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五龙山至马湾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丹江口市五龙山至马湾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江口市五龙山至马湾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地处湖北省丹江口市,路线起点位于丹江口市与老河口市交界处五龙山,起点桩号K0+000(302省道桩号K41+428)。路线起点沿原有302省道向西至陈家港二组,在此处修建929米的丹江口汉江公路大桥跨越汉江至东岸与丹沈路平面交叉(此桥位于本项桩号K1+317.5-K2+246.5处,桥长767米,桥头接线162米,全长929米。已于2012年11月另行申报,本次报告未计入里程、工程数量及投资估算),向西经潘家岩村、三官殿至K6+600处,路线转向西北方向沿水源路至路线终点丹土一级公路起点水源大桥桥头处马湾,终点桩号K8+096.592,总体走向由东向西。本项目房屋拆迁总量为
2、1203平方米,工程共计占地17.01hm,其中永久占地为16.22hm,临时占地为0.79hm。其中占用耕地1.39hm、林地0.36hm,草地1.76hm。耕地以旱地和水浇地为主;林地占用主要为沿线林地,占用较少。工程土石方总挖方量为10835m ,填方2841 m,利用方2841m,无借方,弃方为7994 m。工程总投资4922.26万元,其中环境保护总费用432.12万元,占总投资比例8.8%。计划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建成,建设工期18个月。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丹江口市五龙山至马湾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丹江口市公路管理局;建设地点:湖北省丹江口市;建设性
3、质:改扩建;2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2.1生态(1)陆生植物资源项目属改扩建工程,评价区沿线居住人口较多,受人类干扰比较严重,评价范围植物资源不丰富,以次生植被为主。评价范围植被类型多为地区常见物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林地、灌丛和灌草从,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和栓皮栎;主要栽培植物种类为玉米、水稻、小麦和油菜等。(2)陆生动物资源评价范围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不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14目24科35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3科7种,爬行动物1目3科5种,鸟类6目12科14种,兽类6目6科9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其中两栖类5
4、种,爬行类2种,鸟类8种,包括中华蟾蜍、泽陆蛙、棘胸蛙、中国林蛙、粗皮姬蛙、王锦蛇、黑眉锦蛇、白鹭、雉鸡、大杜鹃、金腰燕、棕背伯劳、大嘴乌鸦、画眉和大山雀。2.2声环境五龙山、陈家港二组、黄家港、和姚湾临现有道路,属4a类区,昼间等效声级为70.972.0dB(A),夜间等效声级为56.458.2dB(A),昼夜环境噪声监测值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根据调查,敏感点现状噪声超标是有既有道路交通噪声造成。目前现状道路路面较差,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大。2.3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表明:安乐河COD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主要由于周边生
5、活污水未经集中处理形成的面源污染所致,其他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4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内SO2、NO2、TSP监测浓度均没有超标情况,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 生态(1)生态环境影响拟建公路占用林地约0.36hm2,主要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栓皮栎林等次生林,主要分布在拟建道路两侧山坡及河道附近。由于沿线占用的均为次生林,在评价范围、沿线地区均有分布,林中植物都为沿线地区常见种,公路建设不会改变沿线地区林地结构,不会造成林中植物种类数量的减少,对沿线
6、地区植物种质资源不会造成影响。同时,公路建成后,道路绿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公路建设造成的林地损失。本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改建,受道路车辆行驶干扰,大部分野生动物已经适应了这种生境,不能适应的都已迁徙到其它地方,且项目区域类似生境广泛分布,故公路营运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2)生态保护措施项目占用耕地1.39hm2,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应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补偿,由建设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按实际用地面积缴纳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公路占用林地的,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先与林业管理部门联系,协调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及其它施工临时占地
7、等问题。施工前后可以实行异地补植的应进行异地补植,不能补植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经济补偿,对上述植被生物量损失进行补偿。公路绿化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树种、草种的选择应对各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经过详细的调查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工程临时设置的取土场等占地场所应配置防护设施,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若堆放在桥位附近,应在堆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沿线水体,影响水质。工程完工后,做好临近水体施工场地、弃渣场等场所生态恢复措施,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沿线水体的污染,减少对水生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涉水桥梁施
8、工应安排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油污水,以及施工场地生产废水严禁排入河流。3.2 声环境(1)基础施工阶段和路面施工阶段中,路面破碎机工作噪声最大,昼间距施工场地60m外,可达到75dB(A)标准限值;夜间超标严重,距施工场地200m外,超标9dB(A)。公路沿线共9处敏感点,多为集中居民点。上述居民点均分布在公路两侧8200m范围内,因此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将对其造成不同程度影响。(2)营运期营运期根据预测,陈家港二组、黄家港、三官殿街道办、姚湾、杨家沟、李家岗等城镇集中居民区,近中期昼夜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范围010.56dB (A),公路对高层建筑物的噪
