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教学配套课件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doc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教学配套课件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铣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教学配套课件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doc(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主编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1)分析被加工零件的图样,明确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2)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制订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处理非数控加工工序等。3)加工工序的设计,如选取零件的定位基准,确定夹具方案,选取刀辅具,划分工步,确定切削用量等。4)数控加工程序的调整,如选取对刀点和换刀点,确定刀具补偿,确定加工路线。5)处理数控机床上的部分工艺指令。数控铣床的工艺内容比较广泛,而且其成本价格比较高,因此,选择数控铣削加工内容时,应从实际需要和经济性两个方面考虑。虽然数控加工工艺内容较多,但部分内容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还是很相似的,因此普通
2、机床加工工艺可以作为参考。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第一节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比较多,比较常用的主要有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刀具调整单、机床调整单、零件加工程序单等。这些文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各企业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制订的。一、工序卡数控加工工序卡是在普通机加工工序卡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的辅具、刃具切削参数、切削液等。它是操作人员配合数控程序进行数控加工的主要指导性工艺资料,工序卡应按已确定的工步顺序填写。数控加工工序卡片见表31。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表3-1 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二、数控刀具调整单数控刀具调整单主要包括数控刀具明细表(简
3、称刀具表,见表32)和数控刀具卡片(简称刀具卡,见表33)两部分。数控加工过程中机床对数控整体式刀具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要在机外对刀仪上对刀获得参数,并且要事先调整好刀具直径和长度。数控刀具明细表是调刀人员调整刀具输入的主要依据,而刀具卡片主要用来反映刀具名称、编号、锥柄规格、刀具结构、刀片型号和材料等内容,它是工作人员选择、组装刀具和调整刀具的依据。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表3-2 数控刀具明细表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表3-3 数控刀具卡片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表3-4 工件安装和零点设定卡片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单是编程人员根据工艺分析结果和设计情
4、况,按照机床特点和机床编程格式要求的指令代码编制的。它是记录数控加工工艺参数、工艺过程、位移数据的清单以及手动数据输入(MDI/MDA)和实现数控加工的主要依据,如表35所示。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表3-5 程序清单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四、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在数控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并防止刀具与夹具或工件发生意外碰撞,为此必须设法明示操作者关于编程中的刀具运动路线(例如,程序起点、从哪里下刀、在哪里抬刀、哪里是斜下刀等)。为简化走刀路线图,一般可采用统一约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机床可以采用不同的图例与格式,表36为一种常用格式。在某些企业里还会增设有编程任务书,如表37所示。
5、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表3-6 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表3-7 编程任务书年月日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第二节加工路线的制订确定加工路线的主要内容是指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走刀路线,而精加工切削过程的走刀路线都是沿工件轮廓进行的,不同的是采用何种进、退刀,顺、逆铣等加工方式。在数控加工中,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加工路线。在铣削轮廓表面时一般采用立铣刀侧面刃口进行切削,对于二维轮廓加工,通常采用的加工路线为: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1)从起刀点快速定位至下刀点。2)下刀至背吃刀量。3)建立刀具补偿,沿切向切入工件。4)执行刀具补偿,进行轮廓
6、切削。5)沿切向切出工件。6)退离工件,取消刀具补偿。7)刀具向上抬刀至安全平面。8)快速返回起刀点。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由数控加工原理可知,编程时,加工路线的确定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工路线要保证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要求效率较高。2)应尽量使数值计算简便,从而减少编程的工作量。3)应尽量使加工路线最短,从而减少空刀时间,并减少程序段,节约存储空间。要在编程中实现最短的进给路线,除了依靠大量的实践经验外,还应善于分析,必要时可辅以一些简单的计算。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一、最短的空行程路线1.巧用起刀点如图31a所示为采用行切循环方式进行铣削平面的一般情
