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技术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测量技术总结.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述部分一、任务概述为建立临沂市兰山区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土地动态情况,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动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完善土地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归户卡、发证签收簿、土地使用证等,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彻底改变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速度慢、精度低的状况,为临沂市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加快临沂市兰山区地籍管理步伐,为土地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准确、详实的地籍图件和数据资料。临沂市国土资源局采用全国招标方式,委托中标单位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完成“
2、临沂市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标段”的工作任务。临沂市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标段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本次A标段地籍调查的范围是:西起临西十一路,东至沂河,北起祊河,南至银雀山路,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临沂市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标段工作,自2006年6月开始,至2008年11月,历时30个月,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如下:1.在C级GPS点下布设D级GPS控制网一个,共2点。2.在C、D级GPS点下布设E级GPS控制网一个,共计9点。3. 在C、D、E级GPS控制点下加密了一级GPS导线控制点,共381点。4. 在一级GPS导线控制点下加密了二级导线控
3、制点,共13点。5. 在三等水准点下布设四等水准网一个,共联测了1个C级GPS点、1个三等水准点、2个D级GPS控制点、9个E级GPS控制点、381个一级GPS导线控制点、13个二级导线控制点,共计407点,208公里。6、完成城区4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权属调查。测区涉及78个街坊,拆迁区面积为9.6平方公里,调查8328宗,其中宅基地5889宗,国有单位1631宗,集体土地638宗,违法占地826宗。7、布设图根点5503个。8、完成地籍测量49平方公里。二、生产组织及任务完成情况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与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成立了临沂市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
4、信息系统建设A标段项目部。项目部下设权属调查组、地籍勘丈组、系统构建组、技术指导协调组和质量检查组。1、权属调查组:由兰山区国土资源局及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各街道办事处抽调的部分协调人员组成权属调查组。划分成若干作业小组,按街坊入户逐宗地审查权属资料,现场确定界址点的位置、设置界标,并填写有关表、图、卡、册等。2、地籍勘丈组:由承担此项任务的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的测绘技术人员组成,按照设计书的规定和要求。完成控制测量、地籍图测绘、宗地面积量算及统计汇总等各项有关工作。3、系统构建组:由承担此项任务的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数据处理中心的技术人员组成,按照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完成调
5、查区地籍数据入库、汇总等工作。4、技术指导协调组:由兰山区国土资源局与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抽调有关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对权属调查和地籍勘丈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及时解决和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和有关技术问题。5、质量检查组:由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与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抽调技术骨干共同组成质量检查组。现已完成控制测量、权属调查、细部测量的阶段性工作,控制测量、权属调查于2006年10月和2007年8月已通过市局初验。三、采用的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1183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利用已有资
