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2课时.doc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2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2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地 图 第 2课时 总第5个教案 主备人: 许忠林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比例尺的大小与地理范围和地理事物的详略关系。了解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懂得等高线弯曲方向和疏密程度代表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网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游路线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阅读、填绘和运用地图的方法以及应用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
2、要选择不同地图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教具学具小黑板,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板书:二、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3、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
4、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三节 地图 课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5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