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案.doc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知识点: 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熟记导数符号;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熟记导数的基本公式;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隐函数与对数法的求导方法;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高阶导数的求导方法。(3)理解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熟记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教学重点: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导数的基本公式4四则运算求导法则5复合函数求导法则6隐函数的求导法则7一阶微分的形式不变性教学难点:1导数的概念2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3隐函数的求导法则4微分的形式不变性第一节导数的概念【教学内容】两个引例;导数的定义;导数
2、的几何意义;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教学重点】1导数的定义;2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3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难点】1导数的定义;2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进程】一、两个引例引例1 自由落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提问:1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2自由落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公式;3自由落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适当讨论)。 由学生回答可知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为,由于物体的位移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从到)内,速度变化不大,可以用平均速度作
3、为时的瞬时速度的近似值,即=显然,越小,与越接近,当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就无限接近时的瞬时速度由此,令,如果平均速度的极限存在,就把它定义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即=总结规律:对于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可由以下式子求得:引例2 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 提问:1什么叫做圆的切线?2一般的平面曲线的切线怎么定义?(适当讨论)定义 设点是曲线上的一个定点,在曲线上另取一点,作割线,当动点沿曲线向点移动时,割线绕点旋转,设其极限位置为,则直线称为曲线在点的切线如右图所示设曲线的方程是,记点的横坐标为,点的横坐标为(可正可负),平行轴,设的倾角为,则的斜率为显然当点沿曲线无限趋近于点时(这时,也趋近于
4、的倾角,这时切线的斜率综上两个引例的结论可知,虽然这两个问题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不同,但是它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求得所需结果,由此引出导数的定义。二、导数的定义1导数的定义。定义 设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在点处有增量(点仍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有增量如果极限存在,则称函数在点处可导,并称此极限值为函数在点处的导数记作,也可记作, 或 即=这时就称函数在点的导数存在,或称函数在点可导;如果极限不存在,则称函数在点不可导。2由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设函数,求该函数在处的导数的步骤:l 在处给定l 求增量l 算比值 l 取极限例1 已知函数,求。解 在处给定(1)求增量(2)算比值(3
5、)取极限因此,=23几点说明。1)函数在点处的导数也称为函数在点处对自变量的变化率。2)当极限与存在时,分别称它们为的左导数与右导数,记为与。且存在当且仅当与都存在且相等。(利用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理解)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就是导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即=。(通过例1中改变值的改变进行说明)4)如果函数在,内每一点处可导,则称函数在区间,内可导显然导数值也是的函数,我们称它为函数的导函数,今后在不会发生混淆的情况下,也简称导数记作,或,即=讨论:函数的导数是什么?(结论:)思考:函数的导数是什么?(结论:)拓展:函数的导数是什么?(结论:)如,等。5)如果函数在,内可导,且在点右导数存在,在点右
6、导数存在,则称函数在闭区间,上可导。三、导数的几何意义由引例2的分析可知导数的几何意义为:函数在点的导数 表示曲线在点,的切线的斜率。因此有l 当函数在点处可导时,曲线在点,的切线方程为l 曲线在点,的法线方程为l 如果在点连续且导数为无穷大,则曲线在点,的切线方程为;法线方程为例2 求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和法线方程。解 因为,所以于是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即曲线在点(1,1)处的法线方程为即四、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定理如果函数在点处可导,则在点处必连续注:如果函数在点处连续,在点处未必可导。*例3 证明函数|在点连续,但不可导。证明在处,|-|,因此|=0所以函数 |在点连续。又
7、xyo而因此 不存在,所以函数|在点不可导。注:出现尖点不可导。 本堂课小结:主要内容:两个引例;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重点:1导数的定义;2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3导数的几何意义。难点:1导数的定义;2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第二节 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教学内容】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求导法则;求导法则应用举例。【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与理解导数的基本公式与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并能熟练应用。【教学重点】1导数的基本公式;2四则运算求导法则。 【教学难点】公式的应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进程】 一、导数的基本公式提问:1导数可以由哪一个极限式子表示?
8、 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有哪几步? 3导函数与函数在某点导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例1 求函数且的导数。解 由此得到特别1罗列导数基本公式。 (为任意常数); (为实数);,特别:;,特别:; ; ; ; ; 。注:要求学生默记约5分钟。2分析部分基本公式特征。课堂练习:在下列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函数使等式成立:1)= ; (答案:0)2)= ; (答案:)3)= ; (答案:0)4)= ; (答案:)5)= ; (答案:0)6)= ; (答案:)7)= 。 (答案:)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定理 设函数与在点处可导,则它们的和(差)函数在处也可导,且也就是说:两个可导函数代数和的导数等于各个函数导
9、数的代数和。推广 有限个可导函数代数和的导数等于和个函数导数的代数和,即例2 已知,求。解 例3 已知,求及。解 定理 设函数与在点处可导,则它们的积函数在处也可导,且。此结论也可以推广到有限个函数的积的情形如推广到三个函数乘积的情况为推论 (为常数)例4 已知,求。解 。例5 已知,求解 例6 已知,求。解 定理 设函数与在点处可导,且,则它们的商函数在处也可导,且推论 。例7 已知,求。解 例8 设,求。解 。即 例9 设,求。解 即 例10求的导数。解例11求的导数。解例12求的导数。解因为,所以例13求的导数。解因为,所以说明: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除了直接应用公式外,有时需要将表达适当变
10、形后再应用公式。课堂练习:1推导公式与。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本堂课小结:主要内容: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重点:1导数的基本公式;2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及其应用。难点:1四则运算求法则的应用作业:第三节 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求导法则【教学内容】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的求导法则;对数法求导。【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求导法则,会熟练地求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导数,会用对数法求导。【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隐函数求导法则。【教学难点】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隐函数求导法则。【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进程】一、
1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引入:引例1 设,求。解法一 =解法二 可看作是由与构成的复合函数。(通过提问写出复合函数的分解)因此引例2 设,求。解法一 解法二 可看作是由与构成的复合函数。(通过提问写出复合函数的分解)因此=分析:上面两个引例虽然所求导数的函数不同,但他们具有共同点。解法一是应用我们已学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而解法二是通过复合函数分解以后进行求导,并且两个解法的结果是相同的,由此我们联想是否复合函数都可以用解法二的方法进行求导。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下面给出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定理设函数由与复合而成,如果函数在点处可导,函数在对应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点处可导,且或 即:复合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导数 微分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