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ABC2400400AABC 1920-480BABC 2304384CABC2400400AABC 2880480CABC 2304-576BABC1600-400BABC 1920320AABC 2304384CABC1600-400BABC 1920320CABC 2304384AABC2400400CABC 2880480AABC 2304-576BABC2400400CABC 1920-480BABC 2304384AA(400+400+320+384+480+384)/6=394.6666 B(-480-576-400-400-576-480)/6
2、=-485.3333 C(384+480+384+320+400+400)/6=394.6666 3.基础指标评价值的确定(1)等级比重法(2)专家评分法(3)集值统计法找n位专家,第j位专家对指标r给出区间估计,得出n个专家对指标r的一个集值统计序列,将其投影到区间轴上。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1.农业生产函数概念:特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如图: 理解:建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基础上;所描述的是要素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数学表达式法 研究的问题:投入产出关系 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时,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之间
3、的配置关系 利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来生产多种农产品时,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特点: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 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一般不具有重复性。类型及公式:略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法则)概念: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3.有限要素的合理分配(P79)例:两个不同土壤肥力地块的生产函数:yA3523.301x0.0126x2; yB5401.605x0.008x2,为了区别于不同地块上施用的
4、磷肥,分别以xA表示施用于A地块的磷肥量,x表示施用于B地块的磷肥量,要素分配的最佳方案可用下列方程组求得: MPAMPB(边际产量相等)3.301x0.0126*2x=1.605x0.008*2xxA+xB100(磷肥总量为100)xA80,xB20当A地块施用80单位的磷肥,B地块施用20单位的磷肥时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分配结果显然与边际产量最大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4.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3)例:两种要素配合生产某一定量畜产品的函数式为:Y6(X1 X2)1/3,要素X1的单价为25元,要素X2的单价为200元。欲使畜产品产量达108单位,两种要素如何配合可
5、取得最低成本?5.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4)例:已知两种要素配合生产某定量畜产品的函数式为:Y6(X1 X2)1/3,要素X1的单价为25元,要素X2的单价为200元。畜产品单价为200元,试计算获得利润最大时的要素配置?6.产品的合理组合(P88)例:设有化肥总量60千克用于y1和y2两种作物生产,即x y1 x y2 60,其中x y1表示用于y1生产的化肥量,x y2表示用于y2生产的化肥量。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y1 2181.79 x y1 0.017 x y1 2 y2 2162.68 x y2 0.033 x y2 2 当P y1 0.44元,P y2 0.24元时,
6、求最大收益的产品组合。7.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1)互竞关系:要使一种产品产出有所增加,只能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出。如,种植小麦和玉米 (2)互助关系:用于两种产品的要素总投入量保持不变,如果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使得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也增加。如,豆科作物与谷类作物轮作。 (3)互补关系:若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类产品就叫做互补产品。如,生产季节不同的农产品。8.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第五章 产业经济/农业生产结构及其优化1.产业周期不同阶段时创新的重点
7、(1)形成期:形成机理:创新、专业化、衍生 特点:企业小、产品单一、成本高、售价高、利润不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重点:扩大生产量,开辟新用户、提高市场的份额 (2)扩张期:形成机理: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新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形成行业扩张和行业竞争。 特点:产品品种增加且附加值更高,市场增长率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标准化水平提升、企业进入壁垒提高。重点:追加生产,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用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 (3)成熟期:形成机理: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在竞争
8、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特点:产品分化、技术成熟、市场饱和、竞争兼并、风险稳定,新企业进入壁垒高。 重点: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善服务水平、改革工艺和革新制造方法、开发国际市场等。 (4)衰退期:形成机理:大量新产品和替代品出现,原产业市场需求减少,销量下降,利润率下降,厂商数目减少,市场萎缩直至解体。特点:市场增长率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重点:1)领先战略:降低竞争者的退出障碍,成为产业中保留下来的少数企业之一。 2)坚壁战略:鉴别出产业中还具有高收益的某一部分,对其采取在领先战略。 3)抽资转向战略:是减少或取消新的投资。 4)快速
9、放弃战略:尽早出售业务。2.用可竞争市场理论解决“马歇尔悖论”(1)可竞争市场理论:如果不存在沉没成本,公司能够迅速进入该行业,在位公司受到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压力,迫使自身维持反映生产成本的价格以及高效率生产,因此,即使行业仅由少数公司组成,也会得到竞争性市场的产量。(可竞争市场是指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压力,对现有厂商的行为施加了很强的约束的那些市场。(2)马歇尔悖论: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存在矛盾,当产业中由于规模经济而不存在大量厂商时,就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效率。(3)解决:可竞争性理论通过强调潜在竞争对现有厂商行为的约束解决了“马歇尔悖论”。在可竞争性市场理论看来,即使传统自然垄断产业,只要是可竞争
10、的,垄断者定会制定一种维持价格以获得平均利润,而非制定垄断高价。启示:市场管制以促进可竞争性为原则,消除妨害可竞争性、损害经济效率的进入障碍。3. 配第克拉克定理(1)概念: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2)形成机制:1)收入弹性差异:农产品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一定程度后,收入弹性下降,并小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2)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困难,投资出现“报酬
11、递减”。所以,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3)印证: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份额相对越大,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份额相对越小。4.管制“X” 5.主导产业 6.线性规划:PPT例题第六章 农业科技进步及经济增长1.农业科技进步的特征1)社会性 2)周期性 3)连续性和渐进性 4)效益外溢性 5)选择性:以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按照市场诱导性和利益性进行选择。周期性渐进性: 外溢性:2.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作图表示)1)中性技术进步:某种技术进步并不改变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技术 经济学 复习 整理 仅供参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8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