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11肝胆与脾脏.docx
《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11肝胆与脾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11肝胆与脾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肝胆与脾脏放射性核素肝显像是最早被临床广泛采用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曾经是活体内显示肝脏形态的唯一方法。肝脏组织包含构成肝实质的肝细胞(即多角细胞,约占85%)和具有吞噬功能的库普弗细胞(KUPfferscell,约占15%),并具有双重血供和丰富的血窦。可以借助前两类细胞摄取或吞噬放射性药物以显示肝脏影像,也可以通过血流灌注观察肝脏的血供及其分布。因而放射性核素肝显像包括:通过肝脏库普弗细胞吞噬放射性胶体物质所作肝静态显像;反映肝脏血流和分布的肝血流灌注和血池显像;经由肝细胞摄取放射性药物所进行的肝胆显像。后者由于肝细胞摄取的放射性药物分泌入胆道系统并逐步排出,可通过一系列的影像
2、反映肝脏和胆道的形态及功能状态,故又称之为肝胆动态显像。第一节肝胶体显像一、原理颗粒大小适当的放射性胶体,经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后,被肝脏内具有吞噬功能的库普弗细胞所吞噬,且能在其间存留较长时间而不被迅速排出。可通过核医学显像仪器获得肝脏影像。大多数肝内病变处(如肝癌、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等)与正常肝组织不同,不具有库普弗细胞。因此病变部位失去吞噬肝胶体显像剂的功能,显示为放射性缺损区或减低区。除了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脾脏、骨髓、以及其它脏器也有分布。故胶体颗粒也将分布在这些器官,尤其是在脾脏中。所以放射性核素肝胶体显像又称作肝脾显像(Colloidliver-spleen
3、imaging)o胶体颗粒直径大小决定它们在这些脏器中分布的特点。一般说来,颗粒直径偏小,骨髓、甚至肾的集聚增加;颗粒的直径偏大,脾脏的集聚增加。正常情况下,注入量的80%85%被肝脏所清除,5%10%存在于脾脏,其余放射性存在于骨髓中。二、显像剂表11-1列出常用的肝胶体显像剂和它们的特性。近年来99mc标记药物引入后,因半衰期适中(6h)、发射纯Y射线,能量140keV适合于显像,对肝脏和全身的辐射剂量低,使用方便、安全,影像质量高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有99mTc-硫胶体和99mTc-植酸盐等。表11-1常用的肝胶体显像剂及其特性药物名称颗粒直径nm主要分布脏器给予量(MB
4、q)吸收剂量(Gy厂肝脏全身3In.胶体3103肝、脾741.301041.3510699mTc-硫胶体300肝、脾、骨髓742969.721054.0510699rnTc-锡胶体700肝、脾741858.641055.4010699m植酸盐-肝741859.721053.78106*注入IMBq显像剂的吸收剂量。三、显像方法病人无须特殊准备。静脉注射99mTc标记的肝脏显像剂74185MBq(25mCi),1520min后开始显像。肝功能不佳病人适当增加显像剂剂量,并延至30min或更迟检查,以使肝脏摄取足够放射性。可作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平面显像常规至少摄取前位、右侧位及后位影像,必要时添
5、加左侧位、右前斜、左前斜、右后斜等体位。断层采集可由计算机处理出肝脏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影像,并可获得肝脏三维立体影像。四、适应证1 .幽闭恐怖等情况下不能施行CT、MRl等检查时;2 .配合其它类型的核素显像检查,如与下列显像作阴性对照和定位:99mTc-RBC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Illm白细胞显像诊断感染、UiI-MIBG显像诊断嗜铭细胞瘤、99mn-MAA肝动脉灌注显像、67Ga显像诊断肝癌或其它肿瘤、单克隆抗体显像作肿瘤定位、U3e测定局灶性脂肪变性、肝胆延迟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3 .协助鉴别诊断肝脏肿块,特别是在诊断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腺瘤时;4 .诊断布一卡氏综合症。五
6、、图像分析(一)肝平面显像1.正常影像(1)肝脏的位置正常肝脏上界不超过右侧第五肋间,下界右侧下缘与肋弓相近,左侧下缘在胸骨剑突下。位置异常可表现为位置上移、下垂、陷入胸腔内、左右逆转等。肝脏位置下移常见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患、内脏下垂、邻近器官的压迫等。腹内压增高病人肝脏可向正中线甚至向上推移。内脏转位者可呈左位肝。(2)肝脏的形态正常肝脏前位一般呈直角三角形,边缘完整、光滑。肝右缘和上缘呈清晰的弧形。肝影近心脏处可见心脏压迹。此外,正常肝脏形态多变,尚可见球形、帽状形、镰刀形、卵圆形等变异形状,尤需加以注意。图11-1正常肝脏影像右侧位肝脏呈卵圆形、椭圆形、菱形或逗点状。变异较多,但正常影像
