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 范建蓓 (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刘彦国 (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项目组主要成员: 吕永锋徐志扬徐春伟董一嘉章学愚李美珍韩权来建良(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模具分会博士 / 秘书长)印雄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博士 / 副总经理)单岩(浙大旭日科技有限公司博士 / 总经理)胡建林(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亚轮塑料模架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黄韦钧(台州市新立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专业建设基础1.
2、 现有基础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1987 年创建, 1999 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模具专业建设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单位, 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模具分会秘书长单位, 2009 年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经过长期的建设,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在浙江省同类院校中享有盛誉,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高职组)连创佳绩,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望。专业的录取分数及就业率一直排在浙江省高职工科类专业的前列。2. 师资队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团结向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团队,
3、现有专业专任教师12 人,其中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2 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模范2 人,浙江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1 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3 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83.3。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3. 实验实训基地条件建有设备设施先进、具备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综合性模具技术实训基地,设备固定总资产 1575 万元。模具技术实训基地拥有数控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电火花成型机床和线切割机床、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等设备,分别设有: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模具拆装实训室、反求与精密测
4、量实训室、 CAD/CAM实训室、模具专业学练一体化实训室、真空注射与快速成型实训室。模具技术实训基地已承办多届浙江省模具大赛,开发有模具制造工的技能培训与鉴定项目, 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模具制造工的中级和高级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点。2010 年被列为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4.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现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将校企合作教育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实施“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职业发展导向”的模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标准融通、能力渐进、学工交替”的课程体系,根据浙江省制造业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
5、岗位群及职业发展需要,以企业对模具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真实需求为根本,融入模具制造工、模具设计师等国家职业标准,确立模具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目前本专业建有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压工艺模具及设备、数控切削加工, 2门省级精品课程塑料成型模具及设备、机械创新设计,1 门“十一五”规划教材压铸模与其他模具, 1 门“双证融通”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2 门院级精品课程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专业教师主编、参编并公开出版教材19本,自编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 12 本。5. 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
6、务发挥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模具分会秘书长单位的优势,以模具技术实训中心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校企双赢的产学研合作。与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课题多腔注塑模热流道技术及应用研究、塑料挤吹型坯控制器的研制和产业化,分别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温州乐清市博大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的课题汽车车窗防夹电机的研制;为博世电动工具 (中国 )有限公司完成博士电动工具冲压模课题。与浙江省众多中小型模具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行项目研发。借助学院“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浙江省模具协会秘书长单位”等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
7、。受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委托,主持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鉴定研究课题;完成了模具制造工三级、四级鉴定指南和试卷库的开发工作;以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展模具专业职业工种的鉴定开发、培训与考评、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职教师资培训和省技能竞赛的组织工作,为企业培训员工 500 多名;承担浙江省模具、数控专业师资培训工作,为浙江省和四川省培训中高职专业骨干教师师资 100 多名。6. 学生质量与社会声誉迄今为止,模具专业共向社会输出人才3000 多人,遍布全省各地。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专业学生在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历和技能双证获取率99.5%,就业率 100。在全国
8、职业技能竞赛中 (高职组) 连创佳绩: 2005 年,学院模具专业的学生参加浙江省模具制造工技能大赛,获浙江省第1、2 名;同年参加全国东部地区五省二市模具制造工技能大赛,获两项金奖、一项银奖 。2006 年获全国十项技能大赛(数控)一等奖(第 1名), 2007 年参加浙江省“亚龙杯”塑料模具制造工技能大赛,获浙江省团体第一、学生个人第一、二、四名的好成绩。2008、2009 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项目比赛中,模具专业学生团队分别获 国家二等奖和一等奖(第 1 名)的好成绩,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二、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背景1. 社会背景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
9、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模具批量生产的制件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高精度和复杂程度、低耗能耗材,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信息、航空、航天、轻工、军工、交通、建材、医疗、生物、能源等制造领域,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现代化和高端技术服务中起到支撑作用,也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模具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是生产效益的放大器。“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