9、声贡献值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五龙山、潘家岩村为乡村居民点,近中期超标03.87 dB (A)。(3)噪声防护措施施工期合理进行施工布置,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在距线位较近且受施工影响较重的敏感点的路段严禁高噪声施工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营运期针对本项目为一级公路,道路不封闭特点,评价提出对车辆行驶采取局部敏感路段考虑适当控制车速、严禁鸣笛,对零星分布的超标居民点采取设置通风隔声窗措施,对城区路段超标居民点可结合城市规划,改变临街建筑物功能。3.3 地表水环境(1)水环境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0、。生产废水设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设化粪池处理后农用,对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项目涉水桥梁基础施工废水对其水质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围堰施工工艺,桥墩基础施工对水质影响有限。(2)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后农用,生产废水处理后排放或回用;跨河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进行,以减小污染水质;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工作,定期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桥梁桥墩基础开挖的淤泥运至岸边指定的位置堆放,不得随意弃置,避免形成局部水土流失及造成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增加;套口中桥防撞设计等级,在
11、两端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防止桥面事故造成车辆直接坠河;在套口中桥设置桥梁径流收集系统。3.4 环境空气 灰土拌和站下风向150m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日均值0.3mg/m3。其它作业环节产生的TSP污染一般可控制在施工现场50200m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符合二级标准。 施工材料运输和装卸将对沿线带来临时性的TSP污染影响,下风向150m处超过二级标准。 沥青拌和设备应采用封闭式装置,配备消烟除尘装置后,能满足达标清洁生产的环保要求。 根据类比资料,公路两侧区域20m以外的NO2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3
12、.5 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影响(1)本项目均位于丹江口市区,区域内人口较密集,劳动力富余。项目的建设,将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将促进项目区内经济的大力发展,诱发相关行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随着出行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区域劳务的输出,增加外出就业的机会。(2)本项目的建设直接影响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周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公路将会沟通区内的村镇,可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可增强对社会投资者吸引力,可进一步缩短城乡时空距离、缩小城乡差距,从而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3)随着丹土一级公路的建设,将导致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干扰的现象日趋严重,
13、现有城区道路的交通供给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本项目建成后将提高现有通行能力、加快运行速度,将有效改善原有孟土路、城区次干的交通拥挤的状况和运输条件,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但项目占地和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公路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影响,施工及道路占地使部分农户耕地减少、拆迁对居民带来的不适影响、道路施工对居民出行的造成不便。3.6 公众参与3.6.1公众参与的目的(1)让公众了解项目建设的目的、规模、建设地点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可能对公路沿线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及拟采取对策和措施,让公众对其发表意见,以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2)通过当地人对长期居住、生活环境的亲身体验
14、和直观感受的征询结果,可帮助分析该地区污染环境特征和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质量水平,以反映环评的客观程度,保护公众的切身利益;(3)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到的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生活物资价值等资源较为熟悉,用公众参与的形式,邀请他们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措施的确认,了解他们的要求,可使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更加切实可行,更加有效;(4)使公众有机会参与决策项目的建设可行性与否。3.6.2调查实施3.6.2.1调查范围此次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主要为拟建公路沿线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3.6.2.2调查内容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公众对拟建工程的了解程度; 2、公众认为拟建项目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的
15、经济发展;3、公众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是否满意; 4、公众认为该项目所在地的位置是否合理; 5、公众认为本项目对周围环境带来最突出的环境影响是什么; 6、公众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7、公众对拟建工程最关注的问题; 8、公众是否了解工程拆迁补偿政策; 9、公众对本拟建项目的态度; 10、公众对本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建议。3.6.2.3调查方法本次公众参与采用言谈、通信、问卷、网上公示等方式收集公众对该路段建设的意见、要求和建议,以走访和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的形式为主,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项目建设单位和各方面的积极配合。2013 年9月,在拟建工程周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丹江口市 龙山 至马湾 一级 公路 扩建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