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 长:李恩田 杨明(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总经理)成 员:闫庆禹(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技术部长)陈方周(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技术部长)陈军(宜宾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部主任)贺大松 阳彦雄 袁永富 唐永艳 杨宇 郭晟 曾欣刘存平 刘光虎 罗宗平 张锐丽 刘勇 赖啸 宋宁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1、背景分析模具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模具CAD/CAM/CAE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越来
2、越普及,模具向着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模具及精密制造产业是宜宾市的重点发展产业。根据国家科技部国科函高20113号文件,“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被认定的2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唯一以发展精密模具和特种材料集成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宜宾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五粮液普什集团(含普什模具、普什重机等)等机械制造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形成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中心,到2015年,宜宾精密模具及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年产500亿(2010年为92
3、.6亿),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2、人才需求分析宜宾地区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类技能应用人才紧缺。随着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逐步展开,以及宜宾以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有限公司为首的模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本地区对于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岗位的模具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而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需求的人才主要依靠本地培养。因此,培养一批稳定的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也就成了首选。3、服务方向及技术领域本专业以支撑“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模具高
4、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坚持立足宜宾、面向川南、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两懂两会”(懂冲塑模具设计、懂模具CAD/CAM/CAE软件应用、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对模具进行制造、会经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模具加工设备的调整与操作,生产、技术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等工作。二、专业建设基础2001年开办模具专业,2009年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随宜宾及周边地区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大,专业发展迅速,。1、学生规模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有在校学生共624人。图2-1 近3年模具专业学生入
5、学情况2、师资情况本专业通过引进、培养、进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和以老带新人才建设路线,初步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师资队伍,但专业与技能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结构情况见表2-1。3、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现拥有2个校外实习基地,13个实验、实训室(基地)。表2-1 模具专业教师结构一览 数量双师型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研究生学历 来自企业教师 兼职教师 17人 8人 4人 6人6人7人 7人 (1)校内实践条件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先后建有校内生产型实习工厂1个,实验实训室13个,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502万元,176台(套)。其中价值5万元以上
6、的实验实训设备42台(套)。(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先后建有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一汽大众等校外实习基地9个,满足了我校模具相关专业学生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技术服务等需求,成为我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要方面。4、课程改革与建设特色近年来,以模具企业“生产过程”为导向,积极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重构和创新,深入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等相关课题研究与实践,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了2门优质核心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与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建成了1门省级精品课程基于UG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本专业教师积
7、极参加教材建设和教研活动,先后编写出版高职教材9本,其中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入选国家规划教材,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5、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特色依托精密模具制造产业,服务于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五粮液普什集团、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红星电子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创新并成功实施了“工学交替”和“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五粮液普什集团、红星电子有限公司、力源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职工举办短期技术或技能培训多次;与五粮液普什集团等企业合作
8、,进行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等。6、学生质量与社会声誉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强调德能并重,学生专业技能强,多次在全国和四川省的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平均在85%以上。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强,质量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表2-2 模具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部分获奖情况比赛项目获奖情况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0年)全国二等奖1项、四川省一等奖1项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川分赛四川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3D创新设计大赛(2009年)四川省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宜宾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宜宾市一等奖1项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9、目标1、专业发展目标与五粮液普什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实践条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建设;到2013年,初步建设成为能支撑宜宾精密模具及机械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模具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2、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模具行业和本地模具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面向模具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及企业管理等能力,满足宜宾精密模具产业及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四
10、、专业建设内容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宜宾地区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人才的需求状况,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以宜宾现代制造职教集团为平台,与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公司等先进企业合作,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专业教学结合,明确岗位描述和职业要求,借鉴顶层设计思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基于“生产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坚持以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生产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一是利用校内模具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生产流程,进行模具CAD/CAM/CA
11、E软件应用、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能力训练,开展现场教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采取 “生产性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到模具生产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真实生产和管理,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2、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育的重要切入点,考虑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模具产品生产流水线式的工作过程为逻辑,逆向推演,将工作过程熔合到课程结构中去,实现专业课程与工作过程结构的无缝衔接。基于典 型 模 具 产 品模具的生产流程(基于工作过程,对成套模具的生产进行解构)后处理(销售、安装调试、维护等)材料采购报价与订单评估试模装配加工设计重构课程体系结
12、构图4-1 课程体系构建方法流程图模具产品生产过程,拟订工作岗位与能力结构,结合我院模具专业培养人才与之对应关系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标准改革通过毕业生企业调查、行业专家座谈、信息反馈、与中职学校交流等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入学标准、招生方式、学习年限、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技能要求、专业(实训)课程、课程结构、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研究,与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公司等先进企业合作,制定基于“生产过程”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经过充分调研与分析,从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考核要求和方法、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13、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制订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CAE技术应用、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等专业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3、教学资源库及教材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重构为主线,建设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CAE技术应用、模具数控加工技术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及教材。 表4-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建设规划表教材名称完成时间负责人主/参编教材性质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立体化)2013-12曾欣主 编校企共建特色教材模具CAD/CAM/CAE技术应用2013-12郭晟主 编校企共建特色教材模具数控加工技术2012-12袁永富主 编校企共建校本特色实训教材4、教师队
14、伍建设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计划用两年时间,培养、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技艺高超的技师15表4-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表课 程完成日期备 注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2013-12负责人曾欣参与人陈方周(企业)、宋宁模具CAD/CAM/CAE技术应用2013-12郭晟闫庆禹(企业)、刘咸超模具数控加工技术2012-12袁永富闫庆禹(企业)、赖啸人为兼职教师。通过建设形成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设计 制造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