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水利扶贫规划.doc
《XX县水利扶贫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水利扶贫规划.doc(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水利扶贫规划(20112020年)XX县水利局XX省XX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二月目 录前 言- 6 -1 基本情况- 9 -1.1自然条件- 9 -1.1.1自然地理- 9 -1.1.2水文气象- 9 -1.1.3地质- 10 -1.1.4土壤与植被- 11 -1.2社会经济- 13 -1.3水利发展现状- 13 -1.3.1河流水系概况- 14 -1.3.2水利工程现状- 15 -1.4贫困原因- 26 -1.5水利发展现状综合评价- 27 -2 规划总体思路- 31 -2.1规划思路- 31 -2.2指导思想- 32 -2.3基本原则- 32 -2.4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33
2、 -2.5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33 -2.5.1 总体目标:- 33 -2.5.2 具体目标和任务:- 33 -3 工程规划- 36 -3.1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36 -3.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36 -3.1.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36 -3.1.3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37 -3.1.4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37 -3.1.5新建灌区工程- 38 -3.1.6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38 -3.1.7农村河道治理工程- 40 -3.1.8小水电代燃料及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40 -3.1.9水利血防工程- 43 -3.2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
3、 44 -3.2.1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44 -3.2.2XX县城防洪工程- 46 -3.2.3中小河流治理- 47 -3.2.4沿江洲滩圩垸治理工程- 47 -3.2.5千亩以上圩堤达标- 48 -3.2.6新建及更新改造排涝泵站- 49 -3.2.7华阳湖通江涵闸及对排湖泵站- 54 -3.2.8山洪灾害防治- 55 -3.2.9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55 -3.2.10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57 -3.2.11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及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建设- 61 -3.2.12其它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61 -3.3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建设- 61 -3.3.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规划- 6
4、1 -3.3.2水资源保护工程规划- 63 -3.4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 66 -3.4.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预防监督- 66 -3.5水利行业能力建设规划- 68 -4 水利改革与管理- 70 -4.1水利改革与管理现状- 70 -4.1.1水资源管理体制现状- 70 -4.1.2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状- 70 -4.1.3人才队伍现状- 70 -4.2水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71 -4.3水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75 -5 规划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 78 -5.1项目投资匡算- 78 -5.2规划实施安排意见- 79 -5.3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80 -6 保障措施- 82 -6.1加强组织
5、领导,落实各级责任- 82 -6.2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 83 -6.3积极筹措资金,提供政策扶持- 83 -6.4科学制定规划,抓好前期工作- 84 -6.5深化改革,统筹城乡水利管理- 84 -6.6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行业建设- 85 -6.7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85 -附 表- 86 -前 言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正式启动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1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和今
6、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部署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中央颁发的扶贫纲要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扶贫工作的重点工作任务,即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着力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加强扶贫开发国际交流合作,并将罗霄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六盘山区、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等11个集中连
7、片特殊贫困地区和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水利扶贫要在进一步完善定点扶贫、试点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格局的基础上,以11个特困地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扶持建设小微型水利设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饮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等建设任务。XX县属于上述11个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之一的大别山区,是国家首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将扶贫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8、紧紧围绕“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的扶贫工作目标,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群众创业渠道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落脚点,大力开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社会帮扶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进程。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XX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水利、交通等一揽子民生工程的实施,让XX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和谐之路。尽管进步很快,但地区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同周边县份比、同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受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仍有贫困乡镇19个,主要集中在山区、丘陵
