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美监管政策演变看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逻辑与路径 附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及价值创造问题分析.docx
《从欧美监管政策演变看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逻辑与路径 附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及价值创造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欧美监管政策演变看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逻辑与路径 附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及价值创造问题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近年来,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爆雷”事件频发,基于保护投资人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 考虑,当从严监管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基石是合格投资者制度,而欧美私募 股权基金监管政策演变呈现“从虚就实”和从严监管的趋势。中国现行私募股权监管机制存 在欠缺顶层设计、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思路需要改进等问题,建议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对私募 股权基金的全方位从严监管:通过立法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监管的顶层设计,厘清私募股权基 金的本质与特征,明确基金管理人的信托义务;将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入现有监管体制并界定 其监管权限和边界;对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实行审批制和金融牌照管理;进一步完善自律 规范、行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
2、范;通过制度创新,落实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托责任。私募股权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对象发行、由专业管理人管理、主要投资于 私募股权市场的集合资金投资形式。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存续登 记的私募股权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下同)管理人近1.5万家,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 基金资金规模约10.35万亿,私募股权基金已发展成为与银行信贷、上市融资同等重要的企 业资金来源。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由于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国内金融领域 去杠杆政策的深入落实,以及私募股权基金兑付高峰的到来,私募行业形势十分严峻,高管 人员失联跑路、以私募名义从事非法集资等时有发生,屡屡出现
3、私募股权基金“爆雷”事件, 如阜兴案、华领资产案、中金国瑞案等,涉案金额多则上百亿元、少则十几亿元,不仅给投 资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还造成大幅的风险外溢。为此,行业内外关于从严监管私募股权基 金业的呼声不断。本文从回顾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政策的演变入手,分析中国私募股权 基金监管体制和私募基金行业暴露的问题及成因,论述从严监管私募股权基金的逻辑及其路 径,为监管机构建言献策。1私募股权基金监管逻辑及欧美监管政策之演变(一)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基石:合格投资者制度私募基金的主要特征即不公开发行,且发行对象仅限于合格投资者,不得采取公开性劝 诱或宣传手段。所谓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
4、承担能力的投资人,其主要 识别标准是投资人的资产状况,尤其是其金融资产状况,辅以投资人的投资经验和专业能 力。合格投资者理论发源于美国证券法。美国证券法理论认为,政府须监管证券发行人与普 通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以保护普通公众免受欺诈和维护市场秩序;监管手段是要求公开发行 的证券到监管部门注册并强制性公开披露信息,为普通投资者提供评估证券投资价值的充分 机会。私募基金的发行对象是合格投资者,立法者假设合格投资者有能力通过市场博弈从私 募发行人那里获得足够的私募证券信息,进而在此基础上做出投资决定,且无须政府部门帮 助。私募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证券公开发行和强制性公开信息披露所附带的时间成本及 经
5、济成本。基于以上理论,美国在2010年之前对私募基金发行采取了豁免政策,私募基金 投资顾问和私募基金不需要注册及公开披露信息。合格投资者制度是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基石,其制度价值在于筛选高风险交易投资者以 及可以减轻私募发行监管强度。私募股权基金的发行人必须依据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标准搜寻 投资人,且只能向合格投资者销售产品,即从发行对象角度限定发行范围,以隔离风险。合 格投资者制度实质上是对发行人的约束,发行人承担了筛选鉴别投资者的义务。以发行人对 合格投资者的私人审查取代了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的审查,从而起到既提高发行效率、又可 妥善保护投资者的效果。与合格投资者制度相配套的制度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6、制度。该制度要求私募股权基金销 售机构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知识技能、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了解基金产品自身,并根据 掌握的客户情况向其推荐适当的基金产品或服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价值在于,让销 售机构负担特定的义务,要求其必须了解投资者情况,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估,向筛选出 的合格投资者销售与之风险等级相匹配的私募基金,以确保合格投资者制度的落实。(二)欧美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政策的演变:“由虚就实”、从严监管市场行为是否需要政府部门监管,主要取决于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交易方通过市场博弈获 得合法利益,同时控制市场风险不发生外溢。在市场机制自身无法解决自然垄断、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等情形而导致市场机
