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doc
《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 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热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 会员投稿 关于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调研 为有效防治包虫病,色达县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切实减轻包虫病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危害,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包虫病病因、病理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普遍存在于广大牧区,其寄生虫的终宿主为犬、狼、狐等,中间宿主主要为羊,人因吃被虫卵污染的生肉、喝被虫卵污染的生水也可成为中间宿主。人作为该病原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其幼虫可以导致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该病发病进程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不便及
2、时发现,出现临床症状时病程都已发展到晚期,该病特点为幼年感染,青壮年发病,潜伏期长达3-5年甚至更长,治疗方法采用手术摘除包囊,治疗费用高,给本就贫困的农牧民群众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不能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家庭几人患病根本就无钱就医,对个人及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有“虫癌”之称。二、包虫病调查情况 色达县牧区地广人稀,当地群众以游牧为主,有喝生水、吃生肉的习惯,均有饲养家犬防盗的习惯,且疫区有大量的野犬生息,因此包虫病发病率较高。自19851998年期间,共收治有一定经济条件、病情危重的27例棘球蚴病的患者,其中22例患者为
3、肝包虫病人,这些患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并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干部,其中有19人人均患该病死亡。除此之外,转诊到省、州及其它医院治疗的病人和未在色达县人民医院就诊者难以计数。1978年州、县防疫站在色达县普查包虫病流调中,使用Casoni氏皮试试验,共检查765人,即刻阳性人数为82人,即刻阳性率为10.72%,可疑阳性人数为33人,可疑阳性率为4.31%;对牦牛、绵羊、山羊共普查2065头,阳性率为34.3%。在1993年抽查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共检查509人,包虫病IgG抗体有28人为(可疑)阳性,可疑阳性率为5.5%。击杀野犬47只,其中有32只从小肠分离到棘球蚴,此次普查发现泥朵
4、乡、大则乡阳性率居多。1998年4月县卫生局组织的医疗队送医送药下乡,在B超检查的59人中,有3人患包虫病。2002年调查采用B超及血清学检验诊断的1014人中有33人患包虫病,其患病率为3.25%。2003年调查采用B超、血清学检验诊断的827人中有31人患包虫病,其患病率为7.71%。2004年县防疫部门于9月10日至10月12日采用B超和酶链免疫实验,对泥朵、大则两乡的十村和两所小学的2073人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泥朵乡调查人数为1296人,发病71人,患病率为10.57%;大则乡调查人数为777人,发病137人,患病率为9.14%。三、包虫病感染和流行的情况分析 因牧民群众沿袭逐水草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县包虫病 防治 工作 调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