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资料.docx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 比较学前教育发展历程。P29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比较教育时代的开始是以1871 年关于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为标志的) ,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以1900 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的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尔德于1933 年发表了比较教育提出了比较教育的三种目的:报道描述,历史功能,借鉴改善;1947 年,汉斯在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中提出影响教育制度的三个因素:自然、宗教和世俗因素;施耐德因素分析法。)和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诺亚与
2、埃克斯坦的代表作: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2、朱利安( P30):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1817 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他认为比较教育首先应该研究各国兴办教育和公共教育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3、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P32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 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科学。4、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P32( 1)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学科研究学前
3、教育的整个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方法、幼小衔接等,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包括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 2)从研究时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以当代为中心。比较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解决本国存在的问题。( 3)从研究范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既包括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研究,还包括对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 4)从研究深度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既包括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客观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的经验研究,还包括进一步分析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本质,研究
4、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的因素,判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对学前教育的制约关系,以及学前教育对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揭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规律,探索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1、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2、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P35( 1)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a 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b 通过探讨教深层次的学前教育规律等问题,掌握了世界学
5、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作为改革学前教育的工具, 学前比较教育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优化的理想的教育选择。 改革和创新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永恒理念,通过比较作出选择,是学前比较教育的当然职能。( 3)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 4)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如今比较教育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一己之利,很多比较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问题和教育方面国际关系研究, 都以促进世界和平谋求人类未来福祉为主要目的。在现代性和国际化的全球背景下,比较教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教育的比较
6、研究,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提供另类思想。第三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与方法1、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P36( 1)从比较的时间看,分为横向、纵向、综合比较研究;( 2)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看,分为平行和影响比较研究;( 3)从比较研究的内容来看,分为专题和总体比较研究;( 4)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分为定性和定量比较研究;( 5)从比较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分为宏观和微观比较研究;( 6)从比较的范围来看,分为区域和问题比较研究。2、横向比较研究(36):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3、纵向比较研究(37):是指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4、综合
7、比较研究(37):综合了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5、平行比较研究(37):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假设维护无影响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的研究。6、影响比较研究(37):是指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带去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7、专题比较研究(37):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8、总体比较研究(37):是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施的总特征发展趋势,研究
8、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9、定性比较研究(37):指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阐述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的和程度的研究。10、定量比较研究(38):指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学前教育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此推断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11、宏观比较研究(38):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究。12、围观比较研究(38):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13、区域比较研究(38):是指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
9、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14、问题比较研究(38):也称个案研究或命题比较研究,主要是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的研究15、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P38调查法(参观访问、问卷)、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16、调查法( 38):是指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17、文献法( 39):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18、比较法: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
10、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19、分析法:是通过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所研究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第一节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1、在美国,学前教育专指婴幼儿在入学前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指的是所有针对从出生到 8 岁儿童(即小学三年级)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P432、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P4419 世纪、 20 世纪上半叶和 20 世纪下半叶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19 世纪美国学
11、前教育的发展阶段:3、美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学校是欧文1816 年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的。1826 年引入美国。 P444、 1837 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 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 。5、 1856 年,福禄贝尔的学生,德国玛格丽特迈耶舒尔茨在威斯康星洲的沃克顿的家中开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教学语言是德语。6、 1860年,伊丽莎白皮博迪与妹妹玛丽皮博迪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1868 年她又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幼儿教师培训机构。1873 年创办杂志幼儿园使者 。1877 年,负责组建美国福禄贝尔协会,后更名为美国福禄贝尔联合会p447、 18