6、料情况测绘资料(一)平面控制通过初验的A级GPS点1个,E级GPS点11个,一级GPS点242个。(二)高程控制通过初验的四等水准资料及收集到的控制区范围内临新6、李公庄西北、10、动物园四个高等级水准点。(三)图件资料1.调查区有临沂市国土资源局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用1:5000正射影像图1套,作为一级GPS、四等水准路线图上设计、实地选点及街道、街坊划分图使用。2.部分调查区有临沂市国土资源局2004年9月2005年3月施测的1:500、1:1000比例尺航测地形图作为本次调查的工作底图,进行权属调查。第二章 技术部分一、作业技术依据1. GB 14804-19931:500 1
7、: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2. 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3.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以下简称验收规定);4.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5. 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的本调查区技术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书)。二、投入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投入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见下表:技术人员权属调查组30人地籍勘丈组40人系统构建组8人技术指导协调组4人质量检查组6人仪器设备天宝GPS6台套全站仪10台套计算机24台套绘图仪1台打印机2台水准仪1台以上需检验仪器均有合格的检定证书,能够满足各项工作的精度要求。三、作业方法(一
8、)、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以方便测量细部点为基本目的,共布设图根点()个。为满足今后变更测量的需要,选择了部分两两通视的图根点埋设为永久点。按面积计算,平均每整幅图拥有永久点()个。1、图根点的编号:图根点的编号以街道为单位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包号及街道号并加字母T表示,如第A包1街道第25号图根点的编号为“A1T25”。2、图根点的埋设图根点使用标石、小钢钉、水泥钉或木桩作为标志。图根点密度为112/km2,满足细部点采集的需要。3、图根测量图根控制采用GPS-RTK方法施测。在测区内的E级及一级GPS点设置基准站,基准站和流动站相距不超过2KM。施测时独立观测两次,两次观测坐标互
9、差不大于3CM,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4、图根控制测量精度统计为了保证图根控制测量的精度,利用全站仪测量相邻图根点的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用所观测的数据与原坐标反算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比较,来衡量图根控制测量的精度。实际检测310组数据,精度统计见下表: 检查数据个数所在区间超限个数W22W99W18310102183250所占比例32.9%59.0%8.1%0.0%图根角度检查精度统计表检查数据个数所在区间超限个数W1mm1mmW2mm2mmW4mm620414148580所占比例66.8%23.9%9.3%0.0%图根边长检查精度统计表检查数据个数所在区间超限个数W3mm3mmW8mm8m
10、mW19mm6202202311690所占比例35.5%37.3%27.2%0.0%图根高差检查精度统计表(二)、细部点测量1、测量的方法细部测量采用徕卡电子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量,界址点均按标志位置野外全解析测定。地籍要素野外数据的采集,一般在图根点或各级基本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内外分点等方法测定。野外数据采集以街坊为单位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编码采用无码形式进行(只采集坐标点),现场绘制测站草图。设置测站时,一般以较远的控制点定向,用另一控制点或解析地物点作检核,当检核点坐标较差(控制点)小于5cm或(解析地物点)小于10cm,方进行数据采集。仪器高、觇标高均量至1mm。界址
11、点及地物点观测数据直接存入全站仪内存模块,然后将观测数据通讯至微机,采用中地公司的MapGis进行图形编辑,形成图形文件,并检查观测数据是否正确,地籍编号是否齐全。发现问题(如连线错误、点位观测数据错误、点号不符等),及时进行了检查、重测,最后形成正确的图形文件。2、测量的内容(1)地籍要素外业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地籍控制点,各级行政界址,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单位名称,必要的建、构筑物,道路、水系、地貌、植被等,地类号,宗地面积等。(2)界址点原则上按标志位置采集,若标志不清或无标志及标志有误时,应及时与权属调查者取得联系,并重新确定其点位。在界址点测量过程 中,测量员
12、与立棱镜者要随时联系,明确观测位置,以保证观测精度。(3)绘草图的作业员要经常和仪器操作者进行测点点号的核对,以防草图上的点号和手簿内点号不符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可靠。(4)测绘房屋以墙基角为准,不得综合,不同性质、不同权属的房屋应分割表示。楼房全封闭阳台和卧式阳台按楼房表示,附属在楼房等建筑物上的门廊、雨罩等只采集带支柱的;二层以上的突出楼房,底层墙基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并加注结构性质及层数;居民地内部较小的偏房,单独的小门楼一般不采集,与房屋毗连的小门楼可按房屋综合采集,楼房应加注结构及层数。当房屋、围墙等建筑物、构筑物的边线与界址线的距离小于图上0.3mm时,其边线可
