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英科技大学基本能力课程教学规划与设计.doc
《辅英科技大学基本能力课程教学规划与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英科技大学基本能力课程教学规划与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輔英科技大學基本能力課程教學規劃與設計課程名稱:生物多樣性課程名稱生物多樣性教學目標本課程之教學目標,主要讓學生理解生物多樣性之其重要性,討論其威脅生物多樣性之因子與其面臨的危機,及人類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衝擊會造成多大的生態失衡,期能給予同學對維護生物多樣性有更深一層的體認,進而達到提升學生對整個自然資源的保育,並積極參與生態保育行動。在通識教育上的意義與功能本課程用意在於讓同學瞭解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性,包括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之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等層次,保持生物多樣性則主要在於保護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存權,以維護地球上整個生態係的穩定與平衡,進一步激發起欣賞生態之美並從自己土生土長的台灣做起。輔
2、英科技大學基本能力課程教學規劃與設計生物多樣性課程學期授課計畫週 別授 課 內 容第一週生物多樣性與其重要性第二週物種多樣性之介紹第三週遺傳多樣性之介紹第四週生態多樣性之介紹第五週海域生物多樣性第六週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第七週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第八週森林的永續發展第九週島嶼生物多樣性第十週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功能第十一週台灣之動物生態系第十二週台灣之植物生態系第十三週分析台灣目前面臨其威脅因子第十四週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發展現況第十五週外來入侵種與生物多樣性第十六週分析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第十七週生態旅遊與生物多樣性第十八週討論台灣之生態保育行動生物多樣性課程第一週課程綱要上課主題:生物多樣性與其重要性
3、教學方法主題介紹一、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二、 生物多樣性的背景介紹三、 大自然環境對生態的影響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生動活潑的投影片介紹生物多樣性。課程內容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但自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開始,從遠古時期起,人類從獵殺長毛象、捕鯨船的出現、砍伐森林等,直到現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破壞地球的面貌,大幅改變整個生態環境,雖然替人類創造一筆豐富的財產,但相對的卻造成物種瀕臨或已經絕種,使生物多樣性的物種不斷減少,倘若此種惡化的趨勢再不改善,到了2050年,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物種消失,危及人類生存。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並培養相關人才、進行推廣教育,期待達到生物多
4、樣性公約中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之保育、合理利用與資源公平分享之目的。專有名詞介紹生物多樣性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其泛指地球上各種生物及其形成的各種自然型態,亦可只各生物品種的基因差異,以及各種陸上、海洋及水生生態系統的基因差異。而生物科技在近年的進展卻已經打破了生物品種之間的障礙,可以把某醫生物品種的基因轉移到令醫生物品種,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生產量和改善人類的營養,然而對人類的健康以及產生的副作用(包括危害生物多樣性的風險)已受到重視。其生物科技是指利用生物系統、有生命的有機體或其衍生物做科技用途,藉以製造或改變某些產品或程序,做特別用途。討論子題1.何謂生物多樣性?2.外來種對原生種造成的殺傷力?
5、3.剖析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影響?4.面對目前物種滅絕的問題,人類如何改進,來維持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課程第二週課程綱要上課主題:物種多樣性之介紹教學方法主題介紹1.物種多樣性的介紹2.物種滅絕對生物鏈的影響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生動活潑的投影片介紹生物多樣性。課程內容物種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組成的基本單元,因此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決定因素。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有作為生產者植物、水生維管束植物和其他大型植物,也有作為消費者的各種動物、昆蟲和魚類,還有大量主要作為分解者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形成了十分複雜的食物鏈
