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森林经理课程设计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经理课程设计指导书.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森林经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前 言1一、小班累计总蓄积量的抽样控制2二、森林资源状况的分析4三、森林资源经营目标规划8四、轮伐期的确定14五、森林作业法的设计18六、森林采伐量的计算19七、森林资源合理消耗量的确定22八、森设林资源动态预估25附件1 计对象的基本情况28附件2 GIS技术在森林经理中的应用综合实习37前 言森林经理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加深领会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森林经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此项任务工作浩大,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内,难以参加此项工作的全过程。为此,把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汇集在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要求每个学员独立地
2、完成指导书规定的工作项目,使学员受到一次基本训练。指导书的工作项目基本上按工作程序编排先后次序,但某些项目也有交叉。例如:一般要求经营目标规划之后才能确定轮伐期,但是经营目标中的少数指标涉及到轮伐期。遇到这种情况,设计者对工作程序可作适当调整。编著 陆兆苏(南京林业大学教授)二三年九月一、小班累计总蓄积量的抽样控制通过小班调查,可以获得每个小班的蓄积量。把小班蓄积量加以累计,可以得到整个经理对象的总蓄积量,但小班累计的蓄积量没有提供相应的精度。为此,有必要在估测总体内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检查小班累计总蓄积量是否落在置信区间之内。设某分场总面积为22,699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12,463立方米
3、(小班累计数)。按规程要求,该分场活立木蓄积量的允许误差为15%(E=0.15)。据过去调查材料分析,该分场蓄积量变动系为60%(C=0.6)。按简单随机抽样地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t=1.96,可靠性95%),样地间距为500500米,样地面积为1亩(园形,半径为14.57米)。实地布点结果,共设样地64个。样地原始数据如下(表1)表1 样地蓄积量登记表(. 为样地号;X为样地蓄积量)NoXNoXNoXNoX17.123179.243338.361493.86529.8341811.0233410.141505.57337.701198.2043511.1565110.23047.65420
4、5.171361.753529.44058.763215.201375.075531.07769.960226.201385.601540710.350237.451399.540558.99388.021246.210401.369566.47299.293257.455414.165573.170109.391266.044423.086588.438115.093277.012434.505592.395127.334288.340441.681602.598136.924299.188451.228610147.185306.135469.219620158.2353110.40447
5、0633.882166.3743211.4344811.136646.078根据表1数据计算下列特征数:平均蓄积量()标准差(Sx)标准误()相对误差限(E%) (t=1.96,可靠性95%)精度P(%)P(%)=1-E(%)全分场活立木蓄积量(M)全分场活立木蓄积量置信区间M-(ME)M+(ME)二、森林资源状况的分析森林资源是再生性的动态资源,分析森林资源,既要掌握其现状,也要了解其动态。所以,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指标不是一二个,而需要由多种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根据森林资源管理的要求,森林资源状况的指标体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作为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指标
6、;(2)作为评价森林经营活动技术经济效果的分析指标;(3)作为森林资源数据的统计指标;(4)作为林业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的目标指标。森林资源状况可以从林地利用状况、资源消长、资源结构、森林生产率四个方面设定相应的指标,构成一个指标体系,计算项目和计算方法如下:(一)反映森地利用状况的指标林地是国家划拨给林业经营的土地,林地是否合理利用,是衡量资源管理水平的首要条件。属于这方面的指标有:1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可以说明某一地区国土利用的状况,以及森林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个指标综合反映了森林资源对社会需求所满足的程度,常被应用于国土整治和林业规划,是国际上通用的指标。计算方法可参照林业部森林资源