7、边缘均光滑。其前下方有向内凹的胆囊窝,后下缘存在右肾所造成的压迹。后上方由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也可形成压迹。后前位左叶放射性明显低于右叶,主要由于左叶肝脏被脊柱掩盖,胃的挤压和遮挡也起部分作用。右叶下缘放射性略呈稀疏,可存在右肾之弧形压迹。脾脏影像在后前位较清晰。(3)肝脏的大小可通过肝右叶平行于正中线的右叶最大长径(R)和肝左叶通过身体正中线的肝左叶长径(L)来测定肝脏的大小。参考正常值:右叶长径(R)ll15cm,左叶长径(L)59cm.(4)肝内放射性分布正常者肝内放射性分布基本上均匀,如图11-1所示。由于肝右叶组织较左叶厚,右叶放射性高于左叶。左、右叶间常见条索状放射性稀疏,由圆
8、韧带及镰状韧带压迹所致。肝下缘影像较模糊,此与呼吸运动的影响及组织较薄有关。近肝门处常见一凹陷性压迹,与汇管区血管、胆总管结构有关,其附近有胆囊窝与之相连,不可误认为异常放射性缺损。肝上缘的肝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可出现局限性稀疏影。放射性分布的均匀性,与肝区计数和显像仪器的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计数不足可造成放射性分布不均匀。(5)肝外放射性分布状态需注意所用放射性药物的种类与肝外有无放射性聚集的关系。使用99mTc-植酸盐,肝功能正常时脾脏影像较淡。使用99mTc-胶体或mm-胶体时,脾脏显影较清晰。若脾脏摄取放射性增加,脊柱(骨髓)明显显影,提示肝脏摄取降低,肝外摄取增加彳主往是肝功能低下
9、的表现。(1)肝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大小超过一定范围的肝内占位性改变,可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图ll-2)o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腺瘤、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等均可表现为占位性病变。肝内其它病变,如较大的肝硬化结节,以及某些肝外病变也可在肝脏显像时造成局部放射性缺损区。引起肝胶体显像呈局限性缺损的主要原因见表11-2。必须强调肝区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并非都是占位性病变,而占位性病变亦并不一定是恶曲中瘤。图11-2肝区局限性放射性稀晞、缺损表11-2肝胶体显像呈现局部放射性缺损的原因和疾病肝内占位性病变肝内其它病变肝外病变恶曲中瘤良性肿瘤、良肿感染性创伤性其它原发性肝癌肝
10、腺瘤肝脓肿肝外伤后血肿肝硬化结节胆总管囊肿转移性肝癌肝囊肿包虫囊肿肝外科切除术后肝内胆囊胆囊肝脏血管肉瘤肝胆管囊肿肉芽肿肝破裂胆管扩张胆囊腺瘤网状细胞肉瘤肝血管瘤肝结核放射治疗后胆管脓肿I胰腺癌平滑肌肉瘤肝脏淋巴管瘤肝血吸虫病肝静脉闭塞横结肠癌等肝脏脂肪肉瘤肝局灶性增生外部病变的压迫胆管癌进行性全身硬化症肋骨等生理的压迹何杰金氏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结节性多发动脉炎(2)肝内放射性分布弥漫性稀疏肝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见多数散在的斑点状甚或斑片状放射性减低区,伴有肝脏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且肝脏以外的放射性摄取可明显增加,常为肝硬化等弥漫性实质性疾病的表现。表11-3所列各种肝脏疾病均可呈现为弥漫
11、性病变(图ll-3)要强调的是肝胶体显像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无特殊价值。图11-3肝硬化时形b取增加,肝内显像剂分布弥漫性稀疏表11-3肝胶体显像呈现弥漫性病变的主要原因恶性病变其它病变原发性肝癌急性肝炎转移性肝癌IS性肝炎何杰金氏病肝硬化白血病肝吸虫病何杰金氏淋巴瘤代谢疾病(脂肪肝、糖尿素病、淀粉变性糖原病、单乳糖症),感染(螺旋体、结核菌、放线菌),化疗后,单核细胞增多症(3)肝内局限性热区少数情况下,肝显像时可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浓集区,即局限性热区(图11-4),多见于上腔静脉综合征、下腔静脉综合征及肝静脉闭塞症(表ll-4)o图11-4上腔静脉综合征,示热区影像表11-4肝胶体