13、用界址线代替,否则应分别表示建筑物、构筑物的边线和界址线。(5)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a.凡以比例尺表示的烟囱、水塔、纪念碑、塑像、宝塔、微波传递塔等独立地物,按着地的几何图形采集外围轮廓线,以地类界或范围线表示,中间配置符号。不以比例尺表示的独立地物,符号的定位点应采集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处。b.宣传橱窗、广告牌一般不表示,但具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大型广告牌应表示,符号采用“ ”,其中短线与园直径为1mm,长线为2mm。双杆的广告牌按图式5.4.5真方向表示,墙上的宣传栏用墙表示,注“宣”字。c.道路两侧的路灯、交通信号灯、通行指路牌均不表示。d.居民地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水泥地一律不表示。
14、e.工厂内主要的露天设备(包括主要管线)要采集,以反映工厂用地性质。露天设备可只绘出范围,内加注露天设备(图式5.2.9)符号。f.测区内的公园内设施能用图式相应符号表示的用相应符号表示,不能用符号表示的,给出范围线,在相应位置加注说明。(6).交通及附属设施a.各级道路应采集,公路按其技术等级代码以图式6.3.16.3.3表示,并在图上每隔 15cm20cm 注出公路的道路编号和铺面材料。 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如桥梁、涵洞、路堤、路堑等以相应的符号表示。无房屋建筑的公共汽车站牌不表示。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如路边有路沟、路堤等时,路基线可省略表示。b.公路桥、铁路桥、高架桥等应按规定
15、表示,桥爪绘在悬空桥面与实地交接处,有桥名的要注记桥名和建材性质如“钢”、“砼”、“石”等。c.公路进入城镇区或通过居民地时,要完整绘出。城区街道的快、慢车道间的隔离栏不表示。d.公路平面相交时,铺面与路肩线对应衔接。等级公路与大车路相交时,等级公路铺面线不间断,大车路路边线接在等级公路的路肩线上。e.大型企事业单位、小区内的正规(有铺面材料)的内部道路要采集。f.大车路宽度变化不大时,一般取其平均宽度绘制。(7).管线及附属设施a.35KV(含35KV)以上的永久性高压电力线要采集。其它的电力线、通讯线不采集。但高压线的塔位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管线应表示。b.管道只表示架空的和地面上的主干管
16、道,分别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架空管道的支柱或墩密集时,直线段上的可取舍,转折处的必须准确采集。多根管道并列时,只表示主要管道,不注记根数,注记主要管道的性质(简称)。建筑物上的管道、单位内部的管道可不采集。(8).水系及附属设施a.人工沟渠以沟渠内侧上边缘为准进行采集,图上宽度大于1mm时用双线,小于1mm时用单线表示,均加流向。沟渠流入河流时水涯线如不在同一平面上,以沟边线和同高的坎边线相接,河流的水涯线要绘完整。人工沟渠内侧不绘陡坎符号。b.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时,按有堤岸的沟渠符号表示。如堤内侧未成两层的,用单面堤符号(图式8.3.2a)表示; 当堤的内侧成两层,顶层堤脚与
17、沟缘间有可通行地段的,用双面堤符号(图式8.3.2b)表示。c.道路两侧的护路沟一律用人工沟渠符号表示。d.大面积高出地面的养鱼池,外侧用单面堤表示,内绘水线;中间的隔离堤用水线表示。坑塘一律用图式8.2.4右侧的符号表示。e.其它水利设施如水闸、滚水坝、拦水坝、防洪墙、输水槽、倒洪吸等均需采集。土堤堤高0.5m以上的需采集,堤顶宽度大于0.5m使用双线堤表示,否则用单线堤表示。f.河流应采集岸边线或水崖线。(9).地貌a.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建陡坎、路堤、陡岸、梯田坎等,在图上长度大于1cm 且高差大于0.5m 时应表示。b.陡坎、斜坡应区分未加固和加固两种,陡坎是形成70以上陡峻地段。70
18、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符号长线应绘至坡脚线位置。坎边线位置不便确定时,用等高线表示。c.土堆、坑穴要采集。d.各等级控制点高程注记至0.001m,图根点高程注记至0.01m,点名和高程以分式形式表示;地籍图一般不注记散点高程,但耕地部分需注记。(10).植被a.测区内所有植被符号一律绘出,不使用省略符号或图外附注。果园面积大于图上1cm2时,需加注果树名称。图上面积大于2cm2的菜地应表示。村庄内的小片菜地不表示。b.花坛与花圃只表示大型和具有标志意义的,花坛边高出地面0.3m以上的,用实线表示;与地面平的用地类界表示;挂牌保护的独立树要表示。散树、道路两侧的行树不表示。c.广场、公园内绿化用的
19、草坪以天然草地符号表示,并加注“草坪”。每测完一个街坊,由专人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及图形编辑工作,并随时检查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形成街坊图,由计算机应用软件打印,提供本街坊作业组检查,对发现有测错、遗漏或超限的及时到野外进行补测或重测。四、质量保证措施地籍测量成果检查的方式分内业和外业。内业检查的内容包括:检查地籍图编辑是否美观,符号、线条是否规范,注记是否规范、是否齐全、是否有错别字等;检查地籍调查表与地籍图的一致性;检查宗地界址线的闭合情况以及属性配赋是否正确、齐全;检查地籍图的绘制精度及图面质量等;外业检查的内容包括:巡视检查。主要检查界址点图上位置与实地是否一致,各种符号及注记是否正确,
20、有无漏测;钢尺丈量相关距离,检查界址点及其相邻地物点的精度;全站仪测量,检查界址点及其相邻地物点的精度。地籍测量成果检查的步骤包括作业组自检、项目部互检、专检组专检。作业组自检:作业组自检就是作业组在生产过程中对各项成果进行的检查。实际内业检查达到100,外业巡视100;另外作业组对界址点、地物点采用徕卡全站仪进行重复观测,共观测10551个点,通过坐标对比来发现问题,对个别超限点找出原因进行了彻底改正,所有检查均提交检查记录(详见地籍图全站仪测量检查资料)。精度统计见下表:界址点及地物点个数所在区间超限个数WW限W限WW限W限WW限105516674355130125所占比例63.3%33.
