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doc
《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的基础和依据。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人们习惯上将化学合成药物的合成按起始原料的不同分为全合成和半合成两类:以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备的方法称为全合成(total synthesis);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备的方法称为半合成(semi synthesis)。一个药物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合成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合理性。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在创新
2、药物研究中,人们通过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进而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优选出最佳的有效化合物作为新药(new chemical, NCE)。在此过程中经济问题居于次要地位,需要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最为快捷地合成所需化合物以进行进一步研究;但是一旦研究中新药(investigational drug, IND)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优异性质,便要加紧进行生产工艺研究,寻求合成药物的最佳途径,并根据社会的潜在需求量确定生产规模这时必须把药物工艺路线的工业化、最优化和降低生产成本放在首位,同时考虑清洁化生产等诸多问题。进行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必须首先对该药物或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
3、和论证,然后优化一条或多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和原辅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最后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和生产研究方案,作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基础。第一节 药物生产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逆合成分析合成是指从某些原料出发,经过若干步反应,最后制备出所需的产物,最后产物就是合成目标物(药物),或叫目标分子(target molecule,TM)。实际上,进行合成路线设计时是反其道而行之。考虑对一个特定药物进行合成,第一步是对这个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进行收集和考察,由此可以简化合成中的问题或避免不必要的弯路。例如非甾体雌激素药物已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4、 2-1)的分子带有明显的对称性,因此可以考虑只合成一部分结构单元,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合成目标药物分子,从而减化合成步骤(详见分子对称法);而在考虑前列腺素E2的合成时,由于已知分子中-羰基酮体系是不稳定的,因此可以安排在合成的最后几步形成这一结构单元,使其避免经历较多的化学反应。 进行药物分子合成的第二步是以以上分析为基础,从药物本身出发,一步步倒推出合成此药物的各种合成路线和起始原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合成法(retrosynthesis)。逆合成法是药物生产工艺路线设计的最基本的方法,也叫做反合成法(antithetic synthesis),其他一些更为复杂的设计方法都是建立在此方
5、法基础上的,所以首先要掌握逆合成法。逆合成法的整个设计思路也被称为逆(反)合成分析,即从目标分子的结构出发,逐步考虑,层层分解,先考虑由哪些中间体合成目标物,再考虑由哪些原料合成中间体最后的原料就是起始物 (starting matcrial,SM)。 逆合成分析过程要求:每步都有合理又合适的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整个合成要做到最大可能的简单化;有被认可的(即市场能供应的)原料。逆合成分析是药物合成的基础,分析思路与真正的合成正好相反:合成是使用各种各样的反应来形成分子骨架,改变分子骨架上的官能团,从而最终获得目标分子;在逆合成中则是利用一系列“转化(transformation)”来推导出一系