7、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监管就成为主要的矫正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和欧盟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是以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为 主,政府监管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1980年代以来,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募资规模迅速扩大, 对经济的影响力迅速增强,但政府机构却不掌握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数据,加之并购基金经 常使用的杠杆收购模式所引发的广泛争议,大大增加了监管者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可能引发金 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并将杠杆风险传递到实体产业的忧虑。2(X)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出于 保护金融消费者、降低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考虑,美国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机制发生了实 质性变化。2010年出台私募基金投资顾问注册法规定:无论
8、客户数量,除创投基金和“家 族办公室”之外的私募基金投资顾问,管理资产达到1.5亿美元以上的,都需要向美国证交 会注册并接受监管;管理资产25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投资顾问需要到其总部所在州注 册并接受监管。2011年6月,欧盟公布另类投资基金管理人指令,对私募股权基金管 理人和基金的核准、持续经营和透明度等均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由此填补了欧盟对于私募 股权基金的“监管真空从欧美私募股权基金监管制度演变,可以看到监管政策“从虚就 实“、从宽松到严格的发展趋势,其制度变迁的背后逻辑在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和防范系统性 金融风险。2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现行监管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现行监管体系:证监会的行
9、业行政监管+基金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监管+发改委的 政策监管+部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自发监管第一,证监会的行业行政监管。2013年6月,中央编办印发的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 理职责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职责分工通知”)明确规定: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监 管,实行适度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证监会(具体负责的职能部门是市场二部)及其派出 机构(各地证监局)对私募基金行业实施行政监管,其监管职权主要包括:制定监管规则。对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实行备案制度,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 基金产品、从业人员的备案制度,针对合格投资者、资金募集、投资运作等方面制定规则。实施日常监管,主要通过各地证监局实行检查权和
10、执法权,对辖区内工商登记的私募 基金管理人实施日常监管,包括要求自查、专项检查、年度检查、与地方市场监管机构和 地方金融监管局的联合检查等。对私募股权行业的日常监测。对私募基金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包括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示警示函、 公开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暂停或撤销从业人员资格、市场禁入、记入证券期货市场 诚信档案等,将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查处。第二,基金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监管。2014年8月,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 理暂行办法,确定基金业协会为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自律监管机构。基金业协会的主要职 能: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登记工作,建立资产管理业务
11、报送平台 (AMBERS系统),作为备案和信息披露的平台。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行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发布若干自律监管规则,涉及基金命名、 募集、登记备案、信息披露、投资顾问业务、托管业务、外包服务管理、从业资格、私募基 金管理人内控机制、基金合同建议条款;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私募投资基金 备案须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的解答等;在私募基金自律监管体系中,引进 了外部信用机制:在私募管理人备案环节,引进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书;在基金财务信息 披露环节,引进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部分缓解了自律监管力量的不足。从业人员管理,组织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考试、资质管理和业务培训。统计监测
12、,通过AMBERS系统对私募基金运行的全过程实行统计监测,定期汇总分 析并与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其他机构信息共享。监督、检查会员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对违反自律规则和协会章程的,给予警告、 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公示、取消从业资格、注销私募管理人资 格、暂行私募产品备案等纪律处分;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报送证监会处理。第三,国家发改委的政策监管和部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自发监管。2013年6月发 布的职责分工通知规定: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拟订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出资的标准和规范。依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 2005年11月发布的
