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2部分:导向轨式》编制说明.docx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2部分:导向轨式》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2部分:导向轨式》编制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2部分:导向轨式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2)550号),项目计划编号为2022-2T45负责起草单位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单位地址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梦溪路69号参与起草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市标准化研究院、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
2、限公司编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成立编制组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市标准化研究院、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制定出标准编制工作方案。(二)大纲审查会2022年6月20日,召开了本标准的大纲研讨会,确定了标准编制大纲、研究制定了后续编写工作方案和计划。(H)草案编制2022年6月7月,标准起草组按照编制大纲计划,协调分工对标准各章节内容进行编制,编制形成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
3、计规程第2部分:导向轨式标准草案。(四)草案专家论证会2022年8月4日,召开了本标准草案的专家论证会,对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2部分:导向轨式进行了讨论,专家组对草案相关材料进行审阅,经过认真讨论、质询,形成专家论证会意见。(五)形成征求意见稿2022年9月,起草组根据专家论证会意见,修订形成了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2部分:导向轨式(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材料。2、项目现状及编制或修订目的和意义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是一种采用专用导向轨导向、橡胶轮胎走行、适合高架或地面敷设、通常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的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有益于建立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可作为超大、特大城市地铁线
4、网的接驳线、加密线,也可作为三、线城市低运量骨干线,还可满足大型机场、CBD商贸区、企业园区等特定环境交通建设需求。目前安徽芜湖拟基于既有芜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采用本系统制式搜集客流、实现与骨干线接驳的功能。对于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国家层面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标准体系,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标准也不完全适用,无法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设的需要,亟需制定相关施工验收规程,以满足我省导轨式胶轮系统项目的建设需求。本标准的制定能科学、高效地指导项目设计、建设,让工程建设项目有据可依,完善该制式工程设计体系,以加快推进安徽省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促进中国城市交通建设技术创新贡献力量
5、。主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根据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2部分:导向轨式,该标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编制规则。木标准用于指导我省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向轨式)的设计工作,充分考虑了项目现有实际情况,力求做到指标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有效。现行国内标准主要有住建部行业标准CJJ/T277-2018自动导向轨道交通设计规程,以及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21自动旅客捷运系统,这两部标准都是针对APM系统编制,对于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而言,在车辆技术参数、供电方式及供电
6、轨、运能等级及列车编组等,以及相应的集成化车站设计、集约化设备用房布置、轻量化轨道梁结构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本次新编标准中明确。其余专业或系统的通用性技术条款是一致的。本标准与已发布的安徽省地方标准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保持架构和深度的统一,保持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针对导向轨式技术特征加强技术研究和总结,可在相关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协调配套使用、提供技术指导。本标准同时还参考了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CJJ/T295-2019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等主要技术要求和架构,便于相关行业从业者使用。多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一)主要
7、章节、条款的说明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2部分:导向轨式适用于高架或地面敷设为主、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不大于1万人、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80km/h、采用中间导向轨导向的导轨式胶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新建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19个章节及2个附录:“1总则”:主要包括标准编制目的、使用范围等内容。“2术语和定义”:主要包括重点名词、术语的解释。“3基本规定”:主要包括系统项目设计的总体性规定。“4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行车组织、运营管理等内容。“5车辆”: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车体、转向架、电气系统、制动系统、安全与应急设施等内容。“6限界”:主要包括一般