21、7%2.8%0.2%界址点及其邻近地物点坐标精度统计表项目部互检:项目部互检就是项目部在生产过程中对各项成果安排各组进行的相互检查。实际内业检查100,外业巡视100,另外外业实地勘丈检查了3144条距离,过程检查提交有相应记录(详见地籍图钢尺量距检查资料),精度统计见下表: 检查边数所在区间超限边数WW限W限WW限W限WW限31442366757201所占比例75.25%24.08%0.64%0.03%量距检查精度统计表对个别超限边长找出原因交原作业员彻底改正,通过互检初步进行质量评价。专检组专检:专检组专检就是在充分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专检组进行的检查。专检组主要采用随机抽样与重点检查相
22、结合的方式,检查量不低于30。最后专检组在肯定地籍测量精度达到设计书要求的前提下,指出以下不足责成项目部整改。五、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1、少数界址点实地标记不清晰,在重测、检测时,两次测量立镜位置不是同一点。因此出现了检查界址点个别超限的现象。发现后及时进行了纠正。2、因自检、互检、专检过程中,对个别错误的界址点,在数据库中进行了改正,实地油漆喷涂没有用橡胶水涂掉,造成图上界址点与实地不符,但图上点位正确。3、地籍图上有个别宗地界址线切割地物(建筑物或道路)的现象,经重新调查核实,调查员都作了调整处理,对确属切割地物的作了保留。六、结论1、野外数据采集的作业仪器状况良好,作业方法正确,数据
23、信息采集齐全,采用的软件科学、实用、可靠。2、内业数字化成图系统硬件先进,软件实用,绘制的地籍图精度符合设计书要求,地籍要素齐全,表示正确,输出的各种表格规范,内容齐全,满足设计书的要求。目 录第一章 概述部分 1一、任务概况 1二、生产组织及任务完成情况2三、采用的测量基准 3四、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3第二章 技术部分 4一、作业技术依据 4二、投入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4三、作业方法 5四、质量保证措施 8五、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9六、结论 10完成全区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调查,实现全区城乡土地登记全覆盖;3、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4、建立健全新的土地调查机制
24、,实现城乡土地数据的及时、快速、准确更新;5、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实现对各项国土资源严管措施的跟踪监督。(二)调查区概况丰台区位于北京市西南,为北京4个近郊区之一。东为朝阳区,北为崇文区、宣武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西北为门头沟区,西南和东南为房山区和大兴县。总面积305.65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97.4万人。属城乡过渡地带。地理座标介于北纬39453955,东经1160311630之间,辖14个街道、2个地区、2个镇、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丰台街道文体路2号。丰台区居民人口68.9万人,含44个少数民族的4.9万人。区政府驻地丰台镇,距天安门12公里。市二环、三环、四环路贯穿境内
25、,京开、京石以及京津塘高速公路起始丰台区,形成首都东西南方向的公路网络。全区地形东西狭长。永定河自北向南从中部穿境而过,将丰台区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丰台正处于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整个地势西高东低。(三)、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2)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9号)(3)国土资源部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4)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发布)(5)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规则(1995年发布)(6)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
26、 试行) (1992年发布)(7)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89发布,(1993年6月修订)(8)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999年颁发)(9)建设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1999年发布)(1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ZBA75001-89)(1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图式(GB/T7929-1995)(13)国家测绘局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14)国家测绘局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15)国家测绘局测绘产品质量评定
27、规定(CH1003-95)(16)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2001年)(17)原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年)(18)原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规定和说明(1987年)(19)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市)级汇总技术规程(1993年)(20)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省级汇总技术规程(1994年)(21)国土资源部市(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0年)(22)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京国土房管权2002442号)(23)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