7、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八条第六款。计算数据参照附件第三部分。2林地利用率是指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之百分比。所用数据可参照附件第三部分。3有林地平均郁闭度林分郁闭度影响到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也关系到森林生产率的高低,我国有些林区由于经营管理不当,林相残败,林木稀疏,形成大面积低产林。本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资源管理水平的主要尺度之一。计算方法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式中:为平均郁闭度;P1、P2、P3Pn 为有林地郁闭度0.4,0.5,0.6,1.0S1、S2、S3Sn 为相应郁闭度的有林地面积计算数据可参照附件表1。(二)森林资源结构指标所谓森林资源结构主要从森林资源的质量、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和
8、森林永续利用等方面来分析森林资源的状况。属于这方面的指标有:1林种结构是指有林地面积中各林种的面积比重(%)。2树种结构我国林种复杂。应根据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树种结构。在大范围地区进行宏观分析时,可用针叶林面积和阔叶林面积之比来表示。在县以下的林业生产单位,可用有林地面积按优势树种组的分配(%)来表示。以上两指标的所用数据可参照附件中有林地面积中各林种的面积分配,有林地面积按优势树种组的分配。3龄级结构利用附件表2用材林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面积按龄级分配情况来反映龄级结构。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可以采用条形图的形式,分别优势树种组绘制龄级结构示意图(图1)。 图1 优势树种组龄级结构示意
9、图4径级结构根据林业部颁布的森林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活立木胸径径级组划分如下:小径组(612厘米);中径组(1424厘米);大径组(2636厘米);特大径组(38厘米)。蓄积量按径级组的分布(%)可以反映径级结构。在研究林分结构情况时,也可以用株数按径级组的分布作为径级结构的指标。本设计可利用附件表3用材林各优势树种组近熟林以上的蓄积按径级组的分配来分析径级结构的特点。采用条形图的形式体现其径级结构。(三)森林生产率指标森林生产率是指通过人的劳动和自然力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林地上生成的蓄积量、生长量以及林副产品和经济林产品的数量。其主要指标有:1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本指标类似农业上的“
10、单产”指标。木材的“单产”不是一个生产季节所能完成的,往往需要若干年以至几十年才能积累起一定的蓄积量。由于积累期不同,“单别”差别很大,为了增加指标的可比性,应该考虑时间的因素。根据积累期的不同,可分别计算以下三种“单产”(1)现实单产:即以现实林龄作为蓄积量积累期,把有林地现实蓄积量被有林地面积平分后所得之数据。参照附件表2的有关数据,计算用材林有林地的现实单产和杉木、马尾松、阔叶林的现实单产。(2)定期单产:采用统一的基准年龄作为蓄积量积累期,以此期间内积累的有林地蓄积量被有林地面积平分后所得之数据。本设计统一采用25年为基准年龄,使用的数据可参照附件表2中相应龄级的蓄积和面积,如龄级期1
11、0年(松、阔叶树)则可用第龄级的蓄积量被相应的面积除;龄级期5年(杉木)则可用第、龄级的蓄积量被相应的面积除。2有林地单位面积生长量由于森林资源再生产的周期比较长,所以人们不仅要求林木丰产,还要求林木速生。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可以反映林木是否达到了丰产要求,而生长量可以说明林木是否速生。生长量的种类很多,作为森林资源状况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以采用定期平均生长量,以最近5年为定期年数。参照附件表5的数据,以连年生长量被相应的面积除,即可得有林地单位面积生长量。3森林副产品和经济林特产的单产副产品和特产品的种类很多,不胜枚举。其单产一般可用单位面积的收获量表示,对于某些经济林特产品,除单位面积产
12、量外,还可以用单株的平均收获量来表示。(本设计不算此指标)。(四)森林资源消长指标森林资源是一个动态系统,为此需要有一定的指标来反映其消长动态。关于于这方面的指标有:1造林保存率在实际工作中,这个指标有两种概念和算法:一是造林株数保存率,是指人工造林后,经过三年以上的时间,在造林地上仍能保存一定数量的成活株数,以此株数与栽植时造林株数相比所得的百分比。这是在造林验收时采用的指标(本设计略)。另一种是造林面积保存率,是指一定年限内(一个经理期或更长时期)造林保存面积(达到有林地标准)与造林施工面积之比。本指标可以反映林业工作实绩和资源动态状况,是森林经理工作中常用的指标。计算数据可参照附件第四部
