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酸碱理论详解.ppt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详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酸碱理论详解.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6章 酸碱理论,2,6.1 无机化学的酸碱概念1889年瑞典科学家Arrhenius从他的电离学说出发,提出了酸碱的电离理论。把酸定义为是在水溶液里能电离生成氢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如盐酸(HCl)、硫酸(H2S04)、硝酸(HNO3)等都是常用的和最重要的酸。,3,碱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而且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一种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由此,不难看出电离出H+的是酸,电离出OH-的是碱,并可认为酸碱反应实质上就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反应。,4,应用Arrhenius酸碱理论,能解释许多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2、。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仅把酸碱反应定义为在水溶液中的氢离子(H+)与氢氧根离子(OH-)的反应,而不能解释在非水溶液中,不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也会表现出酸性或碱性的现象。例如,乙醇钠溶于乙醇,其碱性离子是C2 H5O-,而不是OH-。将金属钠溶于液氨,其碱性离子是NH2-,等等,,5,6.2 酸碱质子理论,可见,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或中性分子。酸(HA)去质子后变成碱(A-),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叫共轭关系。从反应产物看,酸在反应中失去质子,生成它的共轭碱;碱在反应中获得质子,生成它的共轭酸,因而酸碱反应的产物为原酸的共轭碱和原碱的共轭酸。,丹麦化学家Bronste
3、d和英国化学家Lowry于1923年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又称Bronsted-Lowry质子理论。按照,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6,利用互为共轭酸碱的强弱关系,我们可以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度。例如,酸性:RCOOHH2ORCH2OH;碱性:RCH2O-HO-RCOO-;即强酸的共轭碱是弱碱,反之亦然。,酸越强,共轭碱就越弱酸越弱,共轭碱就越强酸碱反应倾向于生成弱酸与弱碱,7,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概念是广义的,酸碱反应也远远超出了Arrhenius提出的酸碱反应类型,同时酸碱反应不只局限在溶液中的反应,也包括了气相反应、液相反应等。从这些
4、反应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酸和碱发生质子转移后,生成了新酸和新碱”。,8,6.3 酸碱的Lewis理论,Lewis定义 酸是任何分子或离子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电子对的接受体,简称受体;碱是含有可以配给电子对的任何分子或离子,称为电子对给与体,简称给体。,9,路易斯(GilbertN.Lewis18751946)美国物理化学家。在化学热力学、原子分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光化学、同位素化学、酸碱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毕业于哈佛大学。1899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T.W.理查兹(Richards)指导下获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时
5、期,他提出了逸度和活度的概念,使原来只适用于理想体系的热力学能够应用于真实体系,并对一些十分重要的热力学量作了准确测量和校准。如标准生成自由能、标准电极电势等至今仍在应用。1923年他与兰多尔特合著的热力学和化学物质的自由能一书已成为经典著作。1916年,他提出化学键是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的重要概念。后经郎缪尔(Langmuir)的发展,为人们普遍接受。1923年他的原子分子的价和结构一书为物理有机化学和价键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他的电子理论出发,他还为酸碱作出了更为广泛的定义:可接受一个电子对的物质是酸,可给出一个电子对的物质是碱,形成路易斯酸碱理论。1933年他首次分离氢的同位素氘,并制
6、备重水的纯样品。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使美国化学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做出重大贡献。培养出吉奥克(WilliamF.Giauque)等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10,以下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皆是路易斯的学生,尤里重氢重水的发现者,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乔克超低温化学的应用技术发明者,194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西博格镎、镅、锔和锫等元素的发现者,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比用碳14测定历史年代的发明者,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开尔文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和发现者,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1,路易斯酸,12,路易斯碱,13,在有机化学中的路易斯碱和路易斯酸 亲核
7、试剂 亲电试剂 路易斯酸碱定义的优点是它可以概括比Bronsted-Lowry 酸碱定义更广的有机化合物。路易斯酸碱定义的缺点是还没有方法定量地测定路易斯酸碱的强弱。,14,Lewis酸碱反应实例,亲核试剂,亲电试剂,形成的键,亲核试剂,亲电试剂,形成的键,亲核试剂,亲电试剂,形成的键,15,6.4 软硬酸碱的概念,将酸和碱根据性质不同分为软硬两类的理论。1963年由R.G.Pearson提出。1958 年 S.阿尔兰德、J.查特和N.R.戴维斯根据某些配位原子易与 Ag+、Hg2+、Pt2+配位;另一些则易与Al3+、Ti4+配位,将金属离子分为两类。a类金属离子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 Ti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酸碱 理论 详解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4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