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基本蚁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doc
《毕业设计-基本蚁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基本蚁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自意大利学者M. Dorigo于1991年提出蚁群算法后,该算法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已在组合优化、网络路由、函数优化、数据挖掘、机器人路径规划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首先讨论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接着介绍了旅行商问题,然后对蚁群算法及其二种改进算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说明蚁群算法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聚类算法原理和蚁群聚类算法的数学模型,通过调整传统的蚁群算法构建了求解聚类问题的蚁群聚类算法。最后,本文还研究了一种依赖信息素解决聚类问题的蚁群聚类算法,并把此蚁群聚类算法应用到对人工数据进行分类,还利用该算法对2005年中国24所高校综
2、合实力进行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了蚁群算法在聚类分析中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关键词】蚁群算法;计算机仿真;聚类;蚁群聚类Study on Ant Colony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usteringAbstract:As the ant colony algorithm was proposed by M. Dorigo in 1991,it bringed a extremely large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past short more than ten years, optimize
3、d, the network route, the func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ptimizes, domains and so on data mining, robot way plan has obtaine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has obtained the good effect.This acticle discuss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it at first, then introduced the TSP,this acticle also analysed the a
4、nt colony algorithm and its improved algorithm, and explanated it by the computer simulates, then it analysed the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the ant clustering algorithm, builded the ant clustering algorith to solution the clustering by the traditioned ant algorithm. At last, this article also propose
5、d the ant clustering algorith to soluted the clustering dependent on pheromon. Carry on the classification to the artificial data using this ant clustering algorithm; Use this algorithm to carr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ynthesize strength of the 2005 Chinese 24 universities; we can obtain the c
6、lassified result which matches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case. In the next work, we also should do the different cluster algorithm respective good and bad points as well as the classified performance aspect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algorithm in the an
7、alysis when the dates are different. Key words:Ant colony algorithm; Computer simulation; clustering; Ant clustering 目 录1 引 言11.1 群智能11.2 蚁群算法21.3 聚类问题31.4 本文研究工作42 蚁群算法原理及算法描述52.1 蚁群算法原理52.2 蚁群优化的原理分析72.3 算法基本流程92.4 蚁群觅食过程计算机动态模拟102.5 人工蚂蚁与真实蚂蚁的对比122.6 本章小结133 基本蚁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143.1 旅行商问题143.2 基本蚁群算法及其典
8、型改进143.2.1 蚂蚁系统143.2.2 蚁群系统153.2.3 最大-最小蚂蚁系统153.3 基本蚁群算法仿真实验153.3.1 软硬件环境153.3.2 重要参数设置153.3.3 仿真试验163.4 本章小结184 蚁群聚类算法及其应用194.1 聚类问题194.2 蚁群聚类算法的数学模型204.3 蚁群聚类算法204.3.1 蚁群聚类算法分析214.3.2 蚁群聚类算法流程244.4 蚁群聚类算法在高校分类中的应用244.5 本章小结265 结论与展望27参考文献28致 谢30附 录311 引 言下面将介绍群智能以及蚁群算法和聚类问题。1.1 群智能成群的鸟、鱼、浮游生物、蚂蚁、蜜