6、列中间体和适宜的起始原料。转化用双箭头“ ”表示,以区别单箭头“”表示的反应。由相应的已知或可靠的反应进行转化所得的结构单元称为“合成元”(synthon),由合成元继续推导(用虚线“”表示)得到相应的试剂或中间体,有时合成元本身即是中间体。一、转化的类型一般来说,有机药物分子由碳骨架和官能团两部分组成。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disconnection)、联接(connection)和重排(rearrangement)三种类型。碳骨架分拆得到的合成元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接受电子的(a)合成元;给电子的(d)合成元;自由基(r)合成元;双电子中性的(e)合成元。我们举一些实例来具体说明分
7、拆的情况:表2-1:碳骨架分拆举例转化类型目标分子合成元试剂、条件和中间体异裂类型均裂分拆电环化分拆联接和重排两类转化通常在双箭头上加注,合成元即为试剂、中间体,无需进一步推导:表2-2:碳骨架联接和重排举例转化类型目标分子合成元(试剂、中间体)反应条件联接 重排 官能团的转化也存在与合成反应中相同的三种情况:变换(interconversion, FGI)、引入(addition, FGA)和消除(removal, FGR)。表2-3:官能团的转化举例转化类型目标分子合成元(试剂、中间体)反应条件官能团变换(FGI)官能团引入(FGA)官能团消除(FGR)重复和交替使用上述转化过程,就可以推
8、导出合成目标药物分子所需的起始原料。具体做法就是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合成分析,最终推导出合成此目标化合物的可能路线和易得的起始原料。每一步逆合成可以得出若干合成元,由合成元再推导得到试剂或反应底物,如果此试剂或反应底物仍然难得,则再进行进一步的逆合成。例如局麻药物普鲁卡因(procaine, 2-3)的转化分别经历了两次官能团的转化和一次分子骨架的转化,最终得到起始原料对硝基甲苯(2-7):图2-1:普鲁卡因的逆合成分析在合成普鲁卡因(2-3)的过程中,以重铬酸钠氧化对硝基甲苯(2-7),生成对硝基苯甲酸(2-5),再与二乙胺基乙醇(2-6)进行酯化反应,经二甲苯共沸脱水得硝基卡因(2-4),2-
9、4于稀盐酸中用铁粉还原即得产物。图2-2:普鲁卡因的合成 推导合成元的目的是为合成设计服务,由于推导出的有些合成元所依据的转化、分拆还不存在相应的反应,因此一般没必要推导出所有可能的合成元。为从逆合成分析过程中得到实用的合成元和易得的中间体或原料,有机合成化学家已从合成工作实践中总结了许多规律,可以作为我们药物合成设计的有益借鉴。设计药物分子的合成路线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即使结构不太复杂的药物分子,在它们的合成过程中也总包含有骨架与官能团的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解决骨架与官能团都有变化的合成问题时应该首先考虑什么? 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分子的官能团决定的,但是在解决骨架与官能团都有变化的
10、合成问题时,要优先考虑骨架的形成,这是因为官能团是附着于骨架上的,骨架建立不起来,官能团就没有根基。 考虑骨架的形成时,首先研究目标分子的骨架是由哪些较小单元的骨架,通过哪些成键反应结合而成的,较小单元的骨架又是由哪些更小的碎片的骨架通过何种成键反应结合成而的依此顺序推断下去,直到得出最小碎片的骨架,也就是应该使用的原料的骨架。 但是考虑骨架形成的过程中又不能脱离官能团。碳骨架的形成和官能团的运用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碳骨架只有通过官能团的运用才能装配反应是在官能团上发生的,或是在由于官能团的影响所产生的活动部位(例如羰基或双键)上发生的,因此,在建立碳碳键之前应首先建立
11、碳杂键。 二、逆合成转化的一般顺序逆合成分析过程如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从已知条件开始,最终获得正确答案,虽然解题的过程只要逻辑正确可以因人而异,却有繁简之分;而任何一条合成路线的设计,只要能合成出所需要的化合物,应该说都是合理的,但是合成的技巧、路线设计水平的高低却体现在路线的简洁、产率的高低、原料的来源方便与否、操作的难易等诸多方面。为了设计一条高水平的合成路线,应该科学、合理地做好逆合成转化工作。一般来说,逆合成转化工作应遵循以下顺序:1. 由目标分子结构和反应性决定逆合成顺序。在进行药物分子合成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目标分子有充分认识,并对有机反应有深入了解,通过对目标分子的结构考察,分析
