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论 电影艺术核心审美机制探析 附意境的审美内涵.docx
《意象论 电影艺术核心审美机制探析 附意境的审美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象论 电影艺术核心审美机制探析 附意境的审美内涵.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意象论电影艺术核心审美机制探析艺术被感知必然在观众意识中有所反映,程度不尽相同,好的艺术必然会使观众产生“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这种经验就是意象。可以说,任何艺术欣赏者离开欣赏对象的那一刻,在他脑海中就只剩下意象而已。诗学研究中把意象作为诗歌主要的结构之一,是审美的必经之路,是诗歌“境界”高低的基础。电影中的意象脱离了文字的束缚,但这种自由却带来了更加复杂与晦涩得经验:文学意象从文字出发,而电影意象从图像和声音出发。传统诗学中的意象理论为“电影意象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诗歌意象从“象”的起点出发,有一条通往意象的审美经验路径,此路径为寻找电影中“意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电影
2、史中,有些电影现象常常被冠以“诗意”,比如法国“诗意写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伊朗新电影等等。让米特里在描述电影语言的时候,从传统文学出发,把语言分为“逻辑语言和“抒情语言”,并具体探讨了词汇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这时,词汇不仅是可替换的表现手段,而且成为创造者,就是说,他们提示的概念可以超越它们通常表示的概念,这是从它们的特殊关系、它们的节奏和它们的已分化的意义的张力中诞生的概念;这就是,诗学效果,就是其,地地道道的本性。”2从米特里的论述中,我们得到了一种启发,那就是电影镜头背后超越其自身的复杂意义被定义为电影语言的诗意本性。举例说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的“新,也就是此类型诗意本性的
3、一种归纳,同时又是一种逻辑判断,前提是使用该概念者承认战后的电影发生了一种转型,与旧的电影美学有所区隔。安德烈巴赞提出了“新的电影中的陌生现象,即传统的影像发生的具体改变。德勒兹的电影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经验出发的理论视野,让我们从巴赞的感性分析中有机会找到这种“新”特点的理性逻辑。在德勒兹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一种关于电影的意象理论,为现代电影中的模糊概念诗意建立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一个从诗学中寻求关照,从影像本体出发,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拥有自给自足的经验逻辑关系的类诗学投射过程,在其中电影自在的独特审美经验得以敞开。一、传统诗学中的意象“对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
4、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3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及艺术在自然、人生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空间,“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却不落于陈腐,”4“在刹那中见古今,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35这种艺术中的独立空间,也就是观众在感知艺术品以后形成的审美直觉,王国维在受到叔本华和席勒美学思想影响后逐渐提出了“境界说。”王氏因传统诗学而得到审美感受,但无意向传统诗论借鉴理论体系,而是从叔本华的“直观”中得到了对于艺术作品中通过想象得到的画面所表达出的超然感受的青睐。他把产生这种审美感受的复杂机理用“意境”和境界规约为自己独特的诗学审美体系。随着对于诗歌更进一步的探究,
5、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真景物”与“真感情“,把他对于西方世界中对艺术的不同认识论进行了调和,认为艺术本体当具有理性与情感并重的特征,以完成其横跨东西之理论体系的构建。“王国维推崇的理想。内美),是作为席勒美学灵魂的人本主义的理想,即人性的统一和完美发展。这个理想,包含着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情感与精神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四大统一,正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定稿)前六则词话正面阐述和并在其余词话中贯彻运用的。而“境界”一词正是这四大统一的体现和理想状态。”6根据东西方诗论对于境界的基本把握,可以解释为艺术中流露的情感和描绘的形象有机结合的产物,”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情恰能称
6、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嘴趣(feeling)和噫象(image)两个要素”7东西方皆有“意象”一词,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意象指“表意之象:孔子周易中说:“圣人立象以尽意“,即以“象”来表达意义。而西方文论中则将意象解释为“意中之象:”诗学的研究对象是诗歌,而诗歌之中的,象都是通过语言载体再现的、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的,象,因此,我们应该将诗学之中的,意象定义为,意中之象。”网这里的“意中之象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由“象”而产生的象征意义,可以成为“象征意象”;还有一层含义是指“象”所代表的事物本身,被成为“纯粹意象”,此意象不具有象征或联想的意义。如我国诗歌中关于“月亮”
7、的意象,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就有象征团圆之意味;而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中,就是单纯的指月亮本身,属于“纯粹”意象。“可以说,意象作为诗的灵魂与生命符号,是一种富于暗示力的情智符号,也是富于诱发力的期待结构。诗人常常以想象的方式将特定的情感或智慧,通过比喻性、象征性的意象暗示给读者,读者通过对意象的读解体验此中情智。”9无论是中国传统诗学还是西方诗学,都把意象作为诗歌主要的美学载体来加以研究。无论是诗中的“情趣”还是“情智”,都必须转化为一定的形象被读者所吸收,即朱光潜先生判断的“古希腊人,由形象得解脱的一条路径。”10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用古希腊两位天神日神阿波罗