9、蜂等都是以集群形式进行筑巢、觅食、迁徙和逃避捕食者等复杂行为,而这些行为是单个个体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来指挥完成的。数以千计的个体如何组成一个群落,又如何相互协调、分工、合作来完成复杂任务的呢?通过生物学家对微生物、群居昆虫、群居动物的调查得出结论,各种社会型生物的各种集体行为似乎都可以找到几个共同的属性1:(1)控制充分的分布在许多个体之中;(2)个体之间的交流为局部交流;(3)群体的行为要明显优于个体的行为;(4)群体对外界的变化的反应具有鲁棒性和适应性。受社会性昆虫行为的启发,计算机工作者通过对它们的模拟产生了一系列对于传统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法,这些研究就是群集智能的研究。群集智能(Swar
10、m Intelligence)中的群体(Swarm)指的是“一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或者间接通信(通过改变局部环境)的主体,这组主体能够合作进行分布问题求解”。而所谓群集智能指的是“无智能的主体通过合作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特性”。群集智能在没有集中控制并且不提供全局模型的前提下,为寻找复杂的分布式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基础。概括地说,使得社会型生物的个体相互协作而实现神奇的群体行为的答案是个体进行相互合作时体现的自组织行为2。自组织是一些动态环境条件的连续变化。Krieger 等用这种蚂蚁的阈值模型为一群在活动场地聚集目标物体的机器人定义了一个劳力分配的分布式系统3,4。在他们的实验中,由基于阈
11、值行为活动控制的机器人能够完成聚集任务,同时这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显示了固有的容错性和功能衰减。一个或多个人行为的自适应,导致整体功能仅仅略微的降低。最重要的是,在系统设计时在机器人之间并没有外在的交流机制,同时在机器人的控制程序里没有明确包含在错误的环境里的应对措施。尽管这个实验是在大学的实验室条件下完成的,但它足以显示这种方法对于在开放的环境下控制工业机器人的变换是有很大的潜力的。由此可见,群智能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3:(1)由于系统中单个个体的能力比较简单,这样每个个体的执行时间比较短,实现起来比较方便,具有简单性;(2)单个个体具有改变环境的能力和系统自调节性;(3)无中心控制和数
12、据源。这样的系统更具有鲁棒性,不会由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个体的故障而影响整个问题的求解;(4)群体中相互合作的个体是分布的。这个特点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环境非常相似;(5)各个体通过对环境的感知进行合作,个体的增加或减少都不会加大系统通信的开销。这样,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根据其特点,群智能能够被用于解决大多数优化问题或者能够转化用领域已扩展到各种工程优化问题,如电信路由选择、TSP 问题、车间调度问题、二次分配问题等等,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虽说群智能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可以预言群智能的研究代表了以后计算机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所讨论的
13、蚁群算法就是一种群智能算法2。1.2 蚁群算法蚁群觅食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群智能行为过程5,蚁群寻找食物时会派出一些蚂蚁分头在四周游荡,如果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它就返回巢中通知同伴并沿途留下“信息素”(pheromone)作为蚁群前往食物所在地的标记。信息素会逐渐挥发,如果两只蚂蚁同时找到同一食物,又采取不同路线回到巢中,那么比较绕远的一条路上信息素的气味会比较淡,蚁群将倾向于沿另一条更近的路线前往食物所在地。受到蚂蚁觅食时的通信机制的启发,90年代Dorigo提出了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A)来解决计算机算法学中经典的“旅行商问题”-如果有n个城市,需要对所有n个城
14、市进行访问且只访问一次的最短距离。在解决旅行商问题时,蚁群算法设计虚拟的“蚂蚁”将摸索不同路线,并留下会随时间逐渐消失的虚拟“信息素”。虚拟“信息素”也会挥发,每只蚂蚁每次随机选择要走的路径,他们倾向于选择路径比较短的、信息素比较浓的路径。根据“信息素较浓的路线更近”的原则,即可以选择出最佳路线。由于这个算法利用了正反馈机制,使得较短的路线能够有较大的机会得到选择并且采用了概率算法,所以它能够不局限于局部最优解。蚁群算法对于解决旅行商问题并不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但首先它提出了一种解决旅行商问题的新思路;其次由于这种算法特有的解决方法,它已经成功的被应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作为通用型随机优化算法,
15、蚁群算法自问世以来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较之以往的启发式算法不论在搜索效率上,还是在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已经陆续应用到组合优化、人工智能、通讯数据挖掘、机器人路径规划等多个领域。另外蚁群算法的正反馈性和协同性使其可用于分布式系统,隐含的并行性更使之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从数值模拟结果看,它比目前广泛研究的一些优化算法有更好的适应性6。以蚁群算法为代表的群体智能已成为当今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源于蜂群和蚁群模型设计的算法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企业的运转模式的研究。美国五角大楼正在资助关于群体智能系统的研究工作-群体战略(SWARM STRATEGY),它的一个实战
16、用途是通过运用成群的空中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地面车辆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让自己的军队在敌人后方不被察觉地安全行进。英国电信公司和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以电子蚂蚁为基础,对新的电信网络管理方法进行了试验。群体智能还被应用于工厂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运输部门的后勤管理。美国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采用了一种直接源于蚂蚁行为研究成果的运输管理软件,结果每年至少节约了1000万美元费用开支。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已率先利用群体智能技术改善其一家牙膏厂的运转状况。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液气公司,荷兰公路交通部和美国一些移民事务机构也都采用这种技术来改善其运转的机能。又如美国MCI W公司一直研究人工蚂蚁,并用于管理公司的电话网,对