28、屋管理局北京市地籍测绘规则(1998年)(24)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地籍图图式(1998年)(25)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地籍测绘成果范例(2001年)(26)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10000)技术实施细则(2000年)(27)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编绘县级1:5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技术规定京地通(1993)18号(28)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实施细则(29)丰台区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四)技术路线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采用内业处理和外业调查相结合、卷地毯方式,准确获取翔实、全数字化土地基
29、础信息,形成从土地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汇总分析到信息服务全过程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登记、发证工程技术体系。1、以卷地毯的方式进行调查,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保证本区土地调查不重不漏。2、以信息技术和3S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技术主线,数字化工作方式为主要工作模式。3、强制使用集体土地调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本次土地调查的工作平台,信息系统的使用应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从数据准备、工作底图的制作、后续的数据入库、编辑、面积计算和统计、成果输出等。通过软件系统对调查数据进行规范,确保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保证各环节衔接时数据检查的可行性。4、集体土地调查工作应与数据库建立同时进
30、行,每项调查工作的结束标志之一是提交符合“北京市集体土地调查地籍数据库标准”的数据库,本次调查工作的成果应能全部由数据库提供。5、根据北京市的实际需求,丰台区采用1:500地形图进行集体土地调查。6、尽量利用已有的成果资料,减少工作量。已有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国有土地登记资料(特别是国有公路、河流、铁路等);2004年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资料;一次详查中的权属调查资料(图件和权属协议书);新的行政勘界资料等。7、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在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工作。8、完善土地调查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保
31、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9、集体土地调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与“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相衔接,从而保证“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二、技术准备(一)编写技术实施方案 技术实施方案是依据北京市集体土地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针对丰台区具体情况而编写的作业技术指导书。实施方案编写工作由总工程师牵头,统一部署。编写时分控制、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测绘、数据建库等几大类,分别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然后再合并整理。最后经编写组讨论,由总工程师审核定稿。(二)已有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来源是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1、控制点测区共收集四等控制点11点。经过踏勘点位
32、实地保存完好。通过利用和检核其精度符合要求。2、图件2004年1:2000电子版正射影象图、ArcGIS图 、1:10000 ArcGIS图,满足本次集调工作底图要求。(三)、技术质量保障措施及本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避险措施一、技术质量保障措施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完善的测绘质量保证体系。针对本项目我所成立了北京集体土地地籍调查项目质量控制部,聘请资深专家做顾问,检查流程如下:自 检返、改、补互 检返、改、补专 检返、改、补验 收以质量体系文件为质量管理依据,从设计、过程控制、设备验证、培训和服务等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对控制测量产品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作业组自检、