8、和酒神狄俄尼索斯来象征艺术中的“意志与意象”的冲突,从而使艺术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意象突破主客之间的壁垒达到和谐统一。意象在尼采的思想中是日神精神的写照,是一切艺术具体形象的代名词。在阐述意象和情感的关系时,他说道:“悲剧中日神倾向和酒神倾向的棘手关系真的应该用日、酒两神的兄弟结盟来象征:酒神说着日神的语言,而日神则最终说起酒神的语言,从而悲剧以及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的最高目标就达到了。11尼采用比喻的方式化解了艺术作品中主客观矛盾,暹一步说明了艺术中情感因素统一于意象,意象表达情感的最高境界。诗学中的意象是艺术品经过大脑处理后的形象-情感统一体,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从人们观看诗歌开始,依次要接收文字
9、符号、表象(意象的客观载体)生成、情趣感受、意中之象这几个阶段,因此,有学者把意象的结构归结为“符号表象情感”的三重结构。”如果将诗人创造诗歌意象的过程表述为:情感T表象一语言符号,那么读者通过诗歌意象的过程就是:语言符号一表象一情感。”12这个结构完整阐释了诗学当中意象的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关照了艺术本体的客观性,又融入了审美主体的主观体验。通过这个结构我们把意象和承担起意象载体的表象分开,得以窥见意象生成的过程。符号化的文字塑造了不含情感、情智的表象,表象再引起读者的情绪反应而生成形象和情感统一的意象。二、电影意象的产生传统诗学中的意象是心智与形象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
10、世界的统一,是艺术与受众共同构建的一个独立自足的审美空间。“中国传统美学将,意象视为艺术的本体,而,意象的基本规定就是情景交融,由此构成一个包含着意蕴于自身的一个完整的感性世界。”13意象在辨明其审美特性的基础上,可以当做涵盖一切艺术范畴的审美标准来推而广之:能够产生某槿意象的艺术,我们便可以从“境界”的高低来进行判断,找到一种评价与分类的尺度。意象的赋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意的存在。“所以意象的本质可以说是被诗意观照的事物,也就是诗歌语境中处于被陈述状态的事物;名物因进入诗的语境,被描述而赋予诗性意义,同时其感觉表象也被具体化。”口4意象的本质也揭示了客观事物进入诗学关照体系的可能,普通的描
11、述对象成为了一种诗意的表达。从诗学对于意象的界定与规约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他艺术中诗意产生的契机。从“物象,(不具有表情功能的客观形象)至IJ“意象”的转移过程,也既是诗意发生的过程。从法国的诗意写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到伊朗新电影,诗意的关照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特征而存在。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站在符号学的角度将诗的语言风格和电影影像的语言风格进行了类比,从而得出“,电影中诗的语言的传统的形成表明,形式主义作为新资本主义和最新文化发展的典型产物,正在强有力地重新兴起。”口5他在诗的电影一文中对于电影形象符号形象怎样从被摄物体形象本身到诗意的语言做出了分析。他认为,“物”作为导演拍摄的质料而先于
12、语法系统进入电影的风格体系中,“人们注意到,物变成电影形象,物是决定因素。”16电影中被摄物体与文学中的文字是不同的,文字经过了历史、文化、风俗的预定俗称,早已成为了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他用作诗的思维模式谈到“诗人出于风格上的需要有权创造先于文法而存在的语言符号”17,指出对物的形象的需求优先于电影的语法系统。他进一步指出物的形象之于电影语言的作用:“电影基本上是梦幻性质的同时还由于先于文法而存在的物作为视觉语言的象征在电影中占有最突出的地位。”18这里他指出的“物作为视觉语言的象征”即西方诗学中的“意象L电影中的物变成形象符号之后,取代了文字之于文学的地位成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他基于电
13、影视觉语言能够轻易对梦境、幻觉、意识进行表现的事实,认为由“物”构成的视觉符号具有了“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是诗的语言。在论证电影是诗的语言的过程中,帕索里尼提出了“形象符号”的概念以对应诗学中的文字系统,而他进一步提出“形象符号”的象征性与隐喻之后,便可以将此“极端主观的同时又是极端客观的“口9概念与诗学中的“意象”相提并论了。作为一种与文字相当的表意系统,电影影像也承担了形象构建、情感体验、情景相生等审美功能,只不过文字是一种能指与所指分开的符号系统,而电影影像是一种能指所指合一的符号系统,二者都有表情答意、象征、隐喻等功能。文字形象由文字的象征意义来构建,而影像的视觉形象则由其被摄物本身提
14、供。诗学中的意象生成要经过文字表象情感意象几个阶段,而电影意象的生成则可以脱离文字,进入其他的过程。三、电影意象的形成过程(一)意象的基础物象电影意象与诗学意象不同,因为文学中除开形象的展现外,还有直接表情、叙事的成分。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此句中只有前半部分是视觉意象的描述,后面有抒情和议论的成分。而电影中是没有直接情感流露的部分的,都要靠视觉、听觉符号来完成,因此,电影形象符号系统是一个连续无间断的形象系统,并不是所有的形象都是意象,也不是所有的形象都能产生意象。在阿巴斯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开头的教室中的上课场景,并未使人感受到所谓“意象”,直到主人公回家后,镜
15、头中出现萧条而驳杂的院落,风吹过处万物萧条,才让人感受到意象的出现。西方诗学中的意象指“意中之象”,电影中的意象当然也是如此,只不过电影中除了这种经过复杂情感过程的主客统一审美空间外,还有很多是不引起情智反映的形象,可以成为“眼中之象这个概念可以等同于诗学中“物象电影中的物象可以指称被摄物体的形象,与诗学中的物象同理,“物象有限,意象无穷。20(二)物象的升华纯视听情境何种物象才能产生意象呢?电影意象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呢?前文已述,电影中的物象构成了电影的全部,意象在部分物象的基础上形成;经过传统诗学的规约,意象的产生要经过意识的作用、经验的反思,形成主观感受,让观众进入一种超越物象的体验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意象论 电影艺术核心审美机制探析 附意境的审美内涵 意象 电影 艺术 核心 审美 机制 探析 意境 内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4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