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史看古典归纳逻辑发展 附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合理性问题研究.docx
《从科学史看古典归纳逻辑发展 附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合理性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科学史看古典归纳逻辑发展 附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合理性问题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世纪是古典归纳逻辑的集大成时期。其间,培根用拉丁文写出的新工 具被译为英文,穆勒(JohnStUartMin)于1843年出版的逻辑学体系为归 纳推理提供了“齐一性”的前提和四种实验方法(继而衍生为“穆勒五法而从 科学史的视角来看,19世纪归纳逻辑的发展还有另外两条线索:在科学职业化 的背景下,科学家群体开始基于自身和历史上的科学实践来反思归纳方法,进而 更为强调主体性在归纳过程中的作用;在科学普及化的潮流中,科学普及者尝试 将归纳方法介绍给更为广泛的群体,由此出现了若干涉及归纳逻辑的普及读物。基于科学实践反思归纳方法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其成就包括物理学中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理 论、
2、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耗散定律的提出,化学中原子论和元素周期表的 确立,天文学中海王星的发现,生命科学中进化论、细胞学说、微生物理论的提 出等。随着专业性的增强,科学研究从一种业余爱好转向职业化,“科学”的本质 及其方法也成为这一刚刚被称作“科学家(scientist)的群体思考的问题。和哲 学家不同,科学从业者的观点更为依赖科学史和自身科学实践。他们逐渐意识到, 自然科学领域的不同学科具有各自的认知特点,但不同学科应遵循同一种方法, 即归纳方法。在科学家群体中,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I)较早对归纳逻辑进行了讨论。约翰赫歇
3、尔的父亲威廉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D就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于1781年用自己设计的望远镜发现了 天王星,同时也是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约翰赫 歇尔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继续着父亲的观测和研究工作,特别是1834 年赴好望角进行了 4年的天文观测。他在1830年出版的自然哲学论一书中 提出,培根完成了“根据广泛的和一般的原理来说明亚里士多德是怎样错的以及 为什么是错的;揭示他的哲理方法特有的弱点,并有一个更有力和更好的方法来 代替它”的任务。在承袭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同时,约翰赫歇尔又强调了创造性 想象的作用。在他看来,无论是从现象
4、到定律,还是从定律到理论,都既可以来 自归纳形式的应用,又可以产生于大胆的假说。约翰赫歇尔的好友惠威尔(William WhewelD则进一步突破了经验主义传 统。惠威尔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对潮汐有着深入研究,在物理学、天文学、 地质学方面也有著作发表,“scientist”一词正是由他提出。围绕归纳这一主题, 惠威尔于1837年出版了三卷本的归纳科学史,又在1840年出版两卷本的归 纳科学的哲学。惠威尔的思想特征,是尝试调和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一方面, 惠威尔肯定了培根思想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和培根一样都反对将自然科学理解为 亚里士多德式的演绎法,认为“如果要选择一位哲学家作为科学方法革命
5、的英雄, 弗朗西斯培根无疑应享此殊荣”。另一方面,惠威尔又将康德哲学引入经验论, 来论证知识如何能够既是经验的又是必然的。惠威尔尤其强调心灵在认识过程中 的能动性作用,而并非被动的接受者。他的科学方法虽然和培根一样以搜集事实 为“序曲”,但作为第二步的“归纳”并不是由特殊到一般的简单机械过程,而更为 强调在归纳时的创造力。惠威尔用“统合”来定义从经验事实到一般性规律的思维 活动。在他看来,“统合”就是用充当细线的概念来串起珍珠一样的事实。正如天 文学家第谷和开普勒的事例所表明的,第谷做了大量观测却未必能有科学发现, 而开普勒用椭圆而非本轮的概念处理第谷的经验材料,从而提出了将行星轨道从 正圆改