8、规定、制定眼界的参数、建筑眼界设计、设备及管线布置等内容。“7线路”:主要包括一般规定、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配线等内容。“8轨道”: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运行道、导向轨、轨道超高、道岔、挡车器及附属设备等内容。“9车站建筑”: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车站总体布置、车站平面、车站出入口、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电梯、站台门、无障碍设施等内容。力O车站结构”: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设计荷载、结构设计、构造要求等内容。“11区间结构“: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设计荷载、结构设计、构造要求、接口设计、维修养护设施等内容。“12供电系统”:主要包括一般规定、变电所、充电设备、电缆、动力照明、电力监控、防雷与接地等内容。“13
9、信号系统”:主要包括一般规定、系统要求、构成要求、控制方式、子系统功能、RAMS指标、其他等内容。“14通信及乘客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一般规定、传输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电话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时钟系统、电源系统及接地、安防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其他等内容。“15综合监控、环境和设备监控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一般规定、综合监控系统、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中心等内容。“16通风及给排水”:主要包括通风空调、给水与排水等内容。“17车辆基地”: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车辆段与停车场的功能、规模及总平面布置、车辆运用整备设施、车辆检修设施、综合维修、物资仓
10、储及培训等内容。“18防灾与救援”:主要包括一般规定、救援疏散、建筑防火、消防给水与灭火、防灾通信等内容。“19环境保护与景观”:主要包括一般规定、噪声与振动、电磁兼容性、空气质量与废弃物回收、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处理、景观等内容。附录A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及设备限界综合图及坐标表附录B道岔线形图及主要技术参数本标准用词说明:主要包括标准中的重点用词说明等。引用标准名录:主要包括该标准引用的标准文件。条文说明:主要包括标准编制背景、重点条文补充说明等。(二)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1总则参考现行CJJ/T114及T/CAMET04001分类标准,以及建标104运量等级划分的规定,明确本
11、系统为低运量。根据近年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四网融合”等要求,提出本系统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做好接驳和便捷换乘设计。2术语和定义对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了定义,本文件中限界、线路、轨道、车站结构、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及乘客服务系统、通风及给排水与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相同。3基本规定目前国内外低运量项目线路长度以1020km为主,这是由其运用场景决定的,如三、四线城市的市域范围和延展半径,一、二线城市的接驳线加密线也比较短小,园区循环线路等。参考建标104规定的35km和DG/TJ08-2392规定的20km,本次适当留有空间,提出25km的规
12、定,以控制工程建设规模,发挥系统小巧灵活、造价适宜的经济技术优势。30对/h是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基本要求。考虑到车辆短小、道岔布线紧凑特点,从节省投资、提高服务水平出发、降低运营空驶能耗出发,提出“小编组、高密度”要求。参考国内有轨电车相关标准和项目经验,远期定为20年。4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4.1.8在客流需求一定的条件下,发车间隔越小,所需的列车编组越小,车站规模越小,但对运营组织的要求更高,所需的列车数量增加,能够提供的充电时间减小,为保证列车运行所需的电量,充电点的数量会增加,因此应进行多方面综合比选。4.1.11随着信号、道岔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运行系统具备满足30对/h行车密度的能
13、力。提高行车密度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能和服务水平。4.2.3考虑系统低运量的功能定位以及未来在三四线城市的应用范围,参考公交系统和其他轨道交通系统要求确定。项目设计时应结合线路功能定位、客流规模、运营需求综合确定合理的运行间隔,必要时可适当缩短高峰的列车运行间隔。4.2.5考虑系统低运量的功能定位,以及线路小曲线半径、大坡度和站间距较短等实际情况,相对地铁规范的35kmh将本系统列车旅行速度调整为30kmh5车辆5.1.1目前尚无针对本车辆的试验规范,GB/T14894较为全面地规定了地铁车辆应进行的试验,包括静置试验及线路试验两大类共29项试验,其试验项点大部分可以参考执行。但是部分项点
14、如:称重试验、运行安全试验、供电中断试验等不完全适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导向轨式)列车,可适当调整后参考执行,还有部分项点是胶轮车辆特有的,需要增加,如:爆胎运行试验、制动鼓性能试验等。本标准非试验规范,不列出具体要求。5.1.6受流器可采用受电弓和集电靴两种不同结构形式。5.2.1列车最大编组不宜大于6辆编组是根据车辆载客量和本系统运能定位确定的,以每节车16个坐席布置为例,不同站立标准下载客量见下表:单车(单位:人)2编组列车(单位:人)3编组列车(单位:人)6编组列车(单位:人)McZlcT/MAWO00000AWI(座席)1616324896W2(4人/1产)6772134206412W
15、2(5m2)8086160246504W2(6人/m2)93100186286586W3(8人)1181282363647486限界6.1.2参考现行GB50157和CJJ96标准对车辆限界的定义,根据胶轮车辆特点确定车辆限界计算时需考虑的因素,如胶轮特有的导轮间隙、导轮及走向轮磨耗等。6.1.3参考现行GB50157和CJJ96标准对设备限界的定义,根据胶轮车辆特点确定设备限界拟定时需考虑的因素,如胶轮特有的导向故障、爆胎等。6.1.5 据项目经验总结,对于U梁等预制结构,在拟定线间距时,需考虑桥梁矢高因素,并为调线调坡和结构位移变形留有裕量;对于盾构结构可能也需要为大修预留。6.1.6 同