6、關係。因此,在一個生態系統中,一個物種的消失,將不僅僅是該物種作為一種生物資源的缺失,更重要的是會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整體的影響,也就是破壞了生態平衡。專有名詞介紹生產者:不依賴其它生物為能量來源的自營生物。一般為能行光合作用的藻類、綠色植物和藍綠菌;也有以硫和甲烷為能量來源的細菌。消費者:生態系中不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將生產者當做食物,是為生態系中的初級消費者,例如草食性的生物牛、羊、兔、蚱蜢、蝗蟲等都是。而那些捕食草食性動物的消費者,例如蛙吃蝗蟲、獅子吃野牛、老虎等則稱為次級(二級)消費者。捕食次級消費者的動物,例如蛇吃蛙等,則可稱為三級消費者。少數物種以生物體的屍體為食物,執行生態系
7、清除的任務,稱為清除者。分解者:大多數生態系中的屍體被扮演分解者角色的微生物所分解。 討論子題1.全球物種多樣性的原因?2.熱帶森林植物物種多樣性的原因?3.目前瀕臨絕種的物種?生物多樣性課程第三週課程綱要上課主題:遺傳多樣性之介紹教學方法主題介紹1.遺傳多樣性扮演的角色2.探討遺傳因子對物種產生的影響3.基因食物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生動活潑的投影片介紹遺傳多樣性。課程內容同一種的生物會因其遺傳物質(基因)之不同,而構成不同品種、亞種或生態種,所以生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系統都會因基因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這些不同源自於基因多樣性,也就是遺傳多樣性。例如基因的遺傳造成貓的毛色、耳朵、尾巴長
8、短等不同,人的膚色、眼球、髮色、身高、臉型等種種的差異,皆因遺傳因子(基因)所造成的影響。最早的例子就是孟德爾提出遺傳定律的豌豆,有黃的、有綠的;有圓的、有皺的,這些都是遺傳基因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僅如此,人類更善用基因遺傳的特色,改良食物,創造新品種,一方面為人類帶來大量的財富,一方面也讓原始的物種消失殆盡,造成物種減少的原因。專有名詞介紹遺傳多樣性即1.基因的多樣性2.種內及種間基因的差異3.所有來自大自然的基因4.構成遺傳資源或基因庫。一方面即探討自族群Population、個體Individuals、染色體 Chromosomes、基因Gene、核甘酸Nucleotides討論子題1.為
9、什麼有遺傳多樣性?2.遺傳多樣性的消失及危機?3.品種改良產生的問題?4.近親交配的問題?生物多樣性課程第四週課程綱要上課主題:生態多樣性之介紹教學方法主題介紹期望學生能對生態系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有能量的流動、養分的循環,生態系是個概念,沒有一定的疆界和規模,生態學與保育生物學有基本的認知,有助於提昇知識份子對週遭生態環境的關懷與保育概念的落實。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並以投影片的方式介紹生態多樣性。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將探討生態學與保育生物學基礎的概念與原理,並輔以實例說明。授課大綱主要包括:1. 陸域生態系;2. 生物多樣性與其面臨的危機;3. 全球環境變遷;4. 海洋生態系統與相關保
10、育問題;5. 外來物種及其生態衝擊。專有名詞介紹生態學、海洋生態學、生態與保育討論子題1.生態系的分類?2.生態系的組成?3.生態系的機能?生物多樣性課程第五週課程綱要上課主題:海域生物多樣性教學方法主題介紹1. 海洋生物多樣性簡介2. 台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3. 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 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生動的投影片介紹海洋世界的奇妙及其造成的生物多樣性。課程內容台灣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為世界上最高的區域。全球熱帶珊瑚礁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比較,探討台灣與世界海洋生物多樣性。台灣與日本南方、中國南方分為同一單位,有75種世界上非常侷限分佈的物種在此區域出現,為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區域。另外
11、,此研究中所有的分類群(魚類、珊瑚、軟體動物、龍蝦),特有種豐富度台灣都是世界排名前10%的區域,顯示台灣附近海洋生態為世界上最獨特而珍貴的區域之一,至於廣泛分佈的物種台灣附近海域也有1187種,為全世界排名第三,亦是相當相當珍貴。然而受威脅的程度,卻是全世界18個海洋生物熱點中,排名第七位,而且幾乎全台灣的珊瑚(除了澎湖南方海域外),都被評估為受極度威脅區域,顯示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仍處於起步階段,值得政府與民間共同來努力來保育台灣這全世界海洋生態最獨特的區域。專有名詞介紹海洋是生物最大的棲息地,海洋生態系主要的特點是含鹽分極高(平均鹽度為35o/oo),海水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穩定,以及全球各
12、地的海洋互相連通,因此許多海洋生物呈現世界性的分布。海域區分為潮間帶、大陸棚、深海區等,其中以潮間帶、大陸棚、珊瑚礁等為我們所熟知。潮間帶的生物相和海岸底質密切相關,可因地質不同而分為泥岸、砂岸、岩岸和礁岸珊瑚礁是由珊瑚群體和其所堆積的石灰質骨骼所組成的。大陸棚自海岸向海中央延伸,呈輕度傾斜,水深大致不超過200公尺。討論子題1.細說黑潮?2.各種污染源對海洋生物生理及海洋生態系的影響?生物多樣性課程第六週課程綱要上課主題: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教學方法主題介紹熱帶雨林遭到破壞,是近年來生態發展,所遭遇到最嚴重的問題,這些熱帶雨林不僅是地球上多種動、植物、昆蟲一個重要的生活棲憩環境,而且熱帶雨林也
