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运用其解释相关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教学重点、难点:1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气压带和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复习巩固】1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填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风带要画出风向。【学生回答】略。2说出各气压带风带的干湿状况【学生回答】略。提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运动为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空气上升运动易形成降水,所以低压控制下天气特点以阴雨为主。反之,高压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现象为晴朗干燥。风带干湿状况的判断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是从海洋吹向陆地还是从陆地吹向海洋;2从高纬吹向低纬还是从低纬吹向高纬。如果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吹向高纬,易形成云雨。气压带风带名称气压带风带性质赤道低气压带湿信风带干副热带高气压带干西风带湿副极地低气压带湿极地东风带干极地
3、高气压带干3运用“世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说出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风的形成原因。【学生回答】略。提示:7月,大陆上升温速度快,北半球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同时南亚地区还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7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之北移,受亚洲低压的吸引,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与当地的西南季风汇合,势力强大。因此亚洲南部盛形西南季风。【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分四步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第三步:地
4、球公转使其移;第四步:海陆分布使其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板书】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的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大气环流主要分为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主要影响和控制大陆的西岸和中部,季风环流则主要影响大陆的东部。一般而言,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式控制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在大陆西岸,受单一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特征终年差异不大。【板书】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类型【教师总结】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表述。在赤道附近终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 气压 和风 教学 设计 第三 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3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