10、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2. 区域背景浙江省是国内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也是模具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主要为汽车制造行业、 IT 行业、家电行业、电动、摩托车行业、装备制造业和包装行业等提供模具装备。浙江省制造业产品的60 70%甚至更多的零件需要通过模具加工,且主要为电子元件、金属接插件精密冲压成型、精细塑料件注塑成型和铝合金、锌合金热压铸成型。黄岩是国内外闻名的“中国模具之乡”,据黄岩模具协会2010 年统计,区域内有专业模具厂家 3000 多家 (浙江有1 万余家模具企业) ,从业技术人员5 万多名,年交易额100 多亿元。奔驰、大众等众多企业与黄岩模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11、此外宁波、宁海、慈溪、余姚等地都有众多的模具工业园。浙江省模具产业已形成以黄岩、慈溪、余姚、宁海等地的塑料模,北仑、象山等地的压铸模,永康、杭州等地的冲压金属模三个产业集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过去长期依赖生产经验、以钳工为核心的粗放型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正逐渐被以技术为依托、以优化设计为宗旨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所替代;模具产品的传统概念也正被模具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概念所替代。从浙江模具的产需情况看,中低档模具已供过于求,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模具自给率还较低 ,只有 6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3. 人才需求背景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12、要( 2010 2020 年 ) 中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中提出:江省将围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一批示范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青年人才;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浙培育一批在生产一线善于技术革新的科技型技能人才。到2020 年,技师、高级技师力争达到80 万人。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 2015 年) 规划纲要,制造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 38 个示范区, 其中主要有: 杭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瑞安汽摩配
13、产业集群、金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永康五金产业集群、黄岩模具产业集群、义乌饰品产业集群、 余姚节能照明及新光源产业集群等, 这些产业集群中 60%70% 的产品零件需要模具加工。而模具行业的人才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力资源的发展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目前浙江省模具行业面临产业的转型升级,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尤其匮乏,制约了模具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尤其多工位级进模、精密塑料模具、热流道模具等设计与制造高级人才奇缺;2. 民营企业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少,技术力量薄弱,模具制造的精度和效率不高,模具市场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14、3. 浙江省虽有很多模具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但设备利用率差,缺乏高级编程和三维设计制造软件应用人员,数控设备加工率和CAD/CAM应用覆盖率比国外企业低得多。浙江模具开发能力、模具加工质量、模具寿命等因素直接影响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因此,为模具行业培养一批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高级模具钳工及企业管理等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1. 专业发展目标以省级特色专业为基础, 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 2015 年 ) 规划纲要、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热流道模、
15、多工位级进模等高精模具设计制造为重点,培养浙江装备制造产业群发展急需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创新“院企合体、学工交替、标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课程体系,以模具设计制造流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多方评价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校企专、兼职教师的深度融合,建立一支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精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争创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联合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起示范引领的优势专业。2.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浙江省高精模具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
16、握模具设计和制造先进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模具装配维修及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等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方向技能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 教学质量目标培养掌握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实用的专业知识;有道德、懂工艺、会设计、能制造,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前景宽广;具备模具设计师及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1. 创建“院企合体、学工交替、标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具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与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联合,共同组建高精模具加工研发、生产、技术交流平台,资源共享,以产、学、研合作共赢为基础,形成“院企合体”利益实体。
17、同时联合行业、企业界专家、教育专家,和专业带头人等共同组建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 深化工学结合内涵建设, 按照“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规律,将职业标准融于课程内容,集教学、鉴定及考核于一体,创建“院企合体、学工交替、标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文件 1 份,制订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准 4 份,与联合企业签订“院企合体”协议各 1 份。1 份,核心课程标2. 构建“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剖析模具行业的岗位、岗位群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以专
18、业支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构筑“专业平台”,培养应用与实践能力。根据区域产业集群分布和人才需求,以塑料模、冲压模和压铸模为三个“岗位方向”,强化学生单项 “岗位方向” 的高精职业技能,构建 “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推行与生产流程、岗位技能相适应,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考核于一体的课程结构,实施“以生产流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配合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本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及网站的建设。图 1 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4 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践、塑料模具设计与实践达到省级共享型课程建设标准;模具制造技术
