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
15、这样的人。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解析题干中的句子处于全文最末,探究其内涵要联系全文内容,一般角度有:结构上的作用,主旨的提炼与升华,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拓展,当然还包括对句子本身的理解分析。从上文看,“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这是他的个性使然,这有限的几个朋友也因此成了他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孤独是痛苦的,所以他对北平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北平的朋友能解其痛苦与孤独。从句中“说得来”三字与第一段将何容归入好友一类,可见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也暗示出作者与何容有很多共同点,唯有如此,才能人以群分。文以心声,作者借此文,借何容其人,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世
16、事的看法,明白了这一点才算是看懂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答题时才能到位。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进行探究,最好能联系文本内容,分点作答。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三年模拟1.DA.bi,ch,m/m。B.fi/f,ki/gi,jn。C.y/di,s,ti/ti。D.li/yng,qio/xio,q/j。2.BA.“治”应为“制”。C.“竖”应为“树”。D.“震”应为“振”。3.C第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段首;第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句中的“丰富的单纯”,故句紧随句;第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紧随之后;承上启下,关键词“
17、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和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句“丰富的复杂”。4.CA项,坐而论道: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B项,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D项,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或功效,形容进度快,指日可成功。5.DA.指代不明,“自己”可指林书豪,也可指科比。B.成分残缺,“听取”后缺少宾语,可在“处理”后加“意见”或“建议”。C.搭配不当,不能说“拉大”“风格搭配”。6.答案(示例)早晨的细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解析此题考查扩
18、展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诗句提供的场景,时间是早上,地点是通过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此外,要注意“雨”“轻尘”等意象。7.答案通过专门的网站获得免费住宿的旅游方式。解析压缩语段,要注意抓住原文中的三个关键词:“专门的网站”“免费住宿”“旅游方式”。8.答案(示例)良药能治愈人的疾病,道歉则能完善人的品德。泉水能滋润人的心田,道歉则能打开人的心扉。解析仿写,要从内容、修辞和句式三个角度考虑。内容上,要能围绕“道歉”写;修辞上,要运用比喻;句式上,要用“能,则能”。9.A“诏”应解释为“下诏,下令”。10.A为:介词,表被动/动词,成为。B项,其:代词,他。C项,而:连词,却。D项,以:连词,因为。1
19、1.B是别人劝说韩大敏的话,是张说对韩休的反驳,是宋璟对韩休的评论,这些句子均未直接体现韩休忠直的品格。12.答案(1)韩休的品性耿直方正,不追求升官发达,在他担任宰相之后,天下都安定下来,觉得这样很适宜。(2)声势略微有些过头,一定会看看身边臣下,说:“韩休会不会知道?”过了不多久韩休的奏本果然就到了。(3)自从韩休入朝为相之后,陛下您就没有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何苦让自己这样忧虑,不把他赶下台去?解析(1)注意“务”“翕然”“宜”三个关键词的翻译。(2)注意“稍”“知否”“已而”等处的翻译。(3)注意关键词“无一日欢”“戚戚”“逐”的翻译,此外还要注意“去”是使动用法。【参考译文】韩休是京兆
20、长安人。父亲韩大智,曾担任洛州司功参军,大智的兄长大敏,在武后时曾任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被部属告发叛变,武后下诏让韩大敏审问治罪。有人告诉韩大敏说:“李行褒是诸李的近属,武后的意思是要将他除去,如果不将他蒙冤治罪,恐怕会牵累到您。”韩大敏说:“难道顾恤自己就要让他人蒙冤而死吗?”到了梁州经过审问就将李行褒释放了。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韩休擅长文辞,被推举为贤良。玄宗在东宫为太子,要韩休逐条对答国政之事,他与校书郎赵冬曦一起中了乙科,被擢升为左补阙,兼任主爵员外郎。后来又升任礼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离京担任虢州刺史。虢州邻近东、西二京,皇上常常驾
21、临,百姓需要交纳车马税,韩休请求将此项税赋分摊给其他州郡。中书令张说说:“免除虢州的税赋而将它分摊给其他州郡,这是守臣为自己管辖的地方谋取私利。”韩休却一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属下告诉他这样恐怕违逆了宰相的意愿,韩休说:“刺史知道了百姓的困乏却不去拯救,难道能这样处理政事吗?即使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朝廷终究接受了韩休的请求。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服丧期满,担任工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升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去世,皇上命令萧嵩推举能替代的人,萧嵩称赞韩休的志向德行,于是韩休被授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韩休的品性耿直方正,不追求升官发达,在他担任宰相之后,天下都安定下来,觉得这样
22、很适宜。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要将他流放岭南。韩休说:“县尉只是小官,犯的也不是什么大罪。现今朝廷上有大奸贼,请求能先惩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受到恩宠,非常贪婪,宅第车马都僭越了法度的许可,臣下请求先惩治程伯献,而后才轮到李美玉。”皇上不准许,韩休坚持争辩说:“罪小的尚且不宽容,大恶人却放在一边不问罪,陛下不罢免程伯献,臣下不敢照皇上说的办。”皇上也不能让他改变主意。韩休坚毅正直大约就是这样。当初,萧嵩认为韩休的性格和顺易于说服,所以推荐了他。可是韩休处理政事时有时指责、纠正萧嵩,萧嵩也不能让他改变。宋璟听见这些之后说:“没想到韩休能做到这样,这是仁爱者的勇毅啊。”萧嵩为人宽厚,常称赞他人
23、,韩休则严正刚直,时政的过失,一说起来没有不说透的。皇上在苑囿中打猎,有时会大张鼓乐,声势略微有些过头,一定会看看身边臣下,说:“韩休会不会知道?”过了不多久韩休的奏本果然就到了。皇上曾举镜自照,默默不乐。身边的人说:“自从韩休入朝为相之后,陛下您就没有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何苦让自己这样忧虑,不把他赶下台去?”皇上说:“我虽然瘦了,天下可就丰肥了。再说萧嵩每逢启奏政事,一定是顺从我的意旨,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常常难以睡安稳觉。韩休铺陈讲述治国之道,常常切直地指责政事过失,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一定能睡个安稳觉。我任用韩休,是为江山社稷考虑啊。”韩休后来在工部尚书任上被免职。曾升任太子少师,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苏教版 唐诗宋词 选读 答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5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