17、用户记帐收费等工作。另外,还设计“人工蚂蚁”打算用于因特网的路由管理。鉴于群体智能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和欧洲联盟均于近几年开始出资资助基于群体智能模拟的相关研究项目,关在一些院校开设群体智能的相关课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E.Bonabeau和M.Dorigo等人编写的专著群体智能:从自然到人工系统(Swarm Intelligence: From Natural to Artificial System),以及2001年出版的J.Kennedy和R.Eberhart编著的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进一步扩大了群体智能的影响.IEEE进化计算会刊也于2002年8月
18、出版了蚁群优化算特刊。国内也有研究者用蚂蚁算法求解全国144个城市的最短回路问题,求得的解同其它方法求到得解一样精确,这说明蚂蚁算法不但是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可行方法,而且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学科交叉类优先资助领域中的认知科学及其信息处理的研究内容中也明确列出了群体智能领域的进化,自适应与现场认知主题7。而且从199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有几项相关项目获得资助。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正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人工蚁群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主要用于发掘聚类模型和分类模型。1.3 聚类问题聚类是将一组对象分成若干个群体,每个群体构成一个簇,使
19、得簇内的对象尽可能具有最大的相似性,不同簇之间的对象尽可能有最大的相异性。目前,聚类方法主要有K均值法,模糊聚类、神经网络聚类、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小波变换聚类以及将这些算法有效结合而形成的改进方法。随着蚁群算法研究的兴起,人们发现在某些方面采用蚁群模型进行聚类更加接近实际的聚类问题。将蚁群算法用于聚类分析,灵感源于蚂蚁堆积他们的尸体和分类他们的幼体。基于蚁群算法的聚类方法从原理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蚁堆形成原理来实现数据聚类8,9,另一种是运用蚂蚁觅食的原理,利用信息来实现聚类分析10。从实际应用的观点来看,聚类分析在科学数据探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医疗诊断、计算生物学、文档检索、Web
20、 分析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当前数据挖掘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1.4 本文研究工作本文在第二章中,将介绍蚁群算法基本原理和人工蚂蚁与真实蚂蚁的对比。第三章为基本蚁群算法及其参数设置,几种典型的蚁群优化算法以及使用vc+实现基本蚁群算法。第四章研究一种依赖信息素解决聚类问题的蚁群聚类算法,并且把它应用在人造样本检验其寻找最优分类结果的性能,最后以2005中国24所高校综合实力能力分类进行案例分析,同时验证此蚁群聚类算法的正确性。2 蚁群算法原理及算法描述下面将介绍蚁群算法原理以及蚁群觅食过程计算机动态模拟。2.1 蚁群算法原理 自然界中蚁群的自组织行为很早就引起了昆虫学
21、家的注意11-13。Deneubourg14等通过“双桥实验”对蚁群的觅食行为进行了研究。如图 2-1(a)所示,对称双桥(两桥的长度相同)A、B 将蚁巢与食物源分隔开,蚂蚁从蚁巢自由地向食物源移动。图 2-1(b)是经过 A、B 两桥的蚂蚁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初始阶段出现一段时间的震荡(由于某些随机因素,使通过某座桥上的蚂蚁数急剧增多或减少)后,蚂蚁趋向于走同一条路经。在该实验中,绝大部分蚂蚁选择了 A 桥。在实验初期,A、B 两座桥上都没有外激素存在,蚂蚁将以相同的概率选择 A、B 两座桥,故此时蚂蚁在两座桥上留下的外激素量相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随机波动致使大部分蚂
22、蚁选择了 A 桥(也有可能为 B 桥),因此更多的外激素将会留在 A 桥上,致使 A 桥对后来的蚂蚁有更大的吸引力。如图 2-1(b)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A 桥上的蚂蚁数将越来越多,而 B 桥上正好相反。图 2-1 对称双桥实验S. Goss 15 等人给出了上述实验的概率模型。首先,假定桥上残留的外激素量与过去一段时间经过该桥的蚂蚁数成正比(这意味着不考虑外激素蒸发的情况);其次,某一时刻蚂蚁按桥上外激素量的多少来选择某座桥,即蚂蚁选择某座桥的概率与经过该桥的蚂蚁数成正比。当所有 m 只蚂蚁都经过两座桥以后,设 Am、Bm分别为经过 A 桥和 B 桥的蚂蚁数(Am + Bm = m),则第
23、 m+1 只蚂蚁选择 A 桥的概率为: (2.1)而选择 B 桥的概率为: PB (m) = 1- PA(m) (2.2)其中参数 h 和 k 用来匹配真实实验数据。第(m+1)只蚂蚁首先按(2.1)式计算选择概率PA(m),然后生成一个在区间0,1上一致分布的随机数 ,如果 PA(m),则选择 A 桥,否则选择 B 桥。为了求得参数 k 和 h,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证实17,当k 20 ,h 2 时,公式(2.1)与实验数据相一致16。另外,Goss15等人还用非对称双桥(两座桥的长度不相等)进行了实验。如图 2-2 所示,图 2-2(a)为蚂蚁经过非对称双桥开始觅食;图 1.2(b)显示绝大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基本 优化 算法 及其 改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