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资源与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
《移动学习资源与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学习资源与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学习资源与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综述移动学习资源与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综述一、 前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也加快了教育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远程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有线通信技术的成熟,使得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促使远程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功。随着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了远程教育中研究和应用的趋势和热点。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称M一Leaming)是数字化学习(E一leaming)和无线通信技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它
2、是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为学习工具,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来传递教学信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l2。它具有灵活性、高效性、交互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点,可以给学习者带来随时随地随身进行学习的全新感受。智能手机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它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具体、理想的广域或区域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应用。因此,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和系统设计开发,对移动学习的发展、学习社会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二、 主题(一)关于移动学习的界定及内涵通过对移动学习相关文献的调研,了解到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研究。移动学习起源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
3、克利分校的研究项目,近年来其发展速度出人意料。国际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 )在2000年庆祝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的学术报告中首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介绍到中国。移动学习,在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 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进入这个领域。【1】目前,关于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众多定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移动学习。国内外较权威的定义有:(1)芬兰的TelenorWAP移动学习 研究项目的报告中给移动学习定义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一种新型学习方式。(2)Alexzander Dye等人在它
4、们的题为Mobile Education-aglanceat the future的文章中对 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3)PaulHarris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 的交点,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4)Chabra和Figueiredo 的定义: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5)ClarkQuinn从技术的角度对移动学习作了这样的定义:移动学习是通过I
5、A(Information Applications)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6)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给移动教育的定义是: 移动教育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2】【3】【4】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5】Sun公司的e-learning专家Michael Wenger针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移动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传统学习中印刷课本同样
6、能够很好的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而移动学习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由此可见,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在现在提出,它必须与传统学习相区别开来,否则将失去它的意义。 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 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者如Quinn所说的IA设备。Sari
7、ola等人在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对移动学习实现的设备从特征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分析: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mobility),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根据Sariola等人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IA设备主要是指WAP蜂窝电话、PDA和混合设备(指混合了移动电话的语音功能和PDA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类型的设备。根据当前对移动学习研究与界定,可以发现,移动学习应至少包括以下四项要素:移动的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
8、、与移动网络相连接、在移动的情境中开展学习。【6】以上对移动学习的定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移动学习的特点和内涵。有这样的界定之后,我们对移动学习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给移动学习下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在已有的众多的定义中,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移动学习进行阐述。那么就如何给移动学习下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呈现微型学习内容,并利用片段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二)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有关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项目, 并于同年由国际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
9、)在2000年庆祝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的学术报告中将移动学习的概念介绍到中国。2001年12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做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我国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正式开始。目前,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在国内外正在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一) 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1. 移动设备应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M-Learning这一新名词刚一出现,很多针对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就随之展开了,这些研究从认知和教学角度出发,考查移动设备应用于实际教学和学习的可行性。一些研究者以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来检验移动设备在辅助学习者进行阅读时的有效性,另一些研究者
10、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论证在何种学习情境下使用移动设备最为有效。大多数研究者表示,PDA和WAP手机等移动设备只是目前在学习手段上的一种扩展,它们不能够替代现有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适合使用移动设备。 2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试图将WAP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中, 希望为学习者和教师创建一个可操作的移动学习环境, 从而使学习者和教师能够通过WAP手机或smart phone随时随地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3.短信息服务。由于短信息服务在使用上的广泛性,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英国Kingston大学进行了评价短信息服务应用于教育
11、教学有效性的实验。根据实验需求他们开发了一套短信息服务系统, 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4.WAP教育站点的建设。英国Ultra lab根据M-Learning计划的研究目标, 通过分析1624岁的欧洲青年人的学习特征,开发和建立了支持移动学习的WAP教育站点。由于WAP教育站点对移动学习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大学陆续建立了自己的WAP教育站点,这其中有一些典型例子,如:美国的Griffith大学和Minnesota州立大学,加拿大的NAIT等。5.与终身学习、PBL和协作学习等的结合。芬兰的Tampere大学针对协作学习开发出了被称为X Task的移
12、动学习系统,它能够支持台式电脑和PDA设备的访问, 包含多项支持协作学习的功能,如电子邮件、聊天、讨论区和概念地图等。【7】(二)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成果1.移动教育解决方案征文和立项项目。教育部于2002年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着手进行了一些移动教育研究项目;我国有关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向教育部高教司联合申请的“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己经立项。2.移动教育实验室和移动网站的建设。2001年5月北京大学建立起了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 其研究开发了三个版本的教育平台和语义网络平台,利用语义web技术提高教育服务平台的智能性,建立多功能的教育服务平台。高校可基于GMS网
13、络和移动设备平台,利用短信开展移动教育,也可基于GPRS平台,开发适合多种设备的教育资源。3.英语移动学习。新浪短信频道与新东方英语教育在线联合推出了“新东方移动英语课堂”,即直接通过手机发短信形式为在职人员等手机用户提供英语学习资源; 中国外语教育网(. cn)以浙江大学为依托,面向全国大中小学教师建立了英语教学资源库,打造全新的手机付费平台。【8】(三) 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在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理解基础上,我们再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对以“移动学习”为关键词所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时间维度看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的趋势, 通过文献检索所得到的与移动学习相关的论文共
14、97篇,分别分布于2000年到2010年, 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 现代教育技术和中国电化教育对移动学习关注较多, 分别达到了33篇和24 篇。通过分析我们得出, 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06年出现了一次拐点) , 这表明移动学习在我国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图1国内教育技术七个主要刊物每年发表文章统计参照Reeves TC 的教育技术研究分类框架, 笔者对2000-2010年在教育技术领域七个主要刊物中有关移动学习方面的论文, 按照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分别进行了统计。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 通过对2000-2010年间各种研究目标的论文数量进行了
15、走势图分析(见图2), 我们可以看出: 十年来, 理论研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状态, 并高于其他类型的研究; 开发研究和实证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紧随理论研究之后; 解释性研究和评价研究的论文非常少; 而后现代研究的论文几乎没有。 图2 2000-2010年移动学习论文研究目标分析图通过对移动学习相关论文的研究目标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中, 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实证研究三种合计占论文总数量的83. 43%, 分别为35. 05%、25. 80% 和22. 58%; 解释研究和评价研究次之, 分别占到了7. 22%; 后现代研究几乎没有。理论研
16、究的论文之所以处于领先地位, 这跟移动学习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 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实际上是移动学习在我国只得到了小范围的应用, 故还是理论研究的最多。其次才是开发研究和实证研究, 然而二者的差别不大,这说明, 大家在关注技术的同时, 也在试图将移动学习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解释性研究只是在开始几年内受到关注, 且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评价研究是在最近几年受到了关注, 人们在试图进行移动学习的同时, 也开始关注它的绩效问题, 但数量较少。 图3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目标分类统计图从大量文献研究中发现,虽然国内移动学习的的发展势头良好,但
17、关于移动学习的的研究人处于以理论定性研究的初级阶段,为了是移动学习真正应用普及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中来,我们就得去认清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1. 对于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研究目前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研究的文献很多,陈明明在移动学习资源创设与评价探究一文中指出:移动学习资源与网络学习资源均被视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一种类型,但较网络学习资源而言,移动学习资源又有其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移动学习资源主要是学习者通过移动电话、PDA等移动设备浏览访问的,其呈现形式简洁、概括性较强。(2)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很强,对学习内容的获取比较随机,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学习 资源 应用 模式 研究 文献 综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