13、密切關聯著生物圈中的各類生態環境。人類因為短視近利,而大量砍伐熱帶雨林,不僅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而使得多種生物滅絕,最後人類也終將自食惡果。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生動活潑的投影片介紹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課程內容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東南亞、非洲大陸是全世界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地區。在這些地區裏,常年有大量且規律的降雨,因此常保持密林的狀態。林中棲息了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各式各樣生物。熱帶雨林也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供給氧氣,維持生物生存環境平衡的一個重要角色。 目前全世界的熱帶雨林正急遽消失,不只是因為伐木製作商品的緣故,最主要在火耕的農作方式,所謂火耕也就是放火將大片森林燒掉,開闢出一片
14、平地以種植穀類,而燒剩的草木灰剛好充做肥料之用。目前熱帶地區仍然沿用這種古老的耕作方式,兩三年之後,土地中的養份耗盡,就再放火焚林,開闢另一片耕地。廢棄的農地需經過20到30年,森林才能再生。但是現在人口暴增,森林再生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人們燃燒森林的速度。專有名詞介紹熱帶雨林是分布在熱帶地區,是一茂密且品種繁雜的廣闊森林帶。其全年平均溫皆在25以上,各月均溫相差甚小,而年雨量又高達2000公厘以上。在此長年潮濕炎熱的環境中,樹林生長快速,因此構成茂密和品種繁雜的熱帶雨林。討論子題1. 為什麼熱帶雨林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2. 存在熱帶雨林的物種總數有多少?3. 雨林的功用?生物多樣性課程第七週課程
15、綱要上課主題: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教學方法主題介紹1.氣候溫暖化的現象2.聖嬰現象3.冰河遷移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影片介紹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危害。課程內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數量減少或範圍縮減的物種:分布範圍局限、生態需求特殊、播遷能力弱、分布於現有分布範圍邊緣、高海拔地區、極地、或海岸濕地的種類易因氣候變遷而擴大分布範圍的物種: C4及CAM植物、水生植物、昆蟲(尤其是蝶類)以及其他一些適應性廣、遷移性強、入侵能力強的物種專有名詞介紹聖嬰一詞源於西班牙文 El - Nino (意為上帝之子),是南美秘魯及厄瓜多爾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這種氣候發生於聖誕節期附
16、近,鄰近熱帶太平洋海域的表層海溫及洋流發生異常高溫變化。一般在非聖嬰時期氣候下,熱帶太平洋東部之氣壓場高於太平洋西部,此一東西氣壓場的差異,就產生熱帶盛行東風帶,並帶動太平洋之表層洋流西行。西行洋流逐漸受日光加溫,匯聚於中、西太平洋一帶,太平洋西面的海平面因此比東岸高約半公尺。而在東太平洋,海洋深處之低溫海水因表層海水的離岸牽引而補充上湧(稱湧升流)。由於湧升流含豐富養分,吸引了大批魚群聚集,成為秘魯及鄰近諸國之主要漁場,而海鳥亦隨魚群湧現而聚集,連帶使得海鳥的排泄物也成為磷酸鹽肥料的主要來源。討論子題1. 聖嬰現象的效應和影響?2.臭氧層的功能?3.臭氧層破壞的原因?生物多樣性課程第八週課程
17、綱要上課主題:森林的永續發展教學方法主題介紹目前台灣之森林面積有180萬公頃,其中天然林全面禁止砍伐,再加上保安林、水源涵養林等不宜伐採的林分外,人工林約達60萬公頃,而可資利用約有42萬餘公頃,採行伐植平衡之經營方式,則可提供相當的林木供應,提高我國的林木自給率。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投影片分析目前全世界對森林的保護,有多大的成效,並反觀目前人類對森林的危害有多嚴重。課程內容全球森林破壞對溫室效應、物種滅絕影響甚巨為配合里約主題永續發展,永續森林經營成為森林經營主調。在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中,森林生態系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份。而以林立國的加拿大擁有的森林面積將近全世界的10%,在全世界的林產貿
18、易中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其森林永續經營的管理決策與行動,不僅關係該國國計民生,亦對全球的經濟、社會及生態系統擁有巨大影響力。專有名詞介紹再生資源:指原效用減失之物質,具經濟及回收再利用技術可行性,並依本法公告或核准再使用或再生利用者。回收再利用:指再生資源再使用或再生利用之行為。再生利用:指改變原物質形態或與其他物質結合,供作為材料、燃料、肥料、飼料、填料、土壤改良等用途或其他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之用途,使再生資源產生功用之行為。討論子題1.何謂永續發展?2.生態經濟的未來展望?3.轉用可再生能源?生物多樣性課程第九週課程綱要上課主題:島嶼生物多樣性教學方法主題介紹海洋島嶼的生物
19、特有種比例遠較大陸地區為高、物種滅絕速率亦大,島嶼生物及其環境之保育為生物多樣性保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長久以來,島嶼一直是吸引著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人類學、歷史學、經濟學等學域的觀察及研究。採互動式的課堂講授為主,輔以投影片了解島嶼的生態環境。課程內容島嶼常被自然學者視為小尺度的空間實驗室,可在有限面積及有邊界範圍內,對生命體之分布現象與自然法則進行比較研究)。島嶼研究所發展出的理論及其應用,對演化、生態、生物地理、環境經營管理等各學域均有貢獻,例如: 加拉巴哥群島生物之遺傳變異現象啟發了達爾文的演化論;東印度群島(East Indies)的生物分布為華萊士(Alfred R. Wall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大学 基本 能力 课程 教学 规划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