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docx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齐桓晋文之事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二 篇课文,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 代,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 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 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而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 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 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的君民同乐、 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文言文学习如何做到文与言的统一,本文学习过程中试通过情境 创设将积累文言知识和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孟子的对话技 巧结合
2、起来。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假如你穿越到了战国时期,成为了()子,你面对的是这样 的一个世界:各国混战,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面对这样的局面,你的王也想成就霸业,而你却要向王 推行你的王道,你将会如何向王论道?(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组织语言形成发言稿,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小组给出评 价)预设:同学们的发言估计会带有极强个人主观色彩,极富理 想主义。二、文本对话解读,分析理解孟子仁政思想和高超的论辩艺 术(一)对话第一阶段L对话过程齐王问霸道一一孟子引导王道。2 .孟子策略避开霸道引入正题。3 .问题思考:仲尼明明谈论过桓文之事,却为何说仲尼之 徒无道桓文之事 ?补充材料:孟子撒了谎。孔子曾
3、多次与弟子谈论齐桓、晋文, 论及齐桓公就有4次,论及晋文公有1次,论及桓公股肱之臣管仲 的也有11次。孟子中也多处记录了孟子关于齐桓、晋文事 的言论。孟子说谎的原因或许有以下两点。其一,孔子的大一统和尊王攘夷政治理想。孔子基于所处的时 代,称道管仲桓文之徒是在于维护诸夏之团结与中国之稳定。孔子心中的理想政治可以分几个层次:第一层次:三王之道一一完美的圣君第二层次:商汤,周文、周武一一仁义的贤君第三层次:齐桓、晋文(晋文又次于齐桓)一一尊王攘夷但骄傲 的诸侯第四层次:五霸中的其他霸主表面尊王但不听指挥的诸 侯第五层次及以下:其他诸侯一一都是目无天子的垃圾孔子在文化上是崇周的,认为周是集上古文化之
4、大成。而在 政治上,是尊三王的,其次是商汤和文武,他们的特点是国家权 力集中于天子,天子既是名义上又是事实上的领袖。齐桓、晋文 虽然表面上尊敬周天子,但作为诸侯,势力过大难免骄横,春 秋中有几处记载了齐桓、晋文对周天子不敬。孔子觉得他们尊王攘夷的功绩值得肯定,但这种臣大于君的模式并不可行。所以齐桓、晋文之事恰好是孔子眼中世衰道微的表现其二,孟子的拨乱反正政治理想。孟子的时代 渚侯纷纷称王, 而周天子的力量已经微不足道。当时各诸侯王向往桓文称霸,想 的已不是团结诸夏,维护中国的王道,而是攻城掠地,扩大 自己的地盘,致使征战连绵,民不聊生。齐宣王也想以武力服人 称霸天下。而孟子周游列国则为推行王道
5、一一崇尚和推行仁 政,以德服人,使天下人民心悦诚服地归顺。所以孟子不但不称道 桓文、管晏之徒,甚至以相提并论为可耻。因此,孔孟谈齐桓、晋文事时,也是采用拿来主义, 只取符合儒家王道仁政的精华,剔除霸道的糟粕。(二)对话第二阶段1 .对话过程齐王问王道一一孟子提出保民而王 一一齐王问保民一一 孟子问以羊易牛 一一王肯定事实一一孟子提出爱与不忍 齐王解释一一孟子问牛羊何择一一齐王笑一一孟子提出仁术即不忍。2 .孟子策略肯定齐王善心取得齐王信任。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以羊易牛。4 .问题思考:以羊易牛中的仁。这部分孟子挖掘了齐宣王身上具备的行王道的潜质一一仁心。补充资料: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仁,心之
6、德,爰之理也。 儒家讲爱,不同于佛教讲的慈悲、墨家的兼爰、基督教的博爰, 而是一种有等差的爱,分别是亲亲、仁民、爱物。孟子集注 卷十三第四十六章讲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 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的解释物是禽兽 草木,爱是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意思就是,君子对于禽 兽草木这样人类以外的动植物,只是遵照生物的生长时令,有节 制地取用,并不需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们。人的本能是最爱自 己的亲人,其次是其他人类,再其次是动植物。齐王能够表现出 对牛对动物的爱,这一种爱就是爱物,爱物的心是可以上升为仁 心的,一个爱物的人是可以成长为仁民之人的。所以孟子说是 心足以王矣,有这仁心,
7、你就可以治理好天下了。但是这种成 长是要修炼的,齐宣王就不能算是一个仁君,因为他恩足以及 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你的恩惠可以施加给禽兽,却不能给 百姓恩惠,能有对物的爱却没有对百姓的仁。齐宣王肯定亲亲, 如今又做到了爰物,那么只要在做到仁民,就算仁君了。()对话第三阶段L对话过程齐王悦再问王道一一孟子以比喻一羽、秋毫设问王 否定一一孟子提出不为与不能一一王问不为与不能之异 孟子提出推恩于民一一孟子问快心。2 .孟子策略巧设比喻指出问题。3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比喻百姓之不见 保。对比论证:恩足以及禽兽VS功不至于百姓。不能挟太山以超 北海VS不能为长者折枝。推恩足以保四海
8、VS不推恩无以保妻 子。引用论证:诗经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 .本段重点:如何将爰物、亲亲升华为仁民。本部分重点解释爱物的齐宣王不能爱民的原因,是他没有推 恩的意识。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己所欲”就应该施于 人。亲亲是人的本能,你不需要像爰自己的父亲一样爱天下人的 父亲,但你应该将感情降低一点,给予别人的父亲略少一点的爱, 这样就够了。齐宣王能做到却不做,还找借口说做不到。(四)对话第四阶段L对话过程王提出求大欲一一孟子问大欲一一王笑而不言一一孟子 追问大欲一一王否定一一孟子揭露王之大欲并指出错误一一王 问理由一一孟子警告有灾一一王问原因一一孟子以邹楚之战发 问一一孟子再提发
9、政施仁。2 .孟子策略步步紧逼陈述利弊。3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缘木求鱼。类比论证:邹人与楚人战一一齐国以一服八。假设论证:今王发政施仁4 .问题思考:孟子民本思想的理论依据。这一部分解释了为何齐宣王有爱物的仁心,却不能行仁政得 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因为他想靠武力强取天下。孟子说你这是 缘木求鱼。你以为用武力夺取天下就能获得万民拥戴,但你恰好 理解反了,应该是获得万民拥戴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农业时代的国家,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口越多,劳力越 多,产品越多,税收越多,兵源越多,人才越多农业时代的 国家要发展就需要扩大人口,而扩大人口一般就两条路:等待人 口自然繁衍,和掠夺别国人口。通过战争来扩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1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