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参考书第1课.doc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参考书第1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参考书第1课.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教 学 目 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1.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2.态度: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3.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本单元地位结构(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全书的起点课,是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入
2、门钥匙。首先从商品的交换与消费开始,按“交换消费生产分配”来设计本单元总体思路。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路体现了学生的认知顺序,落实了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原则。本单元又是基础篇,它的主要内容是全书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单元必要的知识准备。可以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活中时时要和商品打交道,从货币、商品、价格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懂得价值规律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二)本单元的结构体
3、系第一单元共三课。第一课是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商品交换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由购买商品离不开货币,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层层掀起货币的盖头,引导学生去发现货币的本质,认识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价格变动影响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消费。人们消费的商品从何而来?当然是生产出来的。因此,第二课研究、分析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本课的核心内容是“生产”,既然已经创造出了财富,那么接下来就介绍这些财富该如何合理分配。教 材 分 析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 本课教学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要消费,就需要与别人交换,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因此
4、第一课设计为三目:第一目货币的神奇力量;第二目商品价格的变动;第三目丰富多彩的消费。第一目“货币的神奇力量”分 “从古到今话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和信用工具”三个方面来阐述。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教材接着提出货币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概念。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货币,教材详细介绍了纸币和现代信用工具。 第二目“商品价格的变动”从“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作用”三个方面来阐述。教材从商品价格因时、因地而异的
5、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价格?在列举了气候、时间等影响因素后,教材接着追问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价格的,由此得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影响价格”这一理论,并对此作了深入地分析。但是价格的高低波动并不是任意的,它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随后分析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最后,引出价值规律这一重要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目“丰富多彩的消费”从“常见的消费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
6、费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居民收入及物价水平这两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是从交易方式的角度分析: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其次分析了四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并对它们作出了科学的评价。最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二是只有商品才有资格充当货币;三是充当货币的商品是从成千上万种商品中分离出来的。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
7、本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变化受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因素影响。上述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4.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中最主要
8、的规律之一,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从价值规律作用来看,只有真正把握这部分知识,学生才能够运用价值规律去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二)难点 1.价值决定价格明确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价格和价值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讲解时可以用教材中例子:当自行车供不应求的时候,它的价格再高也高不过汽车;而当电视机供过于求的时候,它的价格再降也低不过收音机。这就充分说明供求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而价值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 2.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
9、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生产效率越低,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商品生产者要获利更多,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格,按照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应该是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即有什么样的价值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价格。可是在现实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价格与价值的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则是经常的。实际上,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
10、表现形式。但要搞清这一问题,必须理解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理解价值价格供求竞争生产等系列问一题,从而产生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现象。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要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重点进行引导,突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三)案例分析(1)甘延林从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武胜驿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调研,他认为武胜驿是种植高原夏菜的风水宝地。从此,甘延林带领农民风雨无阻地开始搭棚、播种、除草、育苗的工作,短短56天后,白生生的菜花开始采摘了,蔬
11、菜公司派人前来收购,收购价比合同价每斤0.4元高0.1元,最好的亩产值达到2500元。尝到丰收喜悦的农民们纷纷把钱又购买蔬菜种子,计划明年种植豆苗、菜心、介兰等新品种蔬菜。甘延林看到了武胜驿美好而灿烂的明天,高兴地笑了。在农民们卖蔬菜买种子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在讲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时应用此案例 。 ) (2)职业学校的郝老师路过一饭店,看到门口放一个精致的“小房子”,如果不仔细观看,根本看不出是用人民币做成的。 原来这个工艺品是王老板为了寓意“财源广进”,花钱买了近百张1分和2分的纸币,拜托一个心灵手巧的朋友帮忙制作的 “金屋”。但王先生在随后的生意场上并未一帆风顺,曾多次被