9、和沿湖等集中连片特因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全县发展的瓶颈,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仍是广大农村的基本现状。尤其是洪、涝、旱灾害频发,水利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实施水利行业扶贫,加快XX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水利发展差距,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部决定把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任务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重点区域,突出加强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力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新跨越,为实现扶贫
10、开发总体目标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因此,为全面加强XX县水利行业扶贫工作,明确新时期水利扶贫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主要措施,科学指导今后一段时期XX县水利的扶贫工作,编制XX县水利扶贫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本规划以已有和正在编制的水利专项规划和建设规划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变化,从农田水利、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水利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水利扶贫规划,提出今后510年XX县水利扶贫建设主要任务规划。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
11、安全和生态安全。规划共六章,明确了XX县水利扶贫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投资测算,提出了规划保障措施。XX县水利扶贫规划总投资为:136.0877亿元,其中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为49.2763亿元。1 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1.1.1自然地理XX县位于XX省的西南部,位于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东经115022至116035,北纬29047至30026之间,南濒长江与江西省的彭泽、湖口县隔江相望,西北和湖北省的黄梅、薪春县接壤,东北与本市的太湖、望江县毗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
12、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中南部有龙感湖、黄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南部为冲积平原。县域南北长约71 km,东西宽约67 km,境内按地形分山区、丘陵区和洲(圩)区,总面积2394km2,其中山区面积421km2,丘陵区面积850km2,洲(圩)区面积为356km2,江、湖水面面积767km2。1.1.2水文气象XX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分布因地形而异,自山区向圩区逐渐减少,山区钓鱼台水库测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5mm,丘陵区XX(王屋)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323.1mm,圩区下仓埠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237mm。降雨在
13、年际分布上极不均匀,XX(王屋)测站丰水年的1954年最多为2266.7mm,枯水年的1978年最少为920.1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748.1mm,最大日蒸发量7.9mm。境内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12.5。不同深度土壤的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77,最大年为79(1977年),最小年为72(1966年),各月之间变化幅度,在7280之间,4、6月为最高,达81,10、12、1月为最低,仅7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3.7小时,最多的年达2317.1小时(1962年),最少年为1730.8小时(1975年)。多年平均风速为3.1ms。四
14、季变化不大,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7月多南风。一年中以三月大风最多,最大风速17ms,大风多为东北风。年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多年平均无霜期247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XX县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以及低温冷冻等。1.1.3地质XX地质构造属于淮阴地质古大陆向南京拗陷过渡地带的大别山山脉东部末端。对本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中山主要由古生代浅变质岩系的花岗片麻岩组成;低山由浅变质岩系的云母片
15、麻岩各种斜长片麻岩、间夹磷矿石组成;丘陵区主要由侏罗纪的泥质页岩、紫色砂页岩、凝灰岩、砂砾岩组成,并夹有条状石灰岩,岩性复杂,母质类型多;岗地由第四纪的红色粘土、磷矿石、条块石灰岩、紫色砂砾岩组成;冲积平原母质来源质系花岗片麻主要岩云母等岩风化物,经流水夹带河流沉积,含有石英砂、长石类的黄沙及云母片等矿物发育而成;沿湖洼地平原由第四纪红土或下蜀系黄土物质组成;长江冲积平原由长江冲积物发育而成。XX县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一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其中潜水富水等级划分为水量丰富的、中等的、贫乏的、极贫乏的四种。水量丰富的分布于沿江平原及河谷中,赋存于全新
16、统晚期冲积层、砂砾层内;水量中等的分布在河漫滩或I级阶地中,含水层由全新统冲积砂层、砾石层组成,厚度5m10m;水量贫乏的主要分布于二郎河河谷中下游,由全新统冲积层、上第三系砾石层及下更新统下部砂层组成,分别组成、级阶地,多构成潜水或微承压水,二郎河一带含水层埋深7.2m11.3m;水量极贫乏的分布在侏罗系第三系组成之盆地的丘间小河谷及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坡积裙内,出露面积小,边界和底部基本为不含水的“红层”,缺乏充分的补给。含水层主要岩性是砂及砾石层。承压水水量中等的分布于岗窑等地更新统组成级阶地中。含水层顶板埋深10m左右。水量贫乏的主要分布于全新世湖成因的湖滩地带。岩性为亚粘土,含泥粉细砂、