12、显像呈热区的主要病变常见偶见_;少见上腔静脉综合征肝硬化肝脓肿下腔静脉综合征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静脉闭塞症肝局灶性增生无名动脉闭塞征,收缩性心外膜炎布-查综合征三尖瓣闭锁不全症、下腔静脉-门静脉吻合发作性夜间性血色素尿症(二)肝断层显像1 .方法使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装置,可用单探头或多探头。探头围绕患者身体旋转360。,每3o10。采集一帧(一般6。/帧)每帧采集1030s,计数约5XIO,通过计算机重建获得肝脏的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断层图像,每层厚510mm。重建三维立体图象并作电影显示。由于正常肝脏的形态多变,左右叶体积相差较大,以及肝门区集中较大的血管和胆管,后者的
13、结构在肝内亦甚丰富。这些因素可在断层影像中以无放射性区形式展示,分析时尤需认真辩别,以免误为缺损性病灶。2 .SPECT肝断层显像的优点(与平面显像相比)有:(1)对肝内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较准确;(2)对位置较深的占位病变(图11-5)检出率较高;(3)易于检出较小的占位性病变,直径1.52cm的占位病变,平面显像往往难以检出,而SPECT可检出其中52%左右;(4)能够准确计算肝脏和脾脏的体积以及肝脾摄取放射性的比例;(5)能通过三维重建显示立体结构,对器官形态和病灶部位的展示具有直观性。因此,提倡将SPECT肝断层显像和肝平面显像综合使用,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图11-5肝右叶深部病变,平面显
14、像未能显示,肝断层显像显示清晰3.SPECT肝断层显像存在以下缺点:(1)解剖分辨率还不理想;(2)作病因诊断的特异性较差;(3)直径1.5cm以下的占位性病变检出率低。影响SPECT图像质量的因素有仪器性能(灵敏度、分辨率、有效视野、准直器特性等);显像剂性能(核素种类及剂量);采集方法(收集间隔,收集时间,旋转半径,探头位置,探头旋转中心设置);处理方法(图像重建方法,滤波函数,衰减校正);患者体位、呼吸运动等因素。采用呼吸门控断层方法,减少呼吸运动的影响,有利于检出较小的病变。六、临床应用和评价肝胶体显像被用于证实肝占位性病变”的存在,提供对肿瘤大小、位置、手术切除范围的估计以及确定经皮
15、穿刺活检的最适位置。然而,也发现这种肝脏显像技术具有局限性,最重要的是缺乏特异性。正常情况下胶体可被肝脏库普弗细胞吞噬,病变区域不具备此等吞噬能力。由于病变的检出基于正常肝组织的缺如,而不是异常组织的表达,因而限制了诊断特异性。放射性核素胶体平面显像的另一局限是不能发现非常小的肿瘤。这一技术的分辨限度决定了不能发现小于2cm的肝内病灶。目前以CT.MRI与超声应用日益广泛,放射性核素肝胶体显像多数在病人患有幽闭恐怖症时不能施行这些检查时应用,并被广泛用于配合其它放射性核素阳性显像,显示放射性稀疏、缺损时应用。因此,与传统意义上的适应证(了解肝脏的大小、位置、形态和功能;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如
16、肝肿瘤、肝脓肿等的定位诊断;确定腹部肿块与肝脏的关系;了解肝外肿瘤有否肝转移;探讨右膈异常的原因力干脏手术、化疗后的随访;了解脾脏大小和功能;随访肝脏转移性疾病;肝脏功能异常试验;肝儿肉的判断)相比,核素肝显像的应用范围已明显变窄。第二节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曲中瘤,其发病在整个肝脏肿瘤中仅次于肝癌占第二位。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一、原理肝脏的血供丰富,是一个双重血供的器官其血液供应约75%来自门静脉,约25%来自肝动脉。肝海绵状血管瘤起因于血管内壁不同程度的异常扩张间以纤维间隔,血管曲张充填其间。肝海绵状血管瘤与毛细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婴幼
17、儿血管内皮瘤在病理发生上没有联系。10%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多发性的,大于4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被视为巨大血管瘤。当弹丸式静脉注入99mc-红细胞后即刻应用Y照相机进行早期快速动态采集并于30min后作静态显像,即可分别获得肝动脉血流灌注和血池影像(IiVerarteryperfusionandbloodpoolimaging)o静脉注射后血池显像剂后,标记的红细胞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与血管瘤病灶血池中交换并达到平衡。达到平衡的时间大约在30至12Omin之间,依病灶的大小而不同。当达到完全平衡时,肝血管瘤内每象素的计数远远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并可近于心血池。二、显像剂用作肝血流和肝血池显像的显像剂以
18、99mTC标记的红细胞最为常用。99mTc-RBC的标记方法较多,有体内法、半体内法和体外法标记。此外也可应用99mTc-HAS、99mTc-Dx以及123m1nC3等。体内标记红细胞的方法较简便,但标记率受氯化亚锡含量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其方法为首先静脉注射冷(无放射性)的PYP(焦磷酸盐)溶液(内含氯化亚锡Img)Jo30min以后从对侧肘静脉注入高9加铝酸盐(99mco4-)o注射高9碗得酸盐同时即可作肝血流灌注显像。另外,还有一种半体内的改良方法,在静脉注射冷PYP溶液后1530min,用三通管抽取3ml全血进入经肝素处理的注射器内,然后与高铝酸盐(99mc4-)混合,室温下放置IOm