19、 模具 CAD/CAM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开发 3 本重点或特色教材和3 个配套教学课件,建设1 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3. 建设一支“德技双 馨 ”,争创省级的优秀教学团队拥有一支德才兼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根据学院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教师企业经历工程等,采用国内外进修、攻读硕博士学位,短期培训,下企业锻炼等方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采取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教师与技师的互聘机制,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梯队。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职教理念先进、技术精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教授与副教授各1 名,培养骨干教师 1 名,
20、“双师” 素质教师2 名,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硕(博士)各1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1:1。4. 联合区域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省级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学院现有模具技术实训基地为基础,与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同组建高精模具研发与制造企业,形成“院企合体”实训基地。新建3 个实训室热流道模具及元件研发室、精密模具制造实训中心、产品造型工作室,建成省级示范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产品造型设计水平和模具制造精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60%。为培养学生掌握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装配和调试等技术,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科技服务,提供
21、硬件支持。5. 建立社会服务平台,增强优质资源的辐射能力,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作出贡献借助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平台,开展职业工种开发、鉴定、培训与考评,提供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职教师资培训、省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培训等对外服务项目,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主持开发模具制造工系列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方案和试题库,并完成配套培训教材的编写。完成模具、数控等工种考证培训,每年为社会培训各类高技能人才不低于 600 人次。与华东地区 6 所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立交流机制,共享建设成果。利用模具技术实训基地的高精设备,使学生在掌握高精模具设计的方法,具有高精模具制造、装配和调试等基本技
22、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依托地方区域经济特色和需求,成立先进制造工艺研究所,开展热流道技术应用与优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与制造技术、压铸模具失效分析、反求技术、产品开发与快速成型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承接省内中小型企业高精模具的成型零部件加工,完成年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经费50 万元。四、专业建设改革举措1构建“院企合体”机制,打造“院企师资深度融合”双师教学团队以学院现有模具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新建精密模具制造中心、产品造型工作室、热流道模具及元件研发室。与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联合,共同组建成高精模具加工研发、生产、技术交流平台,资源共享,以产、学、研合作共赢为基础,形成“院企合体”
23、利益实体。图 2院企合体建设机制( 1)构建“院企合体”动力机制。借助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优势,以校企双赢为原则建设“院企合体” ;建立地方政府保障机制、院企共存保障机制。( 2)建立理事会制度。由企业技术骨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组成理事会成员,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架、教学标准的制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 3)遵循“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探索“行业龙头企业支撑、多企业参与、专业与行业互渗、多方共赢”特色发展之路。( 4)探索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有理有节的互溶和公用,实
24、现院企深度融合和双赢。扩充校内、外实训基地,借助“院企合体”平台和技术优势,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在高精模具研发、制造领域广泛合作、交流,建立“具有造血功能的”社会服务平台。( 5)聘请行业中在高精模具研发、制造领域的技术骨干为学院的“企业教授”,参与学校教学工作,聘请行业能工巧匠为学院的“实习指导师傅” ,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学校老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一线技术服务、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建立“人员互聘、身分互认、角色互换”制度及津贴分配制度,制定互聘人员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 6)依托“院企合体”机制,搭建校企师资(师傅)互动平台,坚持采取“引、聘、培、践”,互聘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
25、推行教师企业经历工程、强化兼职教师队伍,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共同管理”的技术精湛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图 3“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2“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剖析模具行业的岗位、岗位群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和序化,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以专业支撑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构筑“专业平台”,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 2)依据浙江省产业集群分布和人才需求,以塑料模、冲压模和压铸模为三个“岗位方向”,有侧重地进行职业技术专项训练,拓展专项能力训练深度、
26、宽度和广度,构建“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课程体系。( 3)“岗位方向”课程实施“以生产流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模具设计制造流程具有鲜明的过程性。选择典型“产品” 、“项目”为载体,按照生产流程重构工作知识结构体系,序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单元:明确任务(任务引入)知识准备任务实施总结归纳强化训练习题与训练,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使工作过程中知识与生产流程紧密结合,强调“策略性知识”在任务实施、过程优化中的应用,同时引入模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行业发展紧密接轨。图 4“岗位方向”课程的教学实施3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措施( 1)采取“校企合作、多元参与、全程监控”的
