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太三路道路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
《兴太三路道路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太三路道路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1.3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拆除现有人行道铺装、现有人行道侧平石、拆除现有人行道树池、拆除现有人行道车止石(柱)、拆除现有装饰井盖。新建彩色透水砖人行道铺装、新建花岗岩人行道侧石、新建花岗岩人行道车止石、新建花岗岩树池、按不同种类管线恢旦井盖、按新规范设置无障碍通道、新建非机动车道面层沥青、全线贯通非机动车道,修整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标高,保证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连续、平顺。建设总面积约10957.22m%1.4 文件组成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为道路专业:1.5 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地形图资料(电子版);(3)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文件;(4)坐
2、标系:广州城建坐标系:(5)高程系:广州城建高程系统。1.6 设计规范及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l52-2010)(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62006)(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道路工程设
3、计说明1概述1.1 建设背景太和镇中心区南距广州市中心18公里,北距白云国际新机场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沙太路、新广从公路、105国道(广花路)、106国道南北贯穿全镇,一环路、北二环高速公路东西横贯全镇:镇域内交通道路网络密集,木镇集资兴建的二级公路龙兴路、龙河路东西连接105、106国道,太营路、营米路、建业大道等交通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现已建成开通的地铁三号线(机场南体育西)途经该镇夏良村并设站连接白云国际新机场,529路、833路、504路、501路等10多条公共汽车在镇内与市中心来回穿梭,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此外,还有规划中的广州地铁14号线,首期主线为嘉禾望
4、岗至街口段及支线为新和至镇龙段(知识城线),主线长54.1公里,知识城线长21.8公里(预计2013年建设,2017年前开通);二期由广州火车站至嘉禾望岗。远期规划从街口继续延伸至良口。(规划中,预计2020年前开通)1太和自然风景优美迷人,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的省级森林公园一一帽峰山森林公园位于该镇东北部。公园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帽峰山主峰海拔534.9米,为羊城老八区最高峰,形似竹帽,因此得名。公园内有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和龙水库,还有较小的水库星罗棋布。上壤肥沃,植物种群丰富,公园内共有植物179科569属875种,国家保护植物9种。帽峰山森林公园游览区分为9个功能区、25个景区,具
5、有气候宜人的森林旅游环境,是人们旅游、度假、休闲胜地。1.2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太和镇兴太三路道路周边环境改造工程,设计范围为对太和镇兴太三路穆丰段周边环境改造,道路改造起于广河高速八斗出入口,终于穗丰村委门口村道,道路标准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40knVh,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太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广州市几何中心,是广州市15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6月,白云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太和、龙归两镇合并为新的太和镇,行政区域总面积约219.01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266个村民小组)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施工标段划分情况:根据业主意见、地形条件和工程量等因素,本项目为一个标段。界
6、附近的Fl(瘦狗岭断裂)、F2断裂带。本工程场地距此断裂较远,属构造相对移定地段,适宜本工程的人行道升级改造建设。2、依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划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分析,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属Vl度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工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箧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场区地貌属丘陵地貌,场区上覆软弱土层一般发育,应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3工程设计3.1 功能定位本项目以建设“干净、平安、有序”为着力点,功能定位为人行道升线改造工程。通过人行道的升级改造,改善了周围商圈的
7、环境形象,改善了人行道路面状况,改善了行人出行环境,使人行道路面更加连续、平顺,步行及骑行更加舒适,市容更加整洁美观,进一步提升镇内道路的整体形象和服务功能,提高道路商圈的服务档次及整体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做到景观与购物相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2 设计原则(1)贯彻城市道路为人民生活及发展生产服务的方针,结合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确定合理人行道升级改造方案。(2)本项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包括现有完好路基及照明设施等。(3)结合线路附近已建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结合本项目的现状、地理位置、项目建设要求、工程造价综合因素,选择切实可行,造价合理的人行道升级改造方案。(
8、4)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已往成熟可靠的经验,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尽可能详细地结合地形地物,合理选择工程处理方案。(5)充分考虑道路结构形式及材料的来源,力求切实可行地降低造价。(6)工程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在满足群众出行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线型流畅、造价经济、运行合理。(7)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即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3.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II)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ZTD32-2012)(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008)(13)其它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2建设条件2.1 工
9、程地理概况2.1.1 自然地理条件项目位于广州市中部区域,场区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山前冲积平原,局部为低丘。本工程道路已建成多年,沿线多为商业区和居住区,场地条件己基本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2.1.2 气候条件1、气温广州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一般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21.421.9C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28.428.7C,极端最高气温38.7C,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12.913.5C,极端最低气温2.6。2、降水广州地区年降水量在16127909克米之间,地区分布为北多南少,丘陵多于平原。广州地区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雨量的80%以上,其中前汛期(46月)占年雨量的4
