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源跟随的共模反馈电路设计.doc
《采用源跟随的共模反馈电路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源跟随的共模反馈电路设计.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采用源跟随器的CMOS共模反馈电路设计学 院:电子工程学院年 级:专 业: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共模反馈电路。这种电路克服了一般共模反馈电路存在的限制输出摆幅的缺点,在稳定电路直流工作点的同时, 能有效提高电路的输出摆幅。通过对共模电路结构的分析,证明了其功能原理的正确性。电路采用CSMC 0.5m CMOS工艺,并通过 Tanner EDA 进行软件仿真验证,仿真参数:该共模反馈电路的开环直流增益可达45.21dB,补偿后的相位裕度可达到64.68,单位增益带宽138.04MHz,电压输出摆幅05V,电路整体功耗0.79mW,满
2、足设计要求。关键词共模反馈电路;运放;全差分;源跟随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common-mode feedback circuit. This circuit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 of common-mode feedback circuit are output swing faults, in a stable DC operating point 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utput sw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
3、f the common circuit structure, proving the correctness of its functional principle. Circuit with CSMC 0.5 m CMOS process, and the software simulation, through the Tanner ED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on-mode feedback open-loop DC gain of the 45.21dB circuit, after compensating the phase margin c
4、an reach 64.68 , unit gain bandwidth of 138.04MHz, output voltage swing 05V, the overall power consumption circuit 0.79mW satisfi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Key wordsCMFB ;Operational amplifier; full differential;Source follower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1.1课题背景及意义11.2 反馈21.2.1 反馈的基本概念21.3 反馈在运放中的应用3第二章 放大
5、电路中的反馈52.1 运算放大器中的反馈52.1.1 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52.1.2 反馈组态的判断72.2 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02.2.1 稳定放大倍数102.2.2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112.2.3 展宽频带142.2.4 减小非线性失真152.3 共模反馈电路及源跟随器152.3.1 共模反馈电路定义162.3.2 共模反馈电路的组成172.2.3 源跟随器的定义与作用17第三章 采用源跟随器的共模反馈电路的设计与仿真193.1 电路结构及参数193.1.1 电路结构193.1.2 共模检测电路原理203.1.3 计算电路参数213.2 仿真结果26第四章 共模反馈电路的
6、版图设计304.1 版图设计304.2 版图验证314.2.1 主电路版图314.2.2 偏置电路版图33结论35参考文献36附录一38附录二40附录三42附录四44附录五46致谢48 第一章 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全差分运放相对于单端输出运放输出摆幅较大的优点就变得更加明显,对共模噪声和高阶的谐波失真也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在输出摆幅、输出动态范围、电源抑制比(PSRR)和应用的灵活性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伴随着这些优点,也带来一些挑战1。对电路设计者而言,很重要的是共模反馈(CMFB)电路的设计。三极管是温度敏感的器件,温度变化后,静态工作点、结电阻和放大性能皆会发生改变。
7、特别是在高增益的全差分放大器中,输出的共模电压对器件特性和失真(Mismatching)非常敏感,差分信号的负反馈并不能够稳定直流工作点。而共模反馈电路能够精确设置输出的共模电压值,且平衡了在一个理想的共模电压点上两个差分输出级的输出值。因此,全差分运放需要共模反馈电路来稳定直流工作点。系统对共模反馈电路的要求是:要有足够大的回路增益和足够的相位裕度。在二级运放中,人们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采用了多种复杂的结构。共模反馈电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将电路直接接到高阻抗的输出点,会严重的降低增益,导致电路性能大幅度下降2。而带有源跟随器的CMOS共模反馈电路因为其有很高的输入电阻,所
8、以在稳定差分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的同时又不会降低电路增益,所以为了满足全差分放大器的参数要求就要设计出良好的带有源跟随器的CMOS共模反馈电路。CMOS共模反馈电路一般存在限制输出摆幅的缺点,而我采用的这种带有源跟随器的CMOS共模反馈电路克服了这个缺点, 它在稳定电路直流工作点的同时, 能有效提高电路的输出摆幅从而满足更高的参数要求。1.2 反馈反馈现象无处不在,它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反馈是控制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对付复杂系统的一条基本的系统学原理。在控制系统中,反馈的主要作用是对付系统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反馈的有效利用常常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产生
