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1,李商隐,夜 雨 寄 北,H,2,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很高,特别是他的咏史诗和描写爱情的“无题”诗,影响很大。,H,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H,4,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绝句),H,5,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探究技巧,H,6,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H,7,再读课文,体悟情感美,诗歌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H,8,1、读文题,2、读作者,3、读懂文意,4、品味情感,友情提示:,H,9,诗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李商隐曾宦游梓州(今四川三台一带),其妻王氏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的来信后所作。,读文题,读文题,H,10,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读文意
3、,H,11,小组合作,探究艺术美,夜雨寄北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愁字,但那种缠绵婉转的情调,却能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心弦,你知道为什么吗?,H,12,“君问归期未有期”,像是一问一答,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都在这看似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来。“巴山夜雨涨秋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4、夜雨寄北赏析,H,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使诗的意境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象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既写出空间的悬殊异,又写出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写出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H,14,2、,两题任选一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向大家展示你的才情吧,H,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四首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古诗 课件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8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