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
《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9月目录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2(一)项目建设任务简介3(二)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情况3(三)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6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及成效6(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6(二)师资队伍建设9(三)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12(四)教学基本条件建设15(五)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18(六)教学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创新20(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23(八)对外交流与合作25(九)学校文化建设26(十)其他27三、重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30(一)专业建设成效30(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33(三)已取得标志性成果35(四)
2、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37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40(一)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贡献40(二)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贡献41五、示范与辐射成效42六、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44(一)项目建设预算资金到位情况44(二)项目建设预算资金执行情况44(三)项目建设预算资金使用效果45七、资金管理情况与存在问题46(一)项目资金管理情况46(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48(三)未完成资金说明48在教育部、财政部和辽宁省教育厅、财政厅、交通厅的全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我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认真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
3、作,已经圆满地完成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以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十年探索与实践获得全国第六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代表的突出建设成果,在辽宁省以至全国交通同类院校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现根据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年度28所立项建设院校验收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对我校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成效进行全面总结。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教高200614号),2006年12月,我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教高函200632号)。20
4、07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的批复”(教高厅函200728号),我校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正式获批准实施并开展建设工作。(一)项目建设任务简介 我校的示范校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改革为重心,积极探索具有辽宁交专特色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培养与职工培训相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并解决高职院校从类型发展到类型确立过程中面临的“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建设内涵”、“如何独具特色”
5、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凸显特色”的问题。 我校重点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等5个专业建设项目,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交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数字化校园及多媒体教学条件建设等4个相关建设项目,同时进行校园综合治理和实训中心厂房改造与扩建。(二)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我校完成了90%以上的示范校建设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止2009年9月15日,对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
6、书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在全部166个三级建设任务中,153个已经完成,13个因受各种外部条件制约未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但基本完成,目前在加紧实施并确保在近期完成,全校示范校建设的综合完成指标为92.17%。 1专业建设方面。完善18个实训中心、新建14个实训中心(室),同时完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有效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23人,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71名,打造了8个优秀教学团队,形成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并重的、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了道路工程技术等53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特色教材51部,其中13部已经
7、出版,其余正在出版印刷中。形成教学课件59个,开发教学软件37个,进行交通行业特有职业(工种)标准编制等22个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形成以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符合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2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方面。新建汽车实训中心8100平方米,机加实训中心12017平方米,国际交流中心14980平方米,学生餐饮中心12567平方米,塑胶运动场19800平方米,体育场看台1500平方米。完成13000平方米路桥综合实训场地的改扩建工程,完成1062平方米信息采集与自动化仓储中心的改扩建工程。 3制度建设方面。我校于2008年1月实施了新一轮的人事制度改革,完成校内二级机构改革和全员岗位聘
8、任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提高办事效率,精简党政管理二级机构,重组教学二级机构;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实施全员岗位聘任,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以专业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行系主任领导下的专业主任负责制。2008年5月实施了新一轮的分配制度改革,校内岗位绩效津贴实行总额包干,系(部)自主二次分配,在分配和考核上实现了校系(部)两级管理。完成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等四项学生管理办法,夯实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基础。深化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使我校学分制学籍管理更加完善成熟。引进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使教育教学相关部门建立起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质量观。 4校园综合整治方面。封闭原有穿越校园的建设南二
9、路,实现了学校南、北校区的统一,校园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投资510万元建成的以中国地图为框架、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的青年园和投资431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这两项工程的完成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为师生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地。 5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方面。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的社会培训能力显著提升,由原来年平均培训6000人次上升到年平均培训10000人次以上,实现了在校生人数与培训人数比1:2。截至2009年9月,建设期间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7826人次。在全省共建立13个教育培训站,方便全省交通系统内职工的教育培训。依托教学系部、技术研究所和校内实训基地三
10、位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完成行业上岗资格证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万余人次。 道路与桥梁研究所先后完成了国道、省道、城市道路及县乡公路的桥梁普查、旧桥检测与加固设计任务,累计总里程1720公里,服务合同款达520余万元;公路试验检测中心向我省公路工程项目派驻试验检测人员,提供优质试验检测服务;科杰公路工程监理公司承担省内多项重点工程监理工作,工程合同金额达到8340万元。(三)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我校示范校建设预算投入总资金为1318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500万元,省财政9000万元,学校自筹681万元。截止2009年9月15日, 项目建设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实际到账金额1318
11、1万元,资金到位率100%。资金实际使用11137万元,占计划的84.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已完成2642万元,省财政资金已完成8336万元,学校自筹资金已完成159万元。项目未完成资金总额2044万元,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未完成资金404万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后续资金180万元,其它未完成三级项目资金1355万元,已完成项目结余105万元。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及成效(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使用及管理我校依据示范校建设方案的要求,从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确定所需购买的教学仪器设备,同时兼顾所购设备实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设备采购过程完全执行政府采购的招标工作流程。各专业
12、制定了一系列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消耗,定期维护,确保使用性能完好,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投入4188万元购置了2568台(件)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龙门铣数控机床、全自动巷道式堆垛机、汽车全车电器系统性能模板、动态剪切流变仪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在教学实训中采用,提高了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训效果。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一批仪器设备补充了我校原有不足,使学生实训的分组率和设备使用率明显提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通过购置落锤弯沉仪、混凝土探伤仪、桩基检测仪等一系列先进的公路工程勘测及实验检测仪器设备,达到了交通部甲