9、重大影响。在控制论中,两个基本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利用反馈?反馈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下面将简述对反馈作用的定性认识,及反馈的种类。 1.2.1 反馈的基本概念凡是将放大电路(或某个系统) 输出端的信号( 电压或电流) 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形式作用到输入回路,用来影响输入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 的措施称为反馈3。按照反馈放大电路各部分电路的主要功能将其分为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两部分,如图2-1所示。前者主要功能是放大输入信号,后者主要功能是传输反馈信号。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称为净输入量,它不但决定于输入信号(输入量),还与反馈信号(反馈量)有关。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净输入量反
10、馈量输入量输出量图1-1 反馈网络一、正反馈与负反馈根据反馈的效果可以区分反馈的极性,使放大点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称为正反馈,使放大电路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称为负反馈。由于反馈的结果影响净输入量,因而必然影像输出量。所以,根据输出量的变化也可以区分反馈的极性,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增大的为正反馈,使输出量变化减小的是负反馈。在各种放大电路中广泛地采用负反馈, 目的在于改善放大器各方面的性能, 即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扩展频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而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中。二、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根据反馈信号所取自的输出信号的不同, 可分为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
11、的放大电路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即有恒压输出的特性, 使之接近一个恒压源; 电流反馈的放大电路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即有恒流输出的特性, 使之接近一个恒流源。三、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如果反馈量只含直流量,则称为直流反馈,如果反馈量只含有较流量,则称为交流反馈。或者说,仅在直流通路存在的反馈称为直流反馈;仅在交流通路中存在的反馈称为交流反馈。在很多放大电路中,常常是交、直流反馈兼而有之。1.3 反馈在运放中的应用反馈电路在各种电子电路中都获得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现代集成运算放大器中它的作用更加明显。由于集成运放大多采用三极管或MOS管,而三极管和MOS管的灵敏度都很高,他们对温度和电压等的
12、变化都特别敏感,因此如果运放中没有反馈电路的调节,那么运放会很不稳定,导致输出与理论出现严重偏差,所以反馈电路对运算放大器非常重要。现阶段的运放中的反馈电路一般分两种,一为开关电容共模反馈电路,一为连续时间共模反馈电路,它们各有优缺点,连续时间共模反馈电路对输出共模电压偏移的校推是连续进行的。但开关电容共摸反馈电路对输出共摸电压的反馈控制是离散的,是在每次电荷转移的半个时钟周期中完成的,校准也是在不断重复的半时钟周期内完成的.所以分析方法和连续时间共模反馈电路不同。因此在实际的运算放大器中两种反馈机理随电路需要而定。第二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2.1 运算放大器中的反馈在实用放大电路中,几乎都要引
13、入这样或那样的反馈,以改善放大电路某方面的性能。因此,掌握反馈电路是研究实用电路的基础。2.1.1 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一、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图2-1所示电路将输出电压全部作为反馈电压,而大多数电路均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作为反馈电压,如图所示。电路个点的瞬时极性如图中所标注。由图2-1可知,反馈量 (2-1)表明反馈量取自于输出电压,且正比于,并将于输入电压求差后放大,故电路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图2-1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二、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在图2-2所示电路中,若将负载电阻接在处,则中就可得到稳定的电流,如图2-3所示,习惯上常画成图(b)所示形式。电路中相关电位及电流
14、的瞬时极性和电流流向如图中所标注。由图可知,反馈量 (2-2)表明反馈量取自于输出电流,且转换为反馈电压,并将与输入电压求差后放大,故电路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a) (b)图2-2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三、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在图2-3所示电路中,相关电位及电流的瞬时极性和电流流向如图所标注。由图可知,反馈量 (2-3)表明反馈量取自输出电压,且转换成反馈电流,并将与输入电流求差后放大,因此电路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图2-3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四、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在图2-4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的瞬时极性如图所标注。由图可知,反馈量 (2-4)表明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且转换成反馈电流,并将与输