12、其结构特征及化学反应性质,从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合成路线。在目标分子的分拆过程中,应首先分拆对称部分(见分子对称法);然后分拆分子中不稳定部分或影响分子反应性及选择性的部分。目标分子中C-N、C-S、C-O等碳杂键通常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即分子的连接部位。例如抗真菌药益康唑(econazole, 2-8)分子中有C-O和C-N两个拆键部位,可从这两处追溯其合成的前一步中间体:如图2-3所示,从虚线a处断开,益康唑的前体为对氯甲基氯苯(2-11)和1-(2,4-二氯苯基)-2-(1-咪唑基)乙醇(2-9);从虚线b处断开,前体为咪唑(2-12)和2-(4-氯苯甲氧基)-2-(2,4-氯二苯)氯乙烷
13、(2-10)。进一步分拆,断开C-N键或C-O键,2-9的前体为1-(2,4-二氯苯基)-2-氯代乙醇(2-13)和咪唑(2-12);2-10的前体为对氯甲基氯苯(2-11)和2-13。综上所述,无论按照a途径或b途径分拆,得到的合成益康唑的基本原料都为咪唑(2-12)、对氯甲基氯苯(2-11)和1-(2,4-二氯苯基)-2-氯代乙醇(2-13),问题是先合成C-O键还是先合成C-N键有利呢?按照b途径分拆,2-13与对氯甲基氯苯(2-11)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中间体2-10时,不可避免地将发生2-13自身分子的烷基化反应,从而使反应复杂化,降低的2-10收率。因此,先形成C-N键,再形成C-O键
14、的a途径对合成益康唑分子更为有利。图2-3:益康唑的逆合成分析1-(2,4-二氯苯基)-2-氯代乙醇(2-13)是一个仲醇,可由相应的酮还原制得,而其前体-氯代-2,4-二氯苯乙酮(2-14)可由2,4-二氯苯(2-15)与氯乙酰氯(2-16)经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图2-4:1-(2,4-二氯苯基)-2-氯代乙醇(2-13)的逆合成分析 图2-5:益康唑的合成2从合成角度考虑逆合成转化顺序一般来说,碳杂键易于合成,在分拆过程中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但是有时候首先分拆碳碳键可简化合成过程,提高目标药物分子的合成收率。例如中枢神经镇痛药哌替啶(pethidine, 2-17)是含脂
15、环叔胺的药物,在其分子分拆中,首先经过两次官能团的转化,然后从分子环键结合处分拆C-C键,再经过一次官能团转化和分拆C-N键,即可得到起始原料环氧乙烷和甲胺。图2-6:哌替啶的逆合成分析在本品的合成过程中,首先是使用环氧乙烷和甲胺发生氮烷基化反应,生成二(-羟乙基)甲胺(2-22),然后使用氯化亚砜氯化2-22,生成二(-氯乙基)甲胺(2-21),2-21与苯乙腈(2-20)在碱性缩合剂钠胺存在下环合生成4-苯基-4-氰基哌啶(2-19),2-19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再酯化生成哌替啶(2-17)。图2-7:哌替啶的合成不论碳碳键或碳杂键,从合成角度考虑逆合成转化顺序,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药物分
16、子,应着重强调从分子的中部分拆以获得汇聚法的合成(见第三节);从分子中环键结合处或从分子的交叉点进行分拆。例如1998年上市的非甾体抗炎药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西来曲葆(celebrex, 2-23)的逆合成路线,首先选择在位于分子中部的吡唑处分拆分子,形成二酮2-24与4-磺酸氨基苯肼盐酸盐(2-25),二酮2-24可由4-甲基苯乙酮(2-26)和三氟乙酸乙酯(2-27)通过Claisen缩合反应制得。图2-8:西来曲葆的逆合成分析将4-甲基苯乙酮(2-26)和三氟乙酸乙酯(2-27)在甲醇钠存在下、甲醇中回流,制备二酮2-24,2-24与4-磺酸氨基苯肼盐酸盐(2-25)在乙醇中回流缩合
17、即得目标分子西来曲葆(2-23)。图2-9:西来曲葆的合成从合成角度考虑逆合成转化顺序,还应注意首先安排相应反应产率高的转化,或相应反应成功把握大的转化,这是因为越到合成工作的最后环节,原料越为珍贵,失败的代价越为高昂,因此要尽一切可能增加成功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有机反应有切实深入的理解。3从合成反应优化合成转化顺序一个目标药物分子往往有多种分拆方法,分拆方法不同导致所应用的合成反应不同、合成路线的长短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原辅料和产率也有所差别。因此可以尝试从合成反应优化合成转化顺序。从合成反应优化合成转化顺序首先可以寻求多键分拆的策略:通过一步合成反应同时建立多个化学键是简化合成步骤的有效
18、方法。上文谈到的哌替啶和西来曲葆的合成实际上都应用了这个策略。在设计降血脂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 2-28)的逆合成路线时也应用了基于协同反应的多键分拆策略。 Johnson甾体合成法利用了含氧基团电性效应引发的仿生-烯烃多重环合反应,可在此反应中可同时建立三个碳碳键和三个脂环,是合成甾体药物的理想方法。图2-9:Johnson甾体合成法另外,可以尝试使用重排法和连接法。苯并二氮类镇静催眠药氯氮(Chlordiazepoxide,2-36)的合成就是利用了2-氯甲基-4-苯基-6-氯-喹唑啉-3-氧化物(2-33)的扩环重排获得的。图2-10:氯氮的合成连接法也是十分有用的
