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doc
《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自73页至74页quot;除法的意义quot;。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9逆运算,认识1、0在除法中的特性。2.通过引导学生对除法意义的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除法的意义。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着重研究除法的意义,弄清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认识l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板书课题:乘法的意义。 评析:开门见山,点明学习任务,明确思维方向,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去探究新知。二、新课教学(一)教学除法
2、的意义1.先出示第73页第(l)题。提问:quot;怎样解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quot;追问:quot;在这道乘法算式中,40、4和160分别是什么数?quot;2.再同时出示第73页第(2)、(3)题。问:quot;这两道题怎样解答?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quot;3.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比一比:quot;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quot;说一说:quot;第(1)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quot;议一议:quot;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又分别是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quot;想一想:quot;根据刚才的分析,想一想第(2)、(3)题有什么
3、共同点?quot;理一理:quot;除法就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quot;quot;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quot;出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4.用一用:要求学生应用除法的意义说明第73页第(2)、(3)题为什么用除法算。评析:教师从三道题引入,让学生独立解答,弄清算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2)、(3)题与第(1)题的异同处,发现乘除法算式中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通过quot;说一说quot;quot;议一议quot;quot;想一想quot;quot;理一理quot;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最终抽象概括出除
4、法的意义。这样,概念形成过程十分清晰,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再通过quot;用一用quot;,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进一步深化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二)教学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含义。1.读一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3-74页有关内容,理解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含义。2.说一说:quot;在除法中,什么叫做被除数?什么叫做除数?什么叫做商?quot;评析:通过quot;读一读quot;,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通过quot;说一说quot;,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
5、挥。(三)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忆一忆:减法和加法之间有什么关系?2.想一想:除法和乘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3.说一说:为什么说quot;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quot;强调: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正好与它相反,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评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学生根据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类推出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了quot;事物是普遍联系的quot;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四)做一做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1)50414= (2)50436=评析:教师通过指导审题指名口答阐明
6、道理,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强化了新知。(五)教学1、0在除法中的特性。1.出示:口 口口1=口 一个数除以一还的原数口 口 教学步骤:口头填空引导观察寻找规律评析: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主动参与,寻找规律,得出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2.出示:口 口0 口=口 0除以一个非0数还的0口 口教学步骤同上。若50 00有意义得 出0?=5 0?=0则 引导讨论发现:50不可能得到商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评析: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紧抓quot;除法的意义quot;这一关键,提出假设,进行推理,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是培养小学生创造
7、性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七第1题。2做练习七第2题。评析:练习是为了内化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是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调控,让学生切实把握除法的意义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评析:用学生交流自己学习体验的形式来优化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五、游戏、梳理用、代表三个数,让学生按要求摆算式。1.如果已知两个因数分别是和,求出的积是。你能摆出这道算式吗?把它改摆成两道除法算式。2.如果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出的另一个因数。这道算式怎么摆?你能把它改摆成一道乘法算式
8、和一道除法算式吗?评析: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练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末设计了游戏的形式,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梳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及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把本节课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总评:学习是学生的quot;再创造quot;活动,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观意义上的quot;创造quot;,正如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所说quot;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quot;。重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
9、的不教,在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做到:观察有目的、比较有标准、归纳会举例、概括会分层。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重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发展。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整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及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为主动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使学生学得愉快、活泼,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1)将300mL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3)再把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大约在(
10、)。A50cm3 以上,60 cm3 以下B30 cm3以上,40 cm3 以下C40 cm3 以上,50 cm3 以下2某班学生接近50人,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该班学生的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获得三等奖,其余获得纪念奖。这个班的人数可能是()。A49B24C48D563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正数都大于0C0.1是一个正数D自然数一定是非负数4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A1B2C3D无数5一个比的比值是1,后项是3.5,前项是( )A1BCD0.356从8:00到12:00,时针在钟面上转过的角度是()。A直角B钝角C平角D周角7王老师和同事坐飞机去北京参加探究新课题
11、教育研讨会,按民航规定,每名旅客可以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重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购买行李托运费。张老师携带30千克行李,购买了120元的行李托运费,则张老师的飞机票价应该是( )元。A1000B600C800D4008要表示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情况,绘制( )统计图比较合适。A折线B条形C扇形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80,它的顶角是( )。A80 B100 C2010如果甲数比乙数大10%,而乙数比丙数小10%,那么甲、丙两数的大小关系是( ).A甲=丙 B甲丙 C甲丙二、填空题11二亿零九百万三千五百写作_,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12回答下面的问题 (1)5.50元=_角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除法 意义 教学 设计 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