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doc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三)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新知识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要求】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 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建议】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
2、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
3、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4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
4、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课时安排1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 课时2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 课时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课时4 第五单元实力评价1 课时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 培养学
5、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 )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 )个 是 , 里有( )个 。( 3 )3个 是( ), 是4个(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二、教学实施1 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 张饼,妈妈吃了 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口答: ,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
6、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学生可以这样思考: 是1 个 , 是3 个 ,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 的和是 ,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 和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板书: = = =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 ,也就是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 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
7、分子相加。3 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 = =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 ,其中一个数是 ,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4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5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 、3
8、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其中( )一 = -( )= ,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4题。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2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 题。提问:有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各有
9、几个?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 + = - = + = - =2 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 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 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3 在里填入“ ”、“ ”或“= ”。- = - + + - (四)思维训练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 = = - = - = - = - =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
10、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教材第107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一8 题。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重点难点: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11、二)教学实施1 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节目类型动画类游戏类教育类科普类其它时 间 分 配( l )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2 )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方法一: + = = + = = = 方法二: + = = = =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3 )出示问题
12、: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板书:1- - 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 - = - - = = 提问:如果将 换成 ,请你算出结果。学生计算:1- - = = 提问: 是多少?你能解释吗?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2 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3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4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
13、 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5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四)思维训练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 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 =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
14、等于O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110 一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
15、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二)教学实施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请学生列出算式: =2 . 探讨“ ”的算法。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 = = = = = = = ( 2 )集体评价。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
16、。将 和 通分时,没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 ,一个是 ,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3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 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 变成 , 变成 ,所以 = 。老师:通过计算 ,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
17、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1 )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 ( ) - = (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因为 + = ,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因为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因为 - = (结果为
18、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 - (先通分,将 化成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2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
19、计算是 - 和 - 。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老师:通过计算 + 、 - 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4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
20、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四)思维训练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新课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3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