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精神病学基础教案02病因学.docx
《华北理工精神病学基础教案02病因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理工精神病学基础教案02病因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名称中文精神病学基础英文Basisofpsychiatry授课对象2019级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第之教学周周三第3-4小节上课教室东二5教室授课章节笫二章病因学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生物学方面的各因素。2 .熟悉病因学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概念。3 .了解病因学的理论模式。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精神病学。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教学难点:1.病因学的理论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
2、学教材与教具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专业词汇精神障碍病因-Etiologyofmentaldisorders;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factors;社会因素-Socialfactors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引言部分:基本部分:75分钟笫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35分钟)一、病因的概念(5钟二、病因学的理论模式(10分科三、病因的分类(10分转四、发病机理的概念uo-)笫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40分钟)一、生物因素40分钟结束部分:2分钟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笫一节病因和
3、发病机理的概念通过讲解案例法、35,一、病因的概念使学生能讲授法人脑是进行精神活动的器官,凡是能损害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或影响人脑正常发育的有害因素都可能引起精神障碍。(一)病因学的理论模式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有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讨途径,这些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讨途径构成不同的理论模式。L还原论模式和非还原论模式还原论模式:试图回溯到较简单、较早的阶段去理解病因。常用于生物精神病学研究,非还原论模式:则从事物的横向联系去理解病因。这种模式常用于社会精神病学研究。2 .医学模式和行为模式医学模式:采用一般医学通常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精神障碍的原因,即区分出一些常见的精神症状或综合病征与脑的某些病理
4、改变联系起来。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研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但对研究某些神经症或人格障碍则不那么适合。行为模式:用决定正常行为的一些因素,例如动机和强化、态度和信念,以及文化影响等来解释精神障碍的原因。适用于研究神经症和人格障碍。3 .解释模式和理解模式解释模式:是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精神障碍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理解模式:是基于对人类行为进行设身处地的理解,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在事件和事件之间建立起因果联系。够掌握基本概念案例法、讲授法5,10,(二)病因的分类通过讲解案例法、L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任何精神障碍都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并非在任何精神障碍的病因中遗传
5、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起同等重要的作用。2.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附加因素素质因素:是指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因素,这类因素表现为个体对其他有害因素的承受能力。通常形成于生命早期,是遗传负荷、母体子宫内环境、围产期损伤以及婴幼儿时期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诱发因素:是指紧接起病前作用于个体,促使疾病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附加因素:是指疾病发生之后附加于个体,使疾病加剧或使病程持续下去的事件。使学生能够熟悉病因分类讲授法IU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3.致病因素和条件因素致病因素:导致发病所必需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条件因素:指为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的因素,其本身并无致病作用
6、。二、发病机理的概念通过讲解案例法、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反应,最终表现为临床精神症状的过程。在精神病学中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依赖和部分精神发育障碍的病因已经明确之外,大部分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都还在探索之中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假说,包括生物学理论,行为学理论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等提出的各种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假说。病因已经明确的一些精神障碍,其发病机理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阐明,如各种器质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等。只有病因和发病机理都被充分揭示,才有可能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类精神障碍。使学生能够熟悉发病机理的概念。讲授法10
7、,笫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通过讲解案例法、40一、生物因素:又称躯体因素,是指通过生物学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精神障碍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类:(一)遗传:是指遗传物质基础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发挥其致病作用。如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以及基因突变等。1、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常导致遗传信息的变化,在临床上则表现为严重的躯体和精神发育障碍,有的还引起人格异常、违法犯罪倾向和类似精神分裂症等表现,统称为染色体病。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1三体引起的先天愚型;13三体、18三体、21单体或22单体等。Q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XY(Kline-felter综合征)、XO
8、(TU门Ier综合征)、XXX(超雌综合征)XYY等。Q染色体结构异常:如1号环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短臂缺失(WoIf综合征),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猫叫综合征),22号染色体长臂部分重复(猫眼综合征)等。脆性X染色体不仅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而且与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行为障碍和儿童孤独症等有关。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学因素讲授法10,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2、单基因病由于单个基因突变导致酶的质或量的改变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或遗传性代谢病。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包括:氨基酸代谢障碍,如苯丙酮尿症;糖代谢障碍,如半乳糖血症等。3、多基因病一些原因不明的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
9、碍以及Alzheimor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称复杂性遗传病。常由于多个基因共同作用而致病。这类疾病除家族性Alzheimer病的部分致病基因已经分别定位于21号、14号和1号染色体之外,多数疾病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二)感染:包括全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它系统感染均可引起精神障碍。随着人类急性传染病的被控制,由急性传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已经很少见到。但近些年来,性传播和注射海洛因引起的感染迅速扩展,由这类病原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精神障碍受到关注。生物因素(三)化学物质:各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害的物质都可引起精神障碍。常见的有:L成瘾物质海洛因、吗啡、苯丙胺、大麻是最常使用的成瘾物质,已成为
10、全球性的公害。2 .酒精酒精滥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严重损害,也是全球关注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3 .医用药物如阿托品、异烟脐、利血平以及皮质类激素都可引起精神障碍。4 .工业毒物如装、有机汞、四乙基铅等易挥发性物质和重金属均可引起中毒,出现急性或慢性精神障碍。5 .农药在农村有机磷农药使用不当是引起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6 .食物孽类食物如大量进食小美牛肝草,可引起意识模糊和幻视。7 一氧化碳冬季煤炉或木炭取暖,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常易中毒,遗留严重精神障碍。生物因素(四)脑和内脏器官疾病1、颅脑疾病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变性疾病是引起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脑的弥漫性损害和
11、位于额叶、颗叶、脱胀体、基底节和边缘系统的病变更易引起精神障碍。以图片、视频为引导,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对本章乐于学习!案例教学多a体教学法、讲授法510,5,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2、内脏器官疾病以图片、案例教学5,C)呼吸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肺功能不视频为引全,常出现精神障碍。导,引起多媒体教Q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各种原因学生好奇心和兴学法、讲授法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均可出现精神障碍。趣,从而Q消化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以及慢性胃肠功对本章乐能紊乱,也常出现精神障碍。于学习!Q泌尿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和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透析疗法均可引起精神障碍。Q内分泌疾病:垂体、
12、甲状腺、甲状旁腺、胃上腺和性腺功能紊乱是引起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代谢疾病:糖尿病、吓琳病、铜代谢障碍所致肝豆状核变性都常出现精神障碍。胶原疾病:红斑狼疮是常出现精神障碍的疾病。生物因素(五)年龄:年龄不是致病因素,而是某些精神5,障碍的重要发病条件。(六)性别:性别也不是致病因素,但对一些精神障碍的发病有重要影响。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生物因素外,还应考虑社会因素对两性的不同影响。5,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参考:精神病学,沈渔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病学,李凌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精神病学简明教程,姜佐宁北京:科学出版社变态心理学第9版,主译:汤震宇邱鹤飞2005年7月第1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北 理工 精神病 基础 教案 02 病因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2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