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
《合肥市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政务公开工作总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肥市2014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省政务公开办:2014年以来,合肥市始终坚持以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主线,以打造阳光透明政府为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公开范围,创新公开载体,丰富公开内容,努力以政务公开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完善组织,健全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制。合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推进政务公开作为廉政建设、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统筹
2、谋划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今年7月份,为了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及时调整了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政务公开办公室设置,将市政务公开办由原市纪委调整到市政府办公厅,调整后的机制运行更加顺畅,统筹协调更加有力。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也相应的调整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指定工作机构和人员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有力、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健全制度,建立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工作实际,先后重新修订了合肥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办法、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合肥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暂行办法、合肥市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
3、公开审核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为确保条例全面施行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为了推进重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及时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出台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落实2014年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的通知(合政办秘201495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通过新闻发布做好我市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安排的通知(合政办秘201497号)。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有关问题的通知(合公开办20142号)、关于印发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运行管理管理办法的通知(合公开办20147号)、关于建立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日常检查及月度通报工作
4、制度的通知(合公开办20148号)等文件,不断提升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三、突出重点,全力推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一)下发文件,部署工作任务。根据省里的工作部署,我市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打破“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的思想怪圈,积极作为,及时制定并下发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任务分解落实的通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8月份,我市专门召开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亲自动员部署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明确要求各单位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二)建立专栏,科学设置目录。我市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5、体系改版为契机,通过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建立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专栏,按照工作内容设置不同板块,将重点领域信息全部集中展现。在多次推敲、修改并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特色,科学设置细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并将相关目录分解到具体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既落实了工作责任,又展现了工作特色,还便于公众查询监督。(三)严格执行,工作稳步推进。各责任部门及时拟定工作方案,切实履行职责,落实专人负责,严格对照目录要求认真收集、发布信息。同时,逐步建立信息发布长效机制,信息产生后就及时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等渠道对外发布。目前,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中。一是扎实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我市
6、专门出台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落实省政府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合政秘2014100号),确保承接取消审批项目落实到位。我市还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9月份出台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通知(合政秘2014142号),并在中国合肥门户网站和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及时对外发布。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改版为契机,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建立行政职权目录专栏,集中展现各单位行政职权目录和流程图。目前,市本级135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已全部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对外公开。不断加大审批结果和包括“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在内的处罚结果的信
7、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行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工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2014年以来已举行公议80场,公议案件322件。二是规范公开财政资金信息。将市直95家预算单位的2014年度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市直92家预算单位(因机构改革,2013年预算单位较2014年少3家)的2013年度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信息,全部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对外公布,实现了“范围全面、内容细化、步骤统一”的公开目标。三是着力抓好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和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建设用地批复、征地告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等信息,并建立征收信息查询制度,为公众提供征收批复、范围
8、、补偿标准、安置等信息查询。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搭建保障性住房信息发布平台,努力实现保障性住房房源、保障对象、建设过程、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等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开。同时,还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果信息,招标投标公告以及中标结果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施工、完成情况信息等内容的公开工作,切实提高透明度,杜绝“权力寻租、暗箱操作”情况的发生。四是有序推进公共监管信息公开。建立“空气质量新标准AQI指数发布平台”,定时发布空气污染指数信息。全面公开255家国控、省控及市控重点排污单位名单,进一步做好污染源信息公开工作。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集中公开涉及项目环评、环保执法、污染源检测和减排、核与辐
9、射等相关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除保密内容外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布事故调查处理结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消除疑虑。及时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应工作举措。加大对安全隐患现场的曝光力度,将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和行为对外公布,便于社会公众知晓;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黑名单”和“曝光台”,将对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建筑业、工商业等行业非法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对外发布。五是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扩大市属中学招生信息公开范围,将招生政策、资格、章程、计划和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等内容全部公开,特别是对特长生录取资格、录取公示、录取结果等信息加大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发布就业保障
10、政策、创业扶持政策和人才供求信息,满足企业和就业人员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及时发布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信息,促进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将社会救助政策、审批程序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对外公布,并将资金发放情况按照区域对外公开,便于群众知晓和监督。(四)加强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建立网上巡查工作机制,定期对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不留死角。对于重点领域各责任部门则进行“点穴式”检查,结合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逐项、逐条检查,确保各单位及时、规范、准确发布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进行反馈,并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式”抽查,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每个月对各单位
11、信息发布情况尤其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进行通报,指出存在问题,对工作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点名批评,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在政务公开考核中予以扣除相应分数。目前,我市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已形成制度健全、目录细致规范、各单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单位共计发布信息11000余条,专栏日均点击量达到近万人次,重点领域信息发布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有效回应了社会关注,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打造阳光透明政府形象做出应有贡献。四、创新载体,搭建政府信息公开新平台。(一)继续发挥传统平台的功用。拓宽政府公报发放范围,通过新华书店、图书馆、档案馆、政务服务中心等政府公报发放点,向
12、公众免费发放政府公报;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强化重点领域信息新闻发布工作,增强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及时将密切关乎群众利益的、易于引起公众误解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项通过发布会向人民群众公布,回应群众关切;开办“问政合肥-政风行风面对面”电视栏目,安排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走进电视屏幕,接受群众询问,宣讲政策,解疑答惑,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二)提升新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我市严格按照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总体要求,对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全面改版,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第一平台的作用。在对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改版时,着重对政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肥市 政务 公开 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7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