13、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创业投资基金在国家发改委或 省级发改委备案并接受监管,备案属于自愿性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地 方金融监管局对属地金融风险的处置责任。私募股权基金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基金到期 不能兑付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理所当然应受到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关注。除参与私募股权基 金出现风险之后的处置工作之外,一部分地方金融监管局自发地从两个方面介入私募股权 基金的监管:一是工商登记环节,部分地方金融监管局对企业名称中带有股权投资”“股权 基金”字样,经营范围中带有“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内容的企业,实行工商登记之前的 事先审批制。二是发布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通知,要
14、求在辖区内工商登记的私募股权 基金到地方金融监管局备案并接受日常监管。(二)现行监管思路:统一监管、功能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统一监管”,是指对于私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确定同一监管机关、制定同一监管标 准,以防止监管套利。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 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的规定,除私募基金之外,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 其子公司所从事的私募基金性质的业务,统一由证监会行业监管和基金业协会自律监管。“功能监管”,区别于“机构监管”,而“机构监管权力则指向金融机构本身,依据金融机 构的类型划分监管权限,某一类金融机构归属某一政府机构监管,该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和
15、 产品,均归该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监管;“功能监管”权力指向金融业务和产品本身,对各监 管机构所监管的金融机构从事的私募基金业务,由于其具有相同的业务属性,故执行统一 的监管标准,包括合格投资者标准、公开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防范监管套利。“适度监管”,是指私募基金不设事先的行政审批,实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基金 管理人的自我约束,以及投资者和市场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约束。“分类监管”,是指对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分别备案,提出不同的监管要求;根 据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投资者数量、合规和风险程度、被投诉和举报等情况,分类监测和 检查。(三)现行监管体系的不足之处自2013年至今,中国
16、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监管体系和较为清晰的监管 思路,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第一,证监会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业监管权缺乏法律依据。职责分工通知在性质上 属于政府规章,然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均未规定证监会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权。第二,一部分地方金融监管局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在地方金融监管局 如何介入私募股权基金监管、监管工作协调、监管职权的划分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第三,从“统一监管”和“功能监管”的落实情况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的私募股权 基金的监管权、保险资金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权至今仍无明文规定。实践中,保险系 私募股权基金实际接受银保监会的行业监管和中国保险
17、资产管理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在中国 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办理备案;银行系私募股权基金则在资金运用方面接受银保监会的监 管。第四,“适度监管”的监管思路无助于解决私募股权基金出现的各种问题,建议以“从严 监管替换适度监管”,将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备案监管,改为金融机构牌照的审批监管。3从严监管私募股权基金的具体路径(一)厘清私募股权基金的本质和特征,明确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信托义务私募股权基金本质是证券,确认其证券性质的必要性在于,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行、交 易、信息披露以及违反发行人义务等方面,适用证券法原则和规范,从而形成从非上市 公司股权到公开发行股票的完整市场。新证券法虽然没有界定何为“证券”
18、,但在第2条 列举了证券法调整的标的范围:“股票、公司债券、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 券、政府证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同时规定“资产支持证券、资产管理产品发行、交易的 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原则规定笔者认为,这是新证券法对于私募股权基 金“证券”本质的变相认可。在此基础上,应尽快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内容应包括:首先将私募股权基金 纳入规范范围,在信托法律关系下规范其募集、投资、信息披露、退出等环节,确保不会将 基金管理人的信托责任退化成基金合同项下的合同责任,以保隙投资人权益。其次厘清私 募股权基金的特征,缺乏对私募股权基金特征的共识,会导致大量募、投、管、退活动与 私募股
19、权基金的特征发生偏离,监管自律规则无法在基金治理层面形成有效约束。加快推动国务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一方面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发行 和交易行为加以规范,另一方面相应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将受托人义 务落到实处,强化管理人为投资人利益、建立投资组合、投资标的选择等义务,厘清投资与 融资的边界。(二)调整私募股权基金的机构监管体制,引进新的监管力量无论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各地证监局),还是基金业协会,受限于监管力量,面对1.5 万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监管工作,都显得力不从心。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 确定了地方金融监管局对属地金融风险的处置责任。尽管私募基金行业不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欧美监管政策演变看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逻辑与路径 附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及价值创造问题分析 欧美 监管 政策 演变 中国 募股 基金 逻辑 路径 运作 机制 价值 创造 问题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1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