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20治疗血液病.docx
《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20治疗血液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20治疗血液病.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章32P治疗血液病1936年,Lawrence首次应用32p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从而开创了临床应用32p治疗血液病的先河。后来应用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也相继见诸报道。国内从1959年开始应用32p治疗血液病(主要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增生性血液疾病),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2P在衰变过程中发射纯射线,其最大能量为L71MeV,平均能量为0.695Mev,在组织内最大射程为8.6mm,平均射程为4mm032P的物理半衰期为14.3天,在正常人体内的有效半衰期为9-11天。进入体内的32P主要沉积在生长迅速的组织内(
2、如造血组织、淋巴结、脾脏等,特别是骨髓和骨),并参与DNA与RNA的合成,进入组织的32p量取决于骨髓的结合率、尿排量、以及细胞代谢对核昔酸的需求量。32p在细胞内的聚集程度与细胞分裂的速度成正比,血液系统恶性细胞分裂增殖迅速,32P进入到这类增生的细胞核内参与细胞DNA合成的量也随之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白血病均属血细胞增生性疾病。这些过度增生的细胞增加了对磷的摄取量。若给病人引入32p,则可被迅速生长的组织大量摄取,通常多出正常组织的34倍。由于32p产生的射线所致的辐射生物效应能使过度增生组织中细胞的DNA和RNA发生破坏,另外,32P衰变后形成的32S也可以导致核
3、酸结构的改变,从而抑制了血细胞的异常增生,达到治疗的目的。第一节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vera,PV)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慢性造血系统增生性疾病。本病起病缓慢且病程较长,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多,头痛、头晕、乏力、颜面及皮肤呈暗红色、肝脾肿大和结膜充血等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出血、血栓形成和脑溢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多,可达710x1012l,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达180230gL,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并以红细胞容量增多和血浆容量正常为特征。骨髓显像可见活性骨髓增生并向周围扩张。一、治疗方法1 .病人准备治疗
4、血液病所用32p的化学形式为32磷酸氢二钠(Na2H32PO4)O治疗前,患者应低磷饮食一个月,以促进32P的吸收。为防止脑血管意外(血栓形成或出血)的发生,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先采用放血疗法,每次放血200400ml,约需12次。脾过大者应先行X射线照射脾脏,使脾脏缩小后方可行32p治疗。2 .治疗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使用剂量的大小参照患者的一般状况的好坏,根据患者体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升高幅度和脾脏大小等因素酌情增减。口服法:可采用一次口服32pill222MBq(36mCi),也可采用分次给药法,即每次给予32p74148MBq(24mCi),间隔710天再给予148296
5、MBq(48mCi)。此外,还可以采用静脉注射法,其药物剂量应为口服的4/5,按2.7753.7MBq(75IOoiICi)Kg体重给予首次量,总量148222MBq(46mCi)3 .关于重复治疗通常治疗后6个月血细胞可恢复正常,如一次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治疗,但两次治疗的间隔最好为半年以上,不能少于4个月。因为红细胞寿命一般在120天左右,过早介入治疗容易引起骨髓抑制。重复治疗的指征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仍高于正常范围,并有继续上升趋势。需重复治疗者,如其症状无缓解,可适当增加剂量;症状部分缓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对症状缓解后又复发者使用剂量宜小。如多次32P治疗无效,则改用其他方
6、法治疗。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L确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 .红细胞计数大于6X1012/L;3 .血红蛋白量大于180gL;4 .血小板计数大于IXI(F/L;5 .红细胞压积大于50%。(二)禁忌证1 .白细胞计数小于4xl()9L,血小板计数小于IXlOII/L;2 .脑出血急性期;3 .合并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或有其他急性感染者;4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三、疗效评价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毒性低、反应小的治疗方法,一般无特殊不适。通常在给药两周后,病人头痛、头晕和乏力等症状开始减轻,13个月后,脾脏缩小、红细胞和血红
7、蛋白下降。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射线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防止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尤其是血栓形成和出血)的发生,另外对于感染的控制也十分重要。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具有疗效高、缓解期长、毒副反应小、方法简便、剂量容易控制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是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但疗效出现较缓慢,主观症状改善往往先于客观检查指标,常常在治疗后23个月出现病情好转和血液检查指标接近正常。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治疗后缓解率基本一致,完全缓解率82.9%,部分缓解率13%,无缓解率2.8%。一个疗程的缓解期可以从数月到10年左右,平均为12年。缓解期为612个月者约占65%、19年者约占25%、10年以上者约占
8、10%O由于32p治疗后对过度增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和出血的发生率以及缓解肝脾肿大,因此,已成为临床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四、预后与随访由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因而不管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最终将因血管或血液方面的并发症而死亡。死亡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出血、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急性白血病等。32p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达到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如果在32p治疗后加用抗凝剂、血管扩张剂或对症支持疗法,对减少血栓形成、减轻症状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经32P治疗后是否会导致白血病发病率增高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核医学 讲义 20 治疗 血液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5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