19、in并摇匀,以完成红细胞的99mTc标记过程,最后将99mTc标记的红细胞复注入静脉。此法标i薛可达95%。三、显像方法病人无需特殊准备。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红细胞(体外、体内、半体外标iB)740-IllOMBq(2030mCi)应用大视野并具有SPECT功能的Y照相机分别采集肝血流灌注相(23s帧,采集916帧)、早期影像和注射后0.52小时延迟影像(血池相),必要时加作断层显像。四、适应证1 .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血流减少的占位性病变血供丰富的病变有肝血管瘤、肝细胞瘤和部分转移性肝癌。血流减少或缺乏的病变有肝囊肿、肝硬化结节、肝脓肿等。2 .肝血管瘤的诊断,以及肝血管和肝细胞癌的鉴别
20、诊断。3 .了解肝脏或肝内局部病变的肝动脉血供和门静脉血供。五、图像分析(一)正常影像1 .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弹丸”式注射放射性药物后,依次可见放射性通过心脏各房室,肺及左心显影后24s腹主动脉开始显影,继续24s双肾及脾脏显影,而肝区不出现明显放射性。2 .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双肾显影后约1218s,肝区放射性持续增加,并逐步超过肾脏。此为门静脉灌注所致。3 .肝血池相平衡期30min或更长时间后,99mTc-RBC在循环血液中充分混合,达到平衡状态。通过静态影像可观察到心、脾、肝等血池影像。正常情况下肝区放射性分布均匀,强度T殳低于心血池影和脾影。(二)异常影像1 .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血流增
21、加。(1)全肝普遍增高往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表现之一。(2)肝内胶体显像缺损区局部肝动脉血供增强(图11-6)。可作为肝脏实质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腺瘤等)的一个特征。但部分血管瘤也有此表现。图11-6局部肝动脉血供增强,提示肝肿瘤2 .平衡期病变部位放射性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较,可有高于、低于、等于正常肝组织水平三种情况。(1)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肝组织往往是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图11-7)。图11-7肝血管瘤平面显像(2)病变部分放射性低于周围肝组织提示肝内病变没有或很少有血液供应,多为肝囊肿、肝脓肿、肝硬化结节等。(3)病变部分放射性等于周围肝组织表明病变有血供,
22、其血供与肝组织相近。病变可为肝癌、转移性肝癌、良性实质性B中瘤或血管瘤等。通过肝血流灌注和血池显像观察肝脏和病变部位的血供来源、血供速度和血流丰富程度可初步鉴别病变性质。肝血流灌注相无明显动脉期充盈,肝血池相呈过度充盈,即血流血池不匹配现象是肝血管瘤的典型特征表现。但也有部分血管瘤在灌注相动脉期即已开始充盈。为了便于I:匕较,将部分肝脏疾病的胶体显像、血流和血池显像的典型表现列于表ll-5o表11-5部分肝脏疾病的胶体显像、血;薪口血池显像表现肝胶体显像肝血池显像肝血流灌注平衡相相肝脓肿或囊肿j局部放射性降低、缺损无灌注硝充肝血S中局部放射性降低、缺损一般无灌注一般无填充肝硬化j斑点状稀疏或局
23、部缺损全肝或局部动脉灌注可增强填充,但无过度填充肝血管瘤局部缺损动脉灌注正常,有时局部增强过度填充或仅见一般填充原发性肝癌局部缺损局部动脉血供增强或正常有填充,但无过度填充转移性肝癌斑点状稀疏或局部缺损偶见正常局部动脉血供增强或正常有填充肝寄生瘤正常局部动脉血供增强或正常有填充六、临床应用及评价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尸体解剖发现其发病率在70%以上,约有20%为多发。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生长。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偶有伴随着腹痛、腹胀、暧气等。很少有并发症,但可出现出血、硬死、坏死和血小板减少。放射性核素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可靠方法。有时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核医学 讲义 11 肝胆 脾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5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