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内科学讲义02-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docx
《南华大内科学讲义02-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华大内科学讲义02-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一.定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phlmonaryheartdisease)主要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是右心扩张(和)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二流行病学为常见病,平均患病率为0.4%。15岁以上人群约占0.7%o主要病因慢支并肺气肿,占80%90%o常见诱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好发季节冬、春寒冷季节疾病特点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情反复,早期易被忽视。一旦出现心、肺衰竭,可逆性小,疗效较差。三、病因1 .支气管-肺疾患:以慢支并阻塞性肺气肿最多见。
2、2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膈肌麻痹。3 .肺血管疾患:很少见。4 .其他四、发病机理本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是肺血管阻力增加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1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1 功能性因素:1.1.1 缺氧:使缩血管/舒血管物质的比例增加,而肺血管对缺氧的收缩反应主要取决于局部缩血管/舒血管物质的比例;使肺血管平滑肌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增多,因而兴奋-收缩耦联效应增强,肺血管收缩;刺激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使交感神经兴奋,肺血管收缩。1.1.2 酸血症:PHl,肺血管对缺氧的敏感性增强;刺激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肺血管收缩。1.2 解剖性因素:炎症累及细小动脉及肺泡毛细血管,导致管腔部分或完
3、全阻塞;肺气肿致肺泡毛细血管受压;肺气肿致肺泡破裂,肺泡壁毛细血管受损;炎症致肺泡壁毛细血管狭窄或纤维化。总之,功能性因素导致解剖性因素的发生与发展,引起肺动脉高压。在慢阻肺所致者,前者显得尤为重要。1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度增高1.1 1慢性缺氧,使RBCT,血粘度T,血容量T,肺动脉压T,使心脏负荷加重。1.2 2缺氧、酸血症,使交感神经兴奋,心排量T,肾小动脉收缩,致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2 .心脏病变及心力衰竭2.1 右心室肥厚早期先出现右室流出道肥厚,后期出现右室游离壁肥厚。2.2 右心功能不全2.2.1 代偿期:右心排血量正常,舒张末压正常;2.2.2 失代偿期:右心
4、排血量下降,舒张未压医学考研网增高,右心室扩大,体循环淤血。2.3 原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负荷加大;缺氧、酸中毒等致心肌功能受损;血容量T和血粘度T;心肌中毒;心律失常等。有的病例伴有左心室肥大,应除外高、冠心病及其它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个别肺心病患者以左心衰为主要表现,应予重视。3 .其它重要器官的损害:主要有脑、肝、肾、胃肠道及内分泌、血液系统等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五,临床表现1 .肺、心功能代偿期1.1 症状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可有心悸、气促、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急性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少有胸痛或咯血。1.2 体征明显发绢和肺气肿征。偶有干、湿性罗音
5、,心音遥远,P2A2,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可有颈静脉充盈。肝下界下移。2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2.1 呼吸衰竭2.1.1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至表情淡漠、神志恍惚、澹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2.1.2 体征发组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健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如皮肤潮红、多汗。2.2 右心衰竭2.2.1 症状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2.2.2 体征发组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加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舒张期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华 大内 科学 讲义 02 慢性 原性 心脏病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2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