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墨梅图题诗-3(1).doc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墨梅图题诗-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墨梅图题诗-3(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墨梅图题诗学情分析: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以下能力:1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段,查找到有关课文的知识,。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4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
2、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5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也有了积累的习惯,并且积累了一定量的和课文有关的知识。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
3、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4、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板书课题:墨梅图题诗)。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3齐读课题。(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
5、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2)课题质疑。设计提问: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4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墨梅图 题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3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