6、为椭圆的开普勒第一定律。惠威尔格外重视归纳理论与科学史的契合。他在与穆勒的争论中曾指出,除 非穆勒能使他提出的归纳方法广泛适用于科学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其方法的 价值。穆勒则批判惠威尔在归纳推理中不允许逻辑的存在,剩下的只有无需遵循 逻辑规则的“猜测:不过惠威尔并不认同这一责难,他声称自己只是反对机械地 处理经验事实,但选择合适的概念统合经验事实的过程仍然是理性的推理。可见, 穆勒和惠威尔都试图通过“归纳”来捍卫知识的客观性和可能性,但两人选择了不 同的进路。穆勒试图祛除认识中的主观成分或将其最小化,从而保证知识的客观 性;但在惠威尔看来,主观成分在认识中是不可剥离的,因此为了实现知识的客
7、观性,就必须重视知识的观念成分。这也使得二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归纳逻辑理 论。普及作为科学方法的归纳方法英国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既是职业科学家的时代,也是科学普及 者的时代。通过报刊、教科书、百科全书等印刷物,以及讲座、展陈、演示、咖 啡屋、俱乐部等活动形式,科学家、作家、宗教团体等多方都在尝试把通俗易懂 的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各个社会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方法同科学知 识一样,也被认为是公众能够理解并加以实践的。1826年成立的英国“实用知识传播协会(The 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 SDUK)是这
8、一时期科学普及的代表和先行者之一。该协会 旨在向大众提供“实用知识文库”和“趣味知识文库”等出版物。在“实用知识文库” 之中,就有1827年出版的培根新工具(科学研究新方法)解读。相比培 根原文,该书的一大特点是引入了新工具成书后的牛顿学说等科学史事例来 证明培根方法的有效性,并更加强调了实验与观察在认识中的作用。尽管“实用 知识传播协会”坚持出版物无涉党派和宗教,但该书仍与同时代的自然科学一样 带有自然神学的色彩。事实上,该书的作者霍普斯(John Hoppus)不仅长期担 任伦敦大学学院逻辑学与心灵哲学讲席教授,同时也是一名牧师。19世纪70年代,科学期刊自然的创办者麦克米伦(Daniel
9、 Macmillan) 组织出版了系列科学教科书“科学启蒙”。麦克米伦雇用了当时各学科的顶尖学者 担任作者,由生物学家赫胥黎、化学家罗斯科(Henry Enfield Roscoe)物理学 家斯特沃特(BalfoUrSteWart)共同出任主编,并由赫胥黎撰写了独立成书的导 论。这套教科书中的逻辑学分册出自逻辑学家、经济学家耶方斯(Winiam Stanley Jevons),旨在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可靠的推理。书中对归纳逻辑 和演绎逻辑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认为归纳逻辑关涉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何种推 理方式,从观察到的事实和事项中获得自然规律:在耶方斯看来,科学发现中 的归纳分为四个步骤:初
10、步观察、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演绎、将推演结论反复 在事实中检验。也就是说,尽管逻辑包括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两种,但作为科学 方法的归纳推理包含着演绎推理。逻辑学在出版6个月内即售出8000册,令 耶方斯感到非常满意。除此之外,“科学启蒙”丛书中的导论自然地理学 植物学等分册都对归纳方法有所探讨,而逻辑学也援引了化学天 文学等分册中的科学史事例。古典归纳逻辑在中国传播19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继明末清初后再次开启,归纳逻辑的最新成果得 以在中国传播。译介内容除新工具逻辑学体系等归纳逻辑经典著作,上 述两条线索中的出版物也不容忽视,甚至因其实用性、通俗性而更容易被理解。起先,中国文人接触的就是约翰赫歇
11、尔、惠威尔等科学家的归纳思想。如 1859年谈天在其底本天文学概要的基础上提出,天文观测由于仪器本 身、外部环境、人为操作等原因会产生误差,因此要“先测望,以所得之数造法, 即以其法考测望之器,求其误而改正之。循环察验,其差易去也L其后,则出现了对科学方法和归纳逻辑的直接译介。连载于18761877年 益智新录的格致新理将新工具第一卷译为中文,并于1888年以格 致新机为名出版;格致新法则以霍普斯培根新工具(科学研究新方法) 解读为底本介绍了新工具第一卷的内容,分别连载于1877年格致汇编、 1878年万国公报。此后,“科学启蒙”丛书的中译作为“西学启蒙十六种”的组 成部分于1886年出版,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科学史看古典归纳逻辑发展 附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合理性问题研究 科学 古典 归纳 逻辑 发展 现代 合理性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1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