17、砂砾层等组成,厚25m30m,0.7m9.0m为含水层。水量极贫乏的总厚度20m,含水层顶板埋深10m。二是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其中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震旦至寒武系碳酸盐类岩石中,有的地段泉水成排露出,皆为上升泉。水量中等的主要岩性为下三叠统灰岩。岩溶现象较集中,有溶洞、暗河、石芽等。碳酸盐岩,碎屑岩裂隙溶洞水,水量中等的主要分布于XX群片麻岩,片岩中,其间夹有大理岩。钻孔涌水位量多在100m200m标高。三是基岩裂隙水。其中一般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上太古界大别山群片麻岩中,富水性分水量中等的水量贫乏的两个等级。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变质岩系组成的丘陵地带,分为水量很贫乏的和极贫乏
18、的两个富水等级。1.1.4土壤与植被全县土壤分为红壤、黄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6大类,12个亚类,50个土属、92个土种。红壤土类有黄红壤、红壤性土2个亚类,11个土属,18个土种。18个土种为本县地带性土壤,分布极为广泛,从西北部的陈汉、二郎、凉亭低山丘陵至长铺、许岭、九姑、佐坝的沿湖丘陵、岗地,均有分布。海拔高程一般在25400m,面积为65.7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1。黄棕壤类分粘盘黄棕壤、山地黄棕壤2个亚类,3个土属,5个土种。它分布在柳坪、北浴、陈汉、隘口、趾凤等海拔300450m以上的中低山区,沿湖丘陵、岗地也有零星分布。面积15.2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
19、.29。潮土土类只有灰潮土1个亚类,5个土属,11个土种。它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湖和湖滨地带,为洲地平原和河谷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面积为26.0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75。紫色土类只有酸性紫色土1个亚类,3个土属,3个土种。它集中分布在河塌乡一带。低山丘陵及沿湖岗地也有出露分布,面积1.9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8。石灰(岩)土类有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两个亚类,3个土属,4个土种。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低山区和东部丘陵岗地,面积有3.16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3。水稻土土类有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侧漂型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此类土为XX县主要耕作土壤,在各种地貌类型上均有分
20、布,海拔100m以下的岗丘地带和湖滨平原较多。面积为41.5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7.12。XX县受气候、土壤、地貌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山地、湖区水域以自然植被为主,平原、圩畈区以栽培植被为主。1978年以来,推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林业“三定”政策,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绿化荒山,实行平原绿化、退耕还林、停垦还林,发展经果林,引进新树种,全县植被面积增长较快。中山植被在海拔800m以上,以黄山松、华山松为主,杉树次之,伴有麻栎、槲栎、茅栗及枫香等形成松栎针叶、润叶混交林。低山植被在海拔400800m,自然植被以常绿针叶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其特征。丘岗植被在海拔
21、100500m,以北亚热带常绿针叶阔叶和落叶阔混交林为主。平原湖河圩畈植被以乔木层、灌木层较少、草木层较多。村庄、河、渠、塘、堰、湖边,多为马尾松、杨柳、苦楝、桑、泡桐、梧桐、香椿、臭椿、柑桔等为主要树种。旱地、水田有草本植物,沼泽有水生植物。栽培植被有大田作物、经济林和果林及其它经济作物。大田作物中水田以各种稻类和红花草为主,旱地以棉花、小麦、大麦、荞麦、豆类、花生、芝麻、山芋、玉米、油菜、马铃薯等,以及各种蔬菜为主。经济林和果林,在山地丘陵,人工栽培有落叶经济林、常绿经济林。1.2社会经济XX县属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处于长江经济开发带和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地区,又是XX省“一线
22、两点”率先开发开放战略布局重点地区,也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按2010年统计资料,全县行政区划为9个镇:孚玉镇、复兴镇、许岭镇、下仓镇、二郎镇、凉亭镇、破凉镇、汇口镇、长铺镇,13个乡:北浴乡、柳坪乡、陈汉乡、隘口乡、趾凤乡、河塌乡、佐坝乡、五里乡、高岭乡、程岭乡、九姑乡、千岭乡、洲头乡,17个居委会,191个村委会。总人口82.9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249万人,贫困人口5.06万人。耕地面积72.143万亩,其中水田48.36万亩,旱地23.783万亩。国民经济生产总值90.7961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29.2108亿元、37.0126亿元、24.5727亿元,三次
23、产业的比例分别为32.17:40.76:27.06,财政收入2.7344亿元。全县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为辅的农业县,以此为依托,其他产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农作物以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种植为主,山芋、芝麻、花生、豆类、玉米、高梁等均有少量种植。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7.4358万吨,棉花总产量28802吨,油料25.2598吨。工业及乡镇企业生产主要是煤炭、化工、纺织、食品、机械加工、交通运输等。1.3水利发展现状1.3.1河流水系概况一、总体概况全县境内有63km的长江干流同马大堤(上起汇口镇归林村,下至复兴镇王营村出县境)、华阳河流域二郎河和凉亭河两大支流、皖河流域(XX23
24、km2)的新民河支流。二郎河和凉亭河两大河流均发源于本县境内的大别山区,分别汇入龙(感)湖和泊湖。境内湖泊有4个,自西向东依次为: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统称为华阳河湖群。二、华阳河流域华阳河流域发源于湖北省武穴市横岗山,西起湖北省武穴市盘塘,东至望江县合成圩东堤和新开坝,北接皖河流域的长河、武昌湖,南临长江与江西省、池州市隔江相望,地跨皖、鄂两省。华阳河流域总面积5511km2,其中XX省2958km2(XX县占80%,其中山区421km2、丘陵区827km2、圩湖区1123km2),湖北省2553km2。地形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流域中部由港道连接着众多的湖泊,将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水利 扶贫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9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