33、项目检验和作业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检查,质量达到优良级。成果由甲方验收。检查、验收过程有记录,结束后写检查(验收)报告。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作业有关规定,各级检查人员赴现场实行动态质量跟踪检查,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达标,发现问题,及时召开质量问题分析会,制定对策,以保证各项产品精度符合规范、规程、技术设计书和甲方规定精度指标,保证各项成果准确无误。加强全体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组织学习有关规范、技术设计书和甲方技术要求,搞好技术交底,强化质量意识,杜绝不合格产品。仪器设备经检验合格才能进入现场。1、成果自检自检是作业员在作业过程中或作业阶段结束时对作业质量的检查。(1)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自检内容坐标系统的
34、选择是否符合要求;控制网点布设是否合理,埋石数量与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可靠;施测方法是否正确,各项误差有无超限;各种观测记录手簿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规定;资料是否齐全。(2) 地籍要素测量成果自检内容地籍要素有无错漏;观测记录手簿(或磁盘)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界址点成果表有无错漏;界址点、界址边和地物点精度是否符合规定。(3)地籍原图成果自检内容原图图廓线及方格网的绘制精度、控制点及图根点的展绘精度是否符合规定;图幅编号、坐标注记是否正确;宗地号编列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重、漏;界址点、界址边及地籍要素的展绘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规定;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籍要素
35、与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一致;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房屋宗地号及地类号、结构、层数、门牌号等有无错漏;图廓整饰及图幅接边是否符合要求;地籍索引图的绘制是否正确;面积量算方法及结果、分类面积汇总是否正确。(4)宗地草图的自检内容宗地图形与实地是否相符,四邻关系是否清楚、正确;大量数据是否齐全、准确,注记是否清晰合理;宗地的座落、门牌号、宗地号、地类号、界址点号、相邻宗地号、指北方向、作业日期及建筑物的结构、层数等记录有无错漏。(5)土地利用现状图自检内容审阅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地类界线表示是否完整,多边形是否闭合,土地分类是否有逻辑错误;检查与地籍图中的相关权属要素和地物要素是否一致,图式符号应用正确
36、,各种注记、图幅接边、图幅整饰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查线状地物、零星地类的表示是否必要和合理,是否有必要的宽度和面积;检查权属界线是否完整和闭合,权属界线和相关地物是否一致;土地利用现状图必须到实地进行100%巡视检查,巡视的重点是看地类的划分是否合理,图上表示的地类是否与实地一致,注记是否正确等。(6) 数据成果自检内容数据格式必须符合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方案规定的内容、分层、代码和交换格式。提供的数据文件必须符合规定的测图系统要求。数据成果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数据成果的完整性,各类图形几何关系的拓扑完备性,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拓扑一致性,可以借助各种GIS系统和专门软件进行检验。要求各类
37、要素的代码、几何特征、层次正确,属性表达完整;各层次的要素完备,无冗余,重点检查面要素的封闭性,多边形标识点是否唯一和遗漏,需要满足部分要求的,是否不重不漏;各层次之间的相关要素表达一致,空间上要求重合的要素,是否完全一致等等。面积计算资料检查主要检查其输出规格、各类限差和各类数据统计的吻合性,数据取位的正确性,并检查其资料整理是否符合统一规定,数量是否齐全及清单是否正确。2 成果互检互检是专职检查人员对作业成果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的项目内容与自检相同。互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可根据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但实际操作检查不得低于30,巡视检查不低于70。3 成果专检
38、专检是由作业单位质量管理机构组织的对成果质量进行的最终检查。专检除应检查与自检和互检相同的项目外,还检查以下内容:互检记录;技术设计书的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工作报告等的编写以及资料的分类整理和立卷建档是否符合要求。专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不低于20,巡视检查不低于70。4 成果验收验收工作在三级检查后进行。凡是地籍调查测量提交的成果资料均属验收的内容,验收时按照不低于规定的抽查比例分别对文字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控制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和地籍原图五部分随机抽样的样本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样本以外的。影响成果质量的重要质量特性和带倾向性问题进行概查。验收时内业随机抽检 30%
39、5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比例视内业情况决定,但不得低于5。二本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避险措施1、纸质资料管理该工程资料较多,特别是相关地籍资料要做到绝对的安全和保密,若没有一个完整的资料管理办法,就会造成资料的丢失和混乱。(1)该项目的资料档案中心全面负责成果资料的管理工作。(2)资料成果由档案中心设置存放专柜,由资料成果管理员负责资料成果的保管、整理、保密工作,确保资料成果的安全性。2、权属调查通过我们以往进行地籍测量的经验,地籍调查时通常会出现资料不全,界址不清等情况,这样势必会影响权属调查的准确度和速度。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规定:(1)加强权调人员的业务训练,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素