12、70年,美国第一所慈善幼儿园在纽约建立。广泛建立慈善幼儿园的作用表现在贫民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保护,犯罪率下降,社会治安转好;推动了美国幼儿园的发展,奠定了美国公立幼儿园系统的基础;为福禄贝尔教育方法的宣传与应用提供了实践基地。P458、 1879年昆西肖夫人创建了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P459、 1873年哈里斯和布洛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德斯皮尔斯学校创建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1878 年,已有 53 所; 1903 年增加到 125 所。 p45公立幼儿园的创立与发展在美国教育史上具整个公立学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促使人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开始更为重视学前教育的作用,进而促进了学
13、前教育在美国的普及。20 世纪上半叶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0、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 在美国蓬勃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尔领导的儿童研究运动为其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是安娜布莱恩、爱丽丝坦普尔和帕蒂希尔(反对福禄贝尔的呆板式教学,设计了“希尔积木”)。 P4511、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的特点?P45( 1)主张幼儿教育不能脱离儿童生活,教育方法应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通过各种活动累计直接的生活经验,教育活动应建立在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直观教学法,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12、1912 年,安妮乔治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
14、蒙台梭利学校并翻译出版了美国版的蒙台梭利方法。 1916年以后降温。P4613、 1915 年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由芝加哥大学教授夫人团体以集体经营的形式开办,1919 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常设保育学校诞生。1929 年阿比盖尔埃利奥特和帕蒂希尔一起创办了“美国全国保育协会”,到 1933 年已有300 多所,到1945 年 2 月底,已有1481 所。 P4614、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30 年代初,美国爆发经济危机,1933 年为了稳定证据和缓和矛盾,决定建立“应急托儿所”,儿童看护运动由此展开。P46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5、“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
15、65 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P47名词解释16、开端计划的背景?P4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社会贫困差距日益加大, 贫困群体子女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现状,签署经济机会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开端计划的教育方案。17、开端计划的内容?P47( 1)开端计划是一项旨在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及其家长提供全面的幼儿早期教育、健康、营养和父母培训的早期教育方案。开端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服务项目和实施办法。( 2)总体目标是:提高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具体目标是:提高来
16、自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机体能力;通过鼓励儿童的自信心、好奇心、自发性和自律行为来促进他们在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通过关注儿童的概念和语言技能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技能进步; 提高儿童与他人积极进行沟通的能力;通过培训家长,推动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来;鼓励贫困者于社会共同解决贫困问题。( 3)开端计划的服务项目具有多样性,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及家长参与。A 、开端计划的教育服务,是指开端计划要符合儿童的个别需要及其不同种族与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同时还要满足社区需要。 另外,开端计划针对残疾儿童特殊需要提供必要的调整性服务,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及技
17、术援助。B、开端计划的健康服务包括营养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牙齿保健、医疗检查、早期测查等。C、开端计划还帮助家庭获得重要的社区服务,如咨询、经济资助、工作培训、职业教育等。D、家长参与及服务体现了开端计划重视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8、 1981 年,美国出台了开端计划法案,使“开端计划”得到了法律的保障。P4819、开端计划的作用?P4849( 1)开端计划以贫困儿童、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学前教育的机会, 改变了以往只有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才能接受学前教育状况, 扩大了学前教育的对象, 越来越多的儿童能够在平等
18、的教育中得到发展。( 2)开端计划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多远文化的发展。开端计划的重点服务项目之一是为少数民族的贫困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3)开端计划还促进了儿童及家长素质的提高。开端计划为贫困儿童的家长提供大量的参与儿童生长、健康、认知能力发展的机会,也为家长提供再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4)开端计划对儿童的影响也是长久的。19、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美国开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运动,皮亚杰的认知发现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都对这场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p4920、 1963 年,美国出版了科学教育见闻。21、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美国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注
19、意。1958 年,在康涅狄克州克林威治城,南希兰布什创办了重新恢复的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菲特比学校。1960 年,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建立。到1972 年美国蒙台梭利学校已经达到762 所。 1989 年蒙台梭利教育法被个地区的110 所公立学校采用。 到 2000 年,美国已有 245 所公立学校和大约50 所特许学校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60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2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界人士开始反思过于注重儿童智力开发的教育实践,开始了一场遍及全国的教育整体改革运动。 p5023、 1987 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出版了休布里德坎普所著的0-8 岁儿童早
20、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一书。书中指出“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的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两个维度。被称为“绿色圣经”。1991 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又与美国教育部早期专家协会共同发表了 3-8 岁儿童教育方案的适宜课程内容与评价指南。1996 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出版了布里德坎普和科普尔合著的0-8 岁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修订版)。此次修订版将幼儿年龄阶段划分为婴儿和学步儿(0-3 岁)、学龄前儿童和学前班儿童( 3-5岁)、小学低年级儿童( 5-8 岁)三个阶段,讲“发展适宜性”的维度增加为三个:“年龄的适宜性” 、“个体的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 。2009 年全美幼
21、儿教育协会出版了布里德坎普和科普尔合著的 0-8 岁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第三版),新版本除了重申“年龄的适宜性” 、“个体的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外,还重点提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第三版特别强调,教师知识的核心应该是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儿童个体的知识、儿童社会文化北京的知识等。24、发展适宜性的内涵?(p51)( 1)年龄适宜性,即早期教育必须要考虑儿童自身发展的年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对儿童进行因势利导;( 2)个体适宜性,既强调适宜的教育方案必须要考虑儿童个人的发展速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等个性特征;( 3)文化适宜性, 既强调有效的早期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比较教育 自考 学前 比较 教育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