10、0%50%,后汛期(79月)占年雨量的30%4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少雨季节,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0%左右。广州地区降雨量虽然丰沛,但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最多雨年和最少雨年降雨量相差2倍多,广州地区各站各月平均降水见下表:各月平均降水(单位:定米)月份12345678910Il12广州40.966.389.915.3288.7274.6223.1223.6179.969.141.024.12.1.3 水文地质镇内岗地残丘区以沙页岩为主,其次为花岗岩、红色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原区为流溪河滥区冲积物。形成土壤有水田土壤类部分旱地土壤类等。土质为珠江三角洲冲积沙岩风化土。镇域主体处于广州一一从化
11、地质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2.2 场地稳定性评价1、据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及最近的断裂带分布于广深铁路沿线、广园东路与东莞庄交3.6.1路拱横坡人行道采用1%横坡,坡向车行道。详见人行道标准横断面图。4路基、路面工程4.1路面结构设计本工程等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位于商业中心等级较高,设计使用期限长,本次人行道面层及无障碍盲道砖材料选择从美观性及舒适性两方面考虑,性能更好、档次更高、美观大方、效果更佳,更符合提升道路商圈服务档次及整体形象的建设背景,因此人行道面层及无障碍盲道砖材料采用透水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根据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城市道路永久性材料运用指引(第三版)的区
12、域分类为A类,道路分类为级,人行道材料选择标准为:透水移。(1)人行道铺装结构(I)本项目以建设“干净、平安、有序”为着力点,按城市次干道(人行道)标准及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广州市城市道路永久性材料运用指引(第三版)的要求进行设计,以升级改造为主要的建设形式。(2)平纵线形与现状人行道保持一致。(3)人行道排水与现状保持致,改造人行道局部集水。(4)人行道横坡度与周边建筑物进行衔接协调,横坡控制在1%2%:特殊路段人行道宽度不小于L5m。(5)人行道在净空要求范围内不得设任何障碍物,其净高不应该小于2.5m。(6)人行道砖采用300X150X6Omm机制高强混凝土环保透水砖,表面应光洁、
13、色彩均匀、纹理清晰和棱角整齐:盲道砖采用300X300X6Omm浅黄色人行道砖。(7)机制高强混凝土砖抗压强度不小于Cc50,饱和抗压强度25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Cf4.0,防滑等级为R3,相应防滑性能指标BPN265,渗透性能NOQlcmZs,磨坑长度不大于35mm(磨坑长度试验按GB/T12988规定进行)。(8)人行道应按3050m的间距设置胀缝,胀缝宽为2.5cm,下部填缝板采用木丝板或填入木屑(木屑应用沥青进行处治),填木屑时应保持密实,以防止上部填料陷落,上部嵌缝料采用天然橡胶或氯丁橡胶空心嵌缝条,其侧向与岩面粘结剂粘牢。(9)土基要求:抗压回弹模量230MPa,土基压实度29
14、3%。3.4 人行道平面设计根据本项目升级改造的特点,平面布置与现状保持致。现状部分人行道被占用为停车场,建议全线取消人行道停车场,否则车辆出入易造成人行道损坏。3.5 人行道纵断面设计竖向标高按侧石高1220cm控制,人行道横坡按单向12%控制。沿纵向取消台阶设计,按纵坡小于等于5%控制,进行纵坡拉顺。3.6 人行道横断面设计本项目为人行道升级改造工程,人行道横断面基本跟现状横断面一致。人行道断面布置为:2米人行道+1米树池+4*2=8米机动车道+1米树池+2米人行道,总宽度14米,断面图如下: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玛蹄脂SMA-13机械喷洒道路用乳化沥青(PC-3)粘层油O.5Lm2
15、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AC-2OC机械喷洒道路用乳化沥青(PC2)透层油O.9L玻纤格栅基层:原车行道基层加铺沥青路面结构: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玛蹄脂SMA-13机械喷洒道路用乳化沥青(PC2)透层油0.9Um2玻纤格栅基层:经铳刨处理后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4.3 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人行道上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设施。在交叉路口、人行横道、街坊路口以及在被缘石隔断的人行道上设置无障碍坡道。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残疾人对城市道路的耍求,道路沿线路段、各交叉口范围均考虑设置城市无障碍坡道及官道系统,为残疾人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城市环境。对于路口位置及道路中人行过街处的无障
16、碍坡有全宽式坡道、三面坡道、扇形单面坡道等多种形式。本项目采用三面坡缘石坡道及复合坡缘石坡道,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应大于ICm。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复合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指引残视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起点、终点及拐点处设圆点形提示盲道:盲道设置原则:(1)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时,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0.2505m处;(2)行道内侧有树池时,盲道可设在距树池0.250.5m处;(3)人行道内侧没有
17、树池时,盲道距道路立缘石不应小于0.5m:(4)盲道宽度为0.6m。详见附图无障碍设施设计图。面层:6cm透水砖(30X15X6Cm)调平层:3cm1:3预拌水泥砂浆基层:15Cm厚4%水泥稳定碎石(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新建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上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机械喷洒道路用乳化沥青(PC2)透层油ILZm2基层:20CmC30素混凝土底基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现状沥青非机动车道修复路面结构:上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AC13C机械喷洒道路用乳化沥青(PC-2)透层油ILZm2基层:原非机动车道基层(3)恻石、平石、压条设计人行道升级改造路段的侧石、平石压条全
18、部更换,根据“指引”要求,材质选用花岗岩材质:颜色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灰白色:侧石规格为:100X30X15cm:平石规格为:100X2512cm;压条规格为:IOOX16义15cm。详见附图路面结构设计图及树池大样图。(4)车止石设计车止石采用花岗岩材质,总长1m,埋入地面以下33cm,露出地面67cm,桩间距为150CmC详见附图无障碍设施设计图4.4 交叉口设计本工程现状交叉口结构样式多种,有水泥混凝土结构形式,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尽管路面结构形式不一,但是现状都存在破损,沥青路面出现了坑槽、沉陷、上面层脱落、网裂、纵横向裂缝等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断板、露骨、接缝碎裂等病害。本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兴太三 路道 周边环境 改造 工程 道路 工程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1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