19、逆合成分析方法,如经典的甾体全合成中D环(2-37)的形成将带有甲基酮侧链的D环推导得醛酮的中间体(2-38),而此中间体可用连接法推导得到其前体甲基环已烯(2-39),这里依据的是臭氧氧化反应。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对分子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收集、考察及进行逆合成分析,设计出初步的合成路线之后,路线设计的第三步工作就是在此逆合成分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正向检查,确定合成路线的切实可行性,这时主要是对合成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考查,保证合成路线的顺利完成。由于各种原因,按照有机合成基本原理设计的合成路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困难,因此在合成设计
20、时一定要留有机动灵活的余地,最理想的情况是为每一个中间体的合成都准备两到三套方案。第二节 药物生产工艺路线设计常用方法逆合成分析方法是合成药物的最基本方法,但是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考察,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更为便捷有效的合成途径,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药物都进行繁琐的逆合成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合成药物方法。一、分子对称法对某些药物或中间体进行结构剖析时,常可发现其中存在分子对称性(molecular symmetry),这对于合成路线的设计工作是非常有益处的。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这就是分子对称法。例如已
21、烯雌酚(2-1)可以通过两分子的对硝基苯丙烷(2-40)在氢氧化钾存在的情况下与水合肼作用,缩合与还原同时发生,生成3,4-双对氨基苯基已烷(2-41),再经重氮化、水解反应,转变官能团制得。目标药物分子的对称性,包括轴和面的对称性都可用于简化合成设计,对于简单分子而言这一点是明显的。但有些药物分子本身并没有对称因素,只有经过一定的逆合成转化,才能得到一个对称的分子或一条对称的合成路线,从而简化合成设计,这叫做分子的潜在对称性(potential molecular symmetry)。例如抗麻风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mine,2-42)可看作吩嗪亚胺类化合物,即是2-对氯苯氨基-5-对
22、氯苯基-3,5-二氢-3-亚胺基吩嗪(2-43)的衍生物,2-43从虚线处可看成两个对称分子。因此,可使用两分子的N-对氯苯基邻苯二胺(2-44)在三氯化铁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然后与异丙胺进行加压反应,即可制得氯法齐明(2-42)。除草剂地衣酸(usnic acid,2-45)本身也无对称性,但可分拆为相同的两部分,即可由相同两片段汇聚合成,这时的合成是左右对称的(这种情况被称为自反性)。二、类型反应法对于一些药物或关键中间体,可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类型和官能团性质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类型反应法就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合成反应和合成方法进行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在逆合成分析方法
23、出现之前曾在有机合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化学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抗真菌药物克霉唑(clotrimazole, 2-51)的关键中间体邻氯苯基二苯基氯甲烷(2-52)具有多种合成方法:首先可参考叔醇的合成方法,采用邻氯苯甲酸乙酯(2-53)与溴苯进行Grignard反应,先合成叔醇(2-54),再氯化得到:此种合成方法得到的邻氯苯基二苯基氯甲烷(2-52)质量较好,但由于应用了Grignard试剂,因此需要严格的无水条件,对原辅料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同时由于使用的溶剂乙醚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合成 工艺 路线 设计 选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