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doc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名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3章的第13.3.1 节教师姓名: 崔艳松 学校:太平庄镇中学教学背景分析(一)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探索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主要探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 学情分析 学生小学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前段时间探究过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
2、称的性质,比较习惯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但刚开始接触用符号表示推理,将文字命题转换为符号语言还不熟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并在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列方程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发现、证明及应用。(二)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发现、证明及应用。教学
3、方式和教学手段(一)教学方式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学生学习方式1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自主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学具准备硬纸、剪刀。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活动2 动手操作,猜想性质活动3 探索研究,证明猜想活动4 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活动5 拓展探究,发展提高活动6 梳理总结,布置作业提出有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实际生活问题。由折纸、剪纸,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感知其对称性。 通过探
4、索,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从理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正确性。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会性质定理的运用。(解决本课开始提出的问题)通过探究,更深入的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回顾反思,从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谈收获。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 如图1,某工厂工人师傅发现的一块很漂亮的等腰三角形的玻璃,顶角度数为80,工人师傅问:那么其余两个角应分别为 度和 度?问题2 如图2,将一把等腰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 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怎么检查吗?活动2动手操作,猜想性质1、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剪一个等腰三
5、角形。小组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相等的线段 相等的角2、把得到的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重合,观察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结合示意图,把你的结论写在右边。3、打开对折的等腰三角形,观察折痕,你认为这条折痕有哪些性质?把结论写在右边。结论:4、通过操作,你能想到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把你的猜想写在右边。结论:活动3探索研究,证明猜想1.应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底角相等 三线合一2.问题(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提示:添加辅助线)(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如何证明? (4)受性质的证明的启发,你能证明性质2 (等
6、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5)如果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你能推出什么结论?(6)由“三线合一”引出证明性质1的其他方法。 (三种) 教师用ppt演示问题(1)、(2)。 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引出课题,板书教师演示表格。学生动手折纸,剪纸,观察,回答问题用演示图片,演示介绍腰、底、顶角、底角。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剪纸,标好字母并演示。学生动手折纸,观察,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写表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猜想性质1,学生比较容易,若证明有困难,教师可启发学生利用折痕添加辅助线。猜想性质2,学生会有困难,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等腰三角形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