13、分中有关造林更新情况。2有林地面积净增率(0.0Ps)调查间隔期末的森林面积与间隔期初的森林面积之比值的几何平均数,可以反映森林面积的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减1(或100%),即可得平均增长速度(即年净增率)式中:n为经理期(或调查间隔期),n=10 Sn为经理期末的有林地面积(本指标可用前一个经理期末的数据) S1为经理期初的有林地面积(本指标可用前一个经理期初的数据)3有林地蓄积净增率(0.0PM)以期末蓄积(Mn)与期初蓄积(M1)之比值的几何平均数减1(或100%),即可得森林蓄积平均增长速度(年净增率)。计算公式与上述相似,把Sn、S1改为Mn、M1即可。森林面积和蓄积净增率,如
14、果出现负值,则说明有了森林赤字。以上两种指标的计算数据可参照附件表8。三、森林资源经营目标规划有关森林资源经营目标规划的指标较多,涉及面广,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和论证。根据课程设计的允许条件,选用下列项目进行规划。(一)森林覆盖率根据下列条件确定设计对象在本经理期末可能实现的森林覆盖率。1林业用地的面积;2目前的森林覆盖率;3目前的林地利用率和最大限度的林地利用率;4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5过去10年间森林面积净增率(森林面积是指按规定可以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的各地类的面积)。(二)林种结构在现有林种结构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本经理期内重点调整防护林和用材林的面积。防护林的最
15、低面积可参照林业部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五条的要求,结合当地的条件,计算防护林的最低面积。参照附件第四部分功能区划有关数据,可知防护林的必需面积。用材林的区划的方针为:“以销定产,以产定造,定向培育,集约经营”。本设计对象的用材林生产的原木销路有四个方面:(1)国家指令性计划用材;(2)外销商品材;(3)本单位自办加工企业生产用材;(4)本单位基建和生活用材。用材林最低面积(S)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V1:国家指令性计划年需材量 V2:年外销商品材数量 V3:本单位加工企业年需材量 V4:本单位基建和生活年需材量 C:综合出材率(0.65) mu:用材林单位面积伐期收获量 :综合轮伐
16、期计算说明:(1)V1、V2、V3、V4各种需材量是一种预测值,可利用附件表7中提供的过去10年的各种需材量实际值,用指数平滑法求得预测值。指数平滑法的计算方法如下(表2)。表2 指数平滑法计算表年 序12 3 910计需材量(Xi)X1 X2 X3 Xn-1 XnXi移动平均数() 预测值式中:a为平滑系数 0a1(2)综合轮伐期()是面积加权的调和平权数,即变量倒数平均数的倒数。计算公式为:式中:S1,S2,Sn为各经营类型的面积权重。u1,u2,un为各经营类型的轮伐期。各经营类型的轮伐期可用设计者所定的轮伐期,各经营类型的面积可参照附件表2中有关数据。(3)用材林单位面积伐期收获量(m
17、u)计算方法见本节第(四)部分。(三)龄级结构是指经营类型的面积按龄级的分配情况。各龄级的标准面积(f)计算公式为:式中:F为经营类型的面积u为轮伐期n为龄级期年数(杉木5年,马尾松及该场的阔叶树为10年)。(四)单位面积伐期收获量(mu)是到达伐期时的单位面积主伐收获量,这里计算的是经营类型的伐期平均收获量。本设计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各经营类型的伐期收获量:1利用生长过程表杉木的数表较多。选用适当的生长过程表,可以获得单位面积伐期收获量,本设计可用此法计算杉木经营类型的伐期收获量。生长过程表是按疏密度1.0编制的,由众多小班组合而成的森林经营类型,其平均疏密度难以达到1.0,集约经营的杉木人
18、工林经营类型,期望疏密度可以达到0.70.8。从生长过程表中查出轮伐期所在龄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之后。再乘期望疏密度,即得该经营类型的单位面积伐期收获量。杉木生长过程表的有关数据摘录如下(表3)。2先进平均数法在缺乏经营数表的地区,可采用本法。本设计中马尾松和阔叶树两个经营类型用此法计算单位面积伐期收获量。计算方法如下:(1)将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所在的龄级的各小班面积、蓄积加以合计,求其平均每亩蓄积量;(2)把大于该平均数的小班挑出,合计其面积、蓄积,再计算出这部分小班的平均每亩蓄积量,这就是先进平均数。兹将马尾松、阔叶树两经营类型主伐年龄所在龄级的各个小班面积、蓄积列于表4、表5。表3 杉木生
19、长过程表(疏密度=1.0)(适用地区:杉木中带东区)龄 阶平均高(米)平均胸径(厘米)每亩株数每亩蓄积(立方米)52.53.12931.17105.26.32413.03157.89.12056.482010.212.017711.702512.414.715417.503013.916.513721.503515.017.812524.354015.818.811626.554516.419.611028.155016.920.210529.39表4 马尾松经营类型第龄级小班面积蓄积表林 班小 班面积(亩)蓄积(立米)林 班小 班面积(亩)蓄积(立米)5350325593665158544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森林经理 课程设计 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