16、GB50157和CJJ96的原则性规定。对于安全间隙,未机械执行原50mm,而是采用20mm,是考虑到设备限界内已有一定安全裕量,且在实际项目限界验收时执行20mm,为节约工程投资作此规定。6.1.7 加高量不大于15mm是根据胶轮车辆长度和其所适应的竖曲线半径计算确定的。由于车辆长度短,为便于工程设计,作此明确规定,实际项目执行时可不再另行计算。6.3.3 35mm是根据实际项目执行经验总结确定的,以尽可能减小高差,方便登乘,且不出现“反台阶”。扶正橡胶条也是根据实际项目经验总结确定。站台间隙不大于IoOmm和站台门间隙不大于13Omm是参考目前地铁标准及GB50490强条要求。6.3.4
17、胶轮车辆短小,根据60Om线路条件计算加宽量约20mm(无超高)/4Omm(2%超高时)。不必执行地铁80mm的规定,从减小站台间隙出发作此规定。7线路7.1.2 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因为轨道交通是一个整体的线网体系,每一条线路都应该服从整体线网的规划布局。为提高客流效益,一、必须重视全日客运量,保证客运效益。二、要能够分担沿线通勤客流的运输。2线路要有较好的客流效益,沿线有客流点的支撑,同时注意线网规划内线路间距和客流的平衡,换乘的便捷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整体客流总量和运营效益。3导轨式胶轮系统一般采用地面或高架敷设、全自动运行,应采用独立路权。4线路平面位置和
18、高程应综合考虑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地面建筑物、管线和其他构筑物和环境保护要求,使其相互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并争取得到良好的结合。导轨式胶轮系统以地面或高架线为主,对环境和景观、地形地貌的要求较高,影响较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采用的结构类型对施工方法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而施工方法又会影响线路平面的布置和地下线路埋置,并需考虑运营管理的要求。因此,线路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诸多方面因素,使确定的方案既经济合理又有利于使用和运营管理。7.1.3 车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综合考虑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地面建筑物、管线和其他构筑物和环境保护要求,使其相互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并争取得到良好
19、的结合。导轨式胶轮系统以地面或高架线为主,对环境和景观、地形地貌的要求较高,影响较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采用的结构类型对施工方法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而施工方法又会影响线路平面的布置和地下线路埋置,并需考虑运营管理的要求。因此,线路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诸多方面因素,使确定的方案既经济合理又有利于使用和运营管理。2作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服务区域内出行居民,车站设置可采用较小站间距,发挥系统优势,但也应结合工程造价统筹考虑。7.1.4 在城市远郊或道路条件较好地段,从控制工程造价、方便乘车角度,宜采用地面敷设;但地面线对道路、地块等具有分割性,在城市中心路网密集区域不宜选择,此时应以高架为主;在城市
20、中心区或困难地段,可采用地下线,但需要论证经济性。7.2.1为提高乘客舒适度,减小轮胎磨耗,提高正线线形标准,正线上的平面曲线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曲线半径的选定与线路性质、车辆性能、行车速度、地形地物等条件有关,其选定是否合理会直接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造价、运行速度、乘客舒适度及运营成本等产生很大影响。分析确定合适的曲线半径。限速情况见下表:序号曲线半径超高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ATP限速备注1150m6%0.05g46kmh/2IOOm6%0.05g37km/h推荐采纳(一般情况下)350m6%0.05g26knh/430m6%0.05g20kmh推荐采纳(困难情况下)522m6%0.05g1
21、7kmh/车站:宜设在直线段,条件不足必须设在曲线段时,车辆在站台停靠,曲线轨道不能有太倾斜的感觉,同时站台间隙不宜因限界加宽而过大。综合考虑车站进站/越行过站速度、车辆倾斜、站台限界加宽、站台门布置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曲线半径。600m半径下,若3或6编组进站,不设超高,站台间隙加宽20mm;若兼顾60kmh越行过站,设2%超高,站台间隙加宽40mm,两种方案都是可以接受的。(注:2%超高时,客室地板面全宽范围内倾斜约53mm,当采用内轨不动、外轨抬高全超高布置时,曲线内侧站台面处客室地板面高度相较直线段下降6mm,可避免反台阶)。具体情况见下表:序号曲线半径超高进站速度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曲线限
22、界加宽备注1800m2%60knh0.015g30mm/26m2%60kmh0.026g40mm推荐采纳(兼顾60kmh越行过站)3028knVh0.010g20mm推荐采纳(适用3编组进站)4040kmh0.021g20mm推荐采纳(适用6编组进站)530Om2%40kmh0.021g50mm/7.2.3正线、配线和车场线采用的道岔根据使用功能和布置方式主要包括枢轴道岔、Y型道岔和转盘道岔三种形式。道岔端部距平面曲线或竖曲线端部的距离,主要是考虑道岔端部的锁定机构应处于直线水平位置,该锁定装置长度约1.5m,取整为2m。两组道岔之间应设置直线段连接,有利道岔安装和维护。最小距离按照关信号布置
23、和满足道岔设备布置要求综合确定。7.3.1根据导轨式胶轮系统(导向轨式)系统性能确定,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0%。,出入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80,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00%。为了满足线路排水要求线路纵断面要有一定坡度。地面和高桥上采取有效排水措施后,可采用平坡。隧道的线路最小坡度设定,主要为排水畅通,避免积水,一般规定最小坡度宜采用3%。7.4.1为便于运营管理、确保收发车高效,出入线的接轨点应尽量靠近车站端部设置。但考虑到出入线进站与正线无平行进路,为保证安全,对出入线在接轨道岔区之前,留有列车临时停车和再启动的地段,不小于i列车长度+安全距离。出入线应按双线双向运行设计,并避免与正线平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2部分:导向轨式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2部分:导向轨式编制说明 运量 导轨 胶轮 系统 设计 规程 部分 导向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30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