27、模式,组建由教务处、兼职老师、校督导室、分院督导组、教研室、学生教学信息员构成的,由学院教学管理者、专兼老师、学生、企业、学生家长及第三方监理机构等多元参与的网络化全方位闭式循环改进式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校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学生学习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质量管理规范与“质量记录”等信息循环反馈,不断优化改进,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实施多元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依据课程特点及其课程教学,以适用为原则,合理选用操作演示、汇报、答辩、考试、实操等多种考核评价方法与手段,并结合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途径,全
28、面、客观学生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图 5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监测体系4建立社会服务平台,服务区域经济,促进模具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优质资源的辐射能力( 1)依托“院企合体” ,借助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平台,开展职业工种开发、鉴定、培训与考评,提供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职教师资培训、省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培训等多个对外服务项目,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每年为社会培训各类高技能人才 600 人次以上。与华东地区 6 所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立交流机制,共享建设成果。( 2)利用“院企合体”基地的高精设备,承接合作企业及省内中小型企业高精模具的成型零部件加工,完成年技术服务经费
29、 30 万元,为改变我省先进制造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度偏低的状态作出贡献。( 3)成立先进制造工艺研究所,在热流道技术应用与优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与制造技术、压铸模具失效分析、反求技术、产品开发与快速成型技术等模具行业高精尖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每年完成一项以上省厅级项目的研究,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年到款额20 万元。五、绩效考核指标通过二年专业建设,至2013 年 9 月达到预期目标:序号建设内容2012年 9月2013 年 9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模式分院与各联合企业签订“院企合总结形成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的改革与创新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体”协议;课程体系与教2学
30、内容改革3 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4地的建设5 社会服务6 教学评价改革学生学业与竞7赛成绩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5 份。建立学校、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新机制。校企共建 4 门专业优质核心课开发 3 本重点或特色教材和 3 个配套教学课件;程,其中 2 门课程达到省级共享型建设 1 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网课程建设标准, 2 门建设成为院级站,包含交互式教学系统开发、网精品课程;络课程建设;完成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多方评价系统开发:实施教师自式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评、学评教、同行与专家评教、企建立“校企合作、多元参与、全业用人单位、合作企业、教研室、程监控”教学评
31、价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评教。制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培养专业带头人1 名、副教授1划;名、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1 名,培养教授 1 名、骨干教师1 名,聘请行企业专家,达到专、兼职教“双师” 素质教师2 名,引进硕(博师比例 1:1;士)1名;完成教科研论文 6 篇,省级以上完成教科研论文6 篇,省级以上课题 2 项,申请专利 1 项;课题 2 项,申请专利 2 项;技能竞赛及全国竞赛指导中取得参加国内外高职理论培训或学良好成绩。术交流 10 人次从上。制订“院企合体”实训基地协议完善精密模具制造中心、产品造书,组建高精模具加工研发企业;型工作室、热流道模具研发室建设;建立 10 个以上紧
32、密型校外专业建立 10 个以上紧密型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开出率达98%以上。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60%。主持开发模具制造工系列职二年培训各类高技能人才不低于业资格鉴定方案和试题库;600 人次;完成技术服务经费30 万元/年。完成技术服务经费 30 万元 / 年。建立“校企合作、多元参与、全程监控”教学评价制度;“校企合作、多元参与、全程监实施教师自评、学评教、同行与控”教学评价实施成效分析。专家评教、企业用人单位、合作企业、教研室、学生教学信息员评教。评学:评价内容从对学生认知领模具制造工中级鉴定平均合格率域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达到 100%,毕业生“双证书”率达评价
33、,态度、知识、技能、方法、到 100%;能力多维兼顾;学生自评、同学互模具设计师与模具高级工考证合评、教师评价综合使用;格率 75%以上;专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程、专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生职业技能业课程考核平均合格率达到85%。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就业质量与社8会声誉毕业生就业率和一次签协率稳定在95%以上;招生指标完成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对于省平均水平,达到90%;本专业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母校怀有的感情深度,对在校所学生反映满意率稳定在90%以上;知识与技能满意度,对任课教师认学生家长对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可度,对学校实训
34、装备和教学条件效果的认可度, 满意率在 90%以上。的认可度。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依据 201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文件精神,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建设内容申请中央财政合计(万元)(万元)小计20122013年度年度总计(万元)450400200200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地方财政行业企业其他(来源25杭州崎品机械有(来
35、源25:):(来源25:)(万元)限公司 )(万元)(万元)小计20122013小计20122013小计20122013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502525院企合体机制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机制与体制建设院企合体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其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其他调研、课程体系与内容重构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质量保障101055553255232211884488442211101055404020204040202010105525 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用与数字校数字化专业建设网园建设其他精密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建设学练一体化教学设施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先进制造工艺研究所改善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资队伍与服师培养务能力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培养其他553230302010552390401525502525303015151010553030151510105510105560603525101055151551055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