15、入电流求差后放大,因而电路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图2-4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2.1.2 反馈组态的判断一、电压反馈与电流的判断若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则为电流反馈。通常可以采用负载短路法来判断。从概念上说,若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有时不一定是输出电压,而是取样处的电压)成正比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有时不一定是输出电流,而是取样处的电流)成正比则为电流反馈。在判断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时,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以采用负载短路法。负载短路法实际上是一种反向推理法,假设将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RL短路(此时,),若输入回路中仍然存在反馈量,即,则为电流反馈;若输入回
16、路中已不存在反馈,即则为电压反馈4。判断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更直观的方法是根据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来区分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将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看作双端网络(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其中一端通常为公共接地端),若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并联,则反馈量对输出电压采样,为电压反馈。否则,反馈量无法直接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则只能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即为电流反馈。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而电流负反馈则可以稳定输出电流。区分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只有在负载电阻变动时才有意义。如果固定不变,因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所以,在稳定输出电压的同时也必然稳定输出电流,反之亦然,二者效果相同。但是当负载电阻改变时,二者
17、的效果则完全不同,电压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压时,输出电流将更不稳定;而电流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将更不稳定。图2-5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的判断如图2-5 (a),反馈电压,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故为电压馈图2-5 (b),反馈电流,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故为电流反馈。也可用负载短路法来判断,如图2-6 (a)中,将短路时(此时,),如图2-6 (a)所示。由于输入回路中不存在反馈(),所以图2-6(a)电路为电压反馈。将图2-5 (a) 中短路时(此时,如图2-5(b)所示,输入回路中仍然存在反馈量(),说明反馈对输出电流取样,所以图2-6 (a)电路应为电流反馈。图2-6 负载短
18、路法判断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二、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的判断图2-7所示为串联、并联反馈框图图2-7 串联、并联反馈框图串联反馈电路在结构上的特征是: 输人信号、反馈信号、净输人信号三者以电压形式在输人回路相串联。若将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输人端的连接点(图中A 点)对地短路, 如图中虚线所示, 则输人信号仍能加至放大器件的两个输人端之间;并联反馈电路在结构上的特征是: 输人信号、反馈信号、净输人信号三者以电流形式在输人回路相并联。若将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输人端的连接点(图中A 点)对地短路, 如图中虚线所示, 则输人信号不能加至放大器件的两个输人端之间。由此, 得出串联、并联反馈的短路判别方法为:令反
19、馈电路中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输人端的连接点对地短路, 若输人信号仍能加至放大器件的两个输人端之间, 则为串联反馈; 若输人信号不能加至放大器件的两个输人端之间, 则为并联反馈5。2.2 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虽然会导致闭环增益的下降,但能使放大电路的许多性能得到改善。例如,可以提高增益的稳定性,扩展通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下面将分别加以讨论6。2.2.1 稳定放大倍数放大电路的增益可能由于元器件参数的变化、环境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变化、负载大小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引入适当的负反馈后,可提高闭环增益的稳定性。当放大电路中引入深度交流负反
20、馈时, ,即闭环增益几乎仅决定于反馈网络。反馈网络通常由性能比较稳定的无源线性元件(如R、C 等)组成,因而闭环增益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为了从数量上说明增益的稳定程度,常用有、无反馈时增益的相对变化量的大小来衡量。用和 分别表示开环和闭环增益的相对变化量,此时用正实数A和F分别表示和的模,则闭环增的表达式变为 (2-5)对上式求导数得 (2-6) (2-7)将等式(2-5)两边分别除以 ,则得相对变化量形式,即 (2-8)由式(2-6)可见,加入负反馈后,闭环增益的相对变化量为开环增益相对变化量的,即闭环增益的相对稳定度提高了,愈大,即反馈越深,越小,闭环增益的稳定性越好7。2.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用 跟随 反馈 电路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