12、骗和亏本。王老板很无奈。王老板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你知道应该怎样爱护人民币吗?(在讲爱护人民币时运用此案例。 )(3)小张这几天打算和朋友一起去一家知名KTV聚会。几位朋友从中专毕业到现在已经四五年没见过面了,他特地挑选了一家品质比较好的店,但价钱也就相对高了很多。小张的办法是到大众点评网找打折消息,因为很多商家都会在网上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打折消息。根据提示进行相关操作,就会有打折信息发送到手机上。消费后将短信出示给服务员,就可按打折额度进行付费。小张还经常通过网络浏览商品打折信息,看到自己需要的,就赶紧下单。小张是如何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购买商品的?(在讲解价格对生活
13、的影响运用此案例。)(4)在百安居,一位生产卫生洁具的促销人员说:“红外线感应节水龙头每月节水6吨;如果安装一个70元左右的节水沐浴器,每月可节水1吨多; 300元左右的节水型马桶每月可节水3吨多。”他对节水洁具的分析赢得了在场许多顾客的认同,欣然买了节水的卫生洁具。为什么企业开始精打细算,采用节水生产 ?水价上涨会带来哪些产品的开发?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讲解时运用此案例。)(5)从供销学校毕业的李小红在北京做广告业务员,她贷款买了辆车,每月还款1500元。当时办理贷款时,她的月收入只有2000余元,不少朋友都反对她这种冒险做法。可是李小红自有一套理论,她说,“这辆车给我节省了时间,带来更多经
14、济效益。”现在,她的月收入已稳定在元以上。”李小红信贷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在讲信贷消费时可以运用此案例。)(6)赵雨秋是中专学校的学生,春节时爸爸给他买了一部新的“索爱”手机。可就是这部新手机,让赵雨秋郁闷了。原来春节后第一天上课,赵雨秋拿了新手机到学校,惹来了同学们的好奇,争相传看,赵雨秋还挺得意。“这不是一百多块钱的山寨机嘛!”一阵议论引来了同学的嘲笑,赵雨秋脸上一阵阵发烧。“随便哪个人的手机都得两三千,我们班就出我这么一个山寨机。”回到家,赵雨秋宣泄着自己的郁闷情绪,对爸爸的好意他不领情。你赞同班上同学们的消费观吗?(在讲解消费心理是运用此案例。)(四)思维拓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
15、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本课的知识点是介绍货币、价格、消费。商品价格是用钱来表现的,消费不外乎是怎么花钱。所以金钱观问题与这一课的内容密不可分。正确对待金钱,在中职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金钱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职生毕业后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帮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获取金钱必须以劳动为基础。任何公民,只有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能获得家庭和个人的物质财富,才会利国利民。合法获取金钱的方式受国家法律保护;牟取不义之财,用贪污受贿、行窃抢劫、走私诈骗、掺杂使假等非法手
16、段攫取钱财,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金钱虽很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如亲情、友情、爱心等等。我们切不可做像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奴,也不要做像夏洛克那样的金钱机器,更不要做像阿巴贡那样的吝啬鬼。金钱既能给人带来快乐,又能导致罪恶。要正确对待金钱,使金钱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成为金钱的奴隶。三、教学建议(一)教学要点与逻辑关系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3.纸币和信用工具: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信用卡的含义、支票的含义、外汇、汇率从古到今话货币1.供求影响价格: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
17、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2.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价值量决定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货币的神奇力量商品价格的变动1.常见的消费类型: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信贷消费的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2.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四种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及对它们的评价。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保护环境
18、,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丰富多彩的消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关于“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的教学在讲商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物品才能成为商品?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教师进一步引导: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凝结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2关于“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19、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作点评。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 得出结论:人们固定地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我们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通过阅读教材中“小明买饮料、玲玲卖彩色豆腐”的案例,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价值尺度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钱表示出来。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最后通过表格法,深刻理解
20、商品、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比较货 币普通商品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产生时间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本质不同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职能不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联系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3.关于“纸币和信用工具”的教学教师引导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归纳: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学生阅读课本,最后得出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会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关于信用工具,可以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支票、信用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得出结论。4.关
22、于“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的教学多媒体显示:猪肉的价格周期波动现象,思考课本问题:猪肉价格的高低如何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 猪肉格价会无限上涨或无限下跌吗?探求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引起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的。 进一步请学生阅读课本,列表分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争相买进,买者与买者之间发生竞争,销售者趁机提价,这时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于是就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即卖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争相出售,卖者与卖者之间发生竞争,这时商品的价格
23、低于价值,于是就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即买方市场。5.关于“商品价值决定价格”的教学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为了能够使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必须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用价值规律指导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价值规律的含义,教师可以运用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它不是整个人类社会所共有也不是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而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2)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政治 社会 教师 参考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