13、级条件,学生可以完成公路工程所有检测项目的实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我校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进行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完善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新建14个实训中心(室)、完善18个实训中心、增加203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坚持“设备先进、技术前沿、功能完善”的建设原则,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区域性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汽车维修与检测实训中心分别与华晨宝马、德国巴斯夫、一汽丰田公司合作成立了宝马沈阳培训基地、巴斯夫
14、修补漆培训中心和丰田T-TEP学校,构建了“学校与企业培训机构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物流管理专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完成信息采集与自动化仓储中心和三个模拟实训室的软硬件建设,满足了项目课程、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训教学需要。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从112个增加至315个。学校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人力共享、资源共享,形成了校企共建,学生受益、教师受益、企业受益、学校受益的良好共赢局面。3顶岗实习管理创新我校各专业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并结合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采取和用人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毕业实习和
15、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各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保障机制、工作标准、实施流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各专业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日常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以及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顶岗实习协议书、顶岗实习任务书等一系列教学文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实训指导中心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短信平台、电话平台和网络平台三部分组成,具有技术支持、实训监控、信息采集、计划发布、调查统计等功能,加强了校内外指导教师、实训学生与家长间的沟通,方便了对实训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对加
16、强校外实训管理,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4实验实训制度体系创新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各专业改革了实验实训内容,精心设计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完善了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实验实训标准、实验实训考核标准和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实现了实验实训体系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构建了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基本单元的实训教学体系,并根据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职业资格标准,对学生在校三年的所有集中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将实训内容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与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配合,分阶段、分层次、工学交替地完成每学期约6周的集中实训教学任务
17、,同时编制了实训标准、实训指导书和实训考核标准等。专业教师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现代汽车维修仿真实训软件”在仿真实训室使用,不仅促进了实训教学效率提高和实训教学成本的降低,同时与改建的汽车基本技能实训中心、新建的汽车维修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构成“仿真模拟生产”三个层次的完整实训教学环境。(二)师资队伍建设1校内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建设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修订并完善了教学人员能力提升管理办法,以教师能力提升为重点,加大培养力度,在校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先后送培教师634人次,其中,国内培训421人次,国外(
18、含香港地区)培训80人次,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与顶岗实践133人次,示范校建设专业课程负责人及以上的骨干教师均具有国外培训经历。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完成1个月以上的企事业顶岗锻炼,并作为专业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学校注重发挥参加培训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求教师参加培训后提交相应培训总结,并通过校园网络的教师培训专栏、培训汇报会和讲座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分享教师培训成果,借鉴国内外成功高职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广泛讨论,达成共识,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示范校建设,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教师主动参与示范校建设,与专业教师一起研究如何实现基础课教学为专业
19、教学服务,将工程计算案例引入数学教学,将专业资料翻译引入英语教学,同时在“实用、够用”的前提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部分知识,并且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国内外各类培训,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3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8人,省级品牌专业负责人4人,省级示范专业负责人7人。仅2009年,学校取得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教师教学及教学改革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制定了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
20、法,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外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独立承担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含实践教学),同时为每名独立授课兼职教师配备1名校内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等方面予以指导,并通过参与兼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相互促进,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改革,共同参与示范校建设。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子”,为企业兼职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搭建了平台,同时有效地克服兼职教师在时间与学校授课时间的矛盾,促进了校企的深层合作。 3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体系建设通过
21、示范校建设,各专业逐步完善的教师能力标准,根据能力标准确定教师的培养方向,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专业主任负责制定本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各系负责制定本部门教职工能力提升计划。根据教师能力标准,系(部)负责对教师进行能力考核,并将能力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开展教师(或教师和学生组合)技能大赛活动,以及教改课程教学观摩等,促进教师技能提升。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职工考核办法,教职工考核实行校系(部)两级管理,由教学系(部)负责本部门教职工的考核工作,使考核结果真实反映教职工的工作表现,并通过系(部)二次分配,将考核结果与教职工的收入挂
22、钩,充分发挥了教职工考核工作的作用。(三)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是示范校建设的主体部分,我校以建设国内领先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手段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建立课程标准,设计实施方案,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开展考核方法与教学评价改革,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成果已经在教学中应用实施并得到检验。1. 课程体系构建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各专业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参考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课程构建经验,以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研究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体现鲜明
23、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各专业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合作企业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充分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订,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对公路建设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和论证,确定了学生必须具备工程勘察与路桥设计能力等五个核心能力,构建了“教学内容模块与项目施工过程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了“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的教学安排模式和“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相结合”实训体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从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出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
24、了以工作任务为基本单元“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2. 课程内容开发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各专业合理配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体现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跟踪产业领域的最新变化,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理论教学够用为度,实践教学逐级深化,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与将来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围绕着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和工程管理为支撑的13门核心课程,对应学生必须具备的工程勘察与路桥设计能力等五个核心能力,同时为学生毕业几年后担任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汽车维修技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职业岗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示范 建设项目 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8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