40、质。(2)权调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以做好统一部署,避免后续工作的浪费。(3)禁止权调人员虚假作业,地调表必须和实地情况完全一致,有问题的宗地必须在地调表中作详细的说明。(4)权调人员在测绘工作开始前必须向测绘作业组详细指明界址情况,不允许有任何遗漏,交底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3、电子数据管理各种资料是以电子文档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建立严密的计算机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办法,若一旦发生意外,出现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从一开始就给予高度的重视。(1)该项目设兼职计算机信息管理员1名,负责每天的数据成果或数据图形备份工作、计算机的安全工作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定期进行垃圾数据的清理工作。(
41、2)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存放,做到数据容易查询、维护和更新。4、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1)为了保证原始资料采集质量,采取自查、互查和专查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做到分工责任明确,目标到岗,层层把关。严格按各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设计书的规定执行,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验收。(2)生产前首先进行局部试验工作,试验工作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案。(3)作业中各工程项目不得自行变更工作方案或降低精度要求,如需改变应提前书面汇报,待技术负责批准同意后,方可继续下步工作。(4)作业前进入测区先踏勘,在布设控制网中遇到无法避开的障碍物超出设计要求时要及时向工程领导小组汇报,待方案定后
42、方可进行。(5)及时检查校对当日测量数据及整理原始资料。(6)领导小组在作业前向参加作业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设计书和有关规范、规程、甲方技术要求的学习,详细介绍各项技术工作任务,测绘任务,作业质量要求,工作进度、以及相关注意事项。(7)技术负责负责检查各组工作执行情况,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资料质量负责。(8)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等技术性会议,不断总结和提高技术水平,及时纠正存在问题。(9)安排软件开发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解决计算机软件、硬件问题。三、地籍测量控制测量1、已有控制点资料的评价本次图根平面控制,采用GPS测量手段,RTK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测定图根坐标,测量时将基准站设在已知点上,利用已
43、有四等点进行点位较正,其坐标差最大X 2.1 cm, Y 1.3 cm 。测量时对部分一级导线点进行了检测,其平面位置X为3.4cm,Y为0.1cm。 观测图根导线时,对部分一级导线点点间边长进行了检测,其坐标反算值与测量值最大相差1.5cm,精度良好。2、控制网布设测区图根控制主要是采用利用GPS测量手段,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测定。只有在试点村采用GPS-RTK和图根导线相结合的办法布设图根点,其目的主要是检测GPS-RTK施测图根点精度。图根点是测定界址点、地形、地物各要素的依据,图根点的布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碎部测量的要求。在卢沟桥试点四个村,布设二级光电测距导线2条,测设二级导线点19
44、个;布设图根结点导线网1 个,测设图根导线点62 个;加密附合图根导线1条,测设图根导线点9 个。当测区四等点密度不能满足GPS-RTK加密图根点要求时,采用静态GPS测量手段加密了一级导线点。在不同时间、不同工作区域,测区共加密一级网五个,二级网一个。(1)在卢沟桥乡四个村的试点过程中,采用中海达HD8200EGPS四台套进行静态测量,布设GPS二级点18个。平差计算利用随机Hi-Target GPS后处理软件5.0进行。(2)试点结束后,在卢沟桥乡利用南方天王星9600 GPS接收机四台套(标称精度为(5mm110-6Dppm)施测一级点2个。平差计算采用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平差软件。
45、利用Trimble 5700三台套接受机施测二级点1个,用随机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GPS后处理软件平差计算。(3)在南苑、花乡、老庄子三个乡,利用南方天王星9600 GPS接收机四台套(标称精度为(5mm110-6Dppm),施测一级点8个。平差计算采用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平差软件。(4)在长辛店镇、王佐镇:利用南方天王星9600 GPS频接收机五台套,施测一级点8个。平差计算采用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平差软件。利用天宝Trimble 5700静态GPS接收机5台,标称精度为(5mm1ppmD)。施测一级点37个。平差计算采用Trimble导航有限公司TGO平差软件。3、埋石(1)一、二级点埋石一、二级导线点位点的埋设在通视条件良好,易于利用和保存的地方,在埋石困难的沥青或水泥地面时打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标石、钢桩规格如下: 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标石和建筑物顶面牢固连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7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