7、况实例,其对刀点A的设定是考虑到精铣等加工过程中需要方便地换刀,故设置在离坯料较远的位置,同时将起刀点与其对刀点重合在一起,按三刀精铣的进给路线安排如下:图3-1 巧用起刀点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2.巧设换刀点为了考虑换刀的方便与安全,有时会将换刀点设置在离坯料较远的位置处(如图31a所示的A点),那么,当换第二把刀后,进行精加工的空行程路线必然比较长。如果将第二把刀的换刀点设置在图31b中的B位置上方,则可缩短空行程距离,此过程中必须保证换刀的安全。3.合理安排“回零”、空行程路线在合理安排“回零”路线时,应使其前一刀终点与后一刀起点间的间隔尽量减短,或者为零,即可满足进给路线为最短
8、的要求。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二、最短的切削进给路线在安排切削进给路线时,要考虑被加工工件的刚性及加工的工艺性等要求,不要一味追求加工路线最短。图3-2 镗孔加工路线示意图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三、确定Z向(轴向)的加工路线刀具在Z向的加工路线分为快速定位进给路线和工作进给路线。如图33a、b所示,刀具先从初始平面快速运动至距离工件加工表面上方一定距离的R平面(安全平面),然后按编程的工作进给速度运动进行加工。图33b所示为加工单个孔时刀具的加工路线。对多孔加工,为了减少刀具空行程进给时间,加工中间孔时,刀具不必退回到初始平面,只要退回到R平面即可,其加工路线如图33c所示。刀
9、具在Z向的加工路线常用的有三种下刀方式:垂直下刀、斜线下刀和螺旋下刀。在确定Z向的加工路线时要注意高度参数,高度参数包括Clearance(安全高度)、Retract(参考高度)、Feedplane(下刀位置)、Top of stock(工件顶面)和Depth(切削深度)等。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在某些系统编程时还会表示为起始平面、返回平面、进刀平面、切削平面、退刀平面和安全平面,其说法不一,但基本意义相同,其定义如图34所示。图3-3 刀具在Z向进给路线设计示例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图3-4 Z向加工路线各“面”的设置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1.起始平面(安全高度)起始
10、平面是程序开始时刀具在的Z平面的初始位置,在此高度上刀具可以在任何位置平移而不会与工件或夹具发生碰撞。一般定义在被加工表面的最高点之上100200mm左右。此平面应该高于返回平面,其对应的高度称为安全高度。在返回平面上刀具一般以G00的速度运行,如图33a所示。2.返回平面(参考高度)返回平面是指在程序结束时,刀具刀尖处所在的Z平面。一般在被加工表面的最高点之上50100mm左右的某个位置上。在某些编程中一般与起始平面重合,在返回平面上刀具以G00的速度运行,返回平面应高于下刀位置。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3.进刀平面(进给下刀位置)在铣削加工中,刀具先以G00的速度快速运行到零件开始切
11、削位置处,然后转换为切削进给速度进入加工,此速度转折点的位置为进刀平面,一般定义在被加工表面的最高点之上510mm左右的某个位置上。4.切削平面(切削深度)在铣削加工中,刀具下刀至零件切削深度然后转为切削加工的平面,一般是指编程时Z值的深度,但因加工分层铣削时下刀深度不尽相同,所以其切削平面也不是唯一的。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5.退刀平面在数控铣削加工结束后,刀具以切削进给速度离开工件表面一段距离(510mm)后,转换为以快速 G00返回到安全平面和被加工零件的开始切削位置,此转折位置为退刀平面,一般情况下可以等同于进刀平面。6.安全平面安全平面是指当一个曲面切削好后,刀具沿着刀轴方向
12、返回运行一段距离后,刀尖所在的Z平面,安全平面一般定义在高出被加工零件最高点25mm左右的某个位置上。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四、进刀/退刀方式的确定对于铣削加工而言,刀具切入工件的方式不仅会影响到被加工工件的加工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加工的安全。对于二维轮廓加工,一般要求从侧向进刀或沿切线方向进刀,尽量避免垂直进刀,退刀方式也应从侧向或切向退刀。刀具从安全平面下降到切削高度时,应离开工件毛坯一个距离(一般要求为35mm),不能直接贴着加工零件即理论轮廓处直接下刀,以免发生危险、损坏刀具和划伤工件。下刀运动过程不能用快速运动指令G00,一般选用直线插补运动指令G01。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13、与设计1.铣削平面工件的进给路线铣削平面工件时一般采用立铣刀侧刃进行切削,而且在铣削加工过程中,一般要求刀具不允许在工件表面上停顿,以免留下刀痕,为减少接刀痕迹和保证工件表面质量,在编写刀具的切入和切出程序时均需要精心设计。如图35a、b、c所示,在数控铣削加工中,铣削内、外表面轮廓时,铣刀一般应沿工件轮廓曲线的延长线切向切入和切出零件表面,而不应沿法向直接切入工件,以避免因弹性变形而在加工表面产生刀痕,从而保证工件轮廓光滑。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图3-5 切入切出方式a)铣削外圆 b)铣削外轮廓 c)铣削内圆轮廓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图3-6 螺旋、圆弧方式进退刀 第三章数控
14、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2.铣削内轮廓表面的进给路线铣削内表面轮廓时,铣刀的切入点和切出点无法外延,这时应尽量采用圆弧过渡到圆弧或圆弧过渡到直线的方法,如图35c、图37b所示。在无法实现时上述外延方法时可安排一切入点,使铣刀沿工件轮廓的切线方向切入和切出,并将其切入、切出点选在工件轮廓两几何元素的交点处。图37为无交点内轮廓加工铣刀的切入和切出效果。图3-7 内轮廓加工铣刀的切入点和切出点效果图a)法向切入时在轮廓拐角处留下刀痕 b)圆弧过渡到直线的切入切出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图3-8 加工凹槽的进给路线a)行切法 b)环切法 c)综合法图3-9 常用的铣削加工路线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
15、析与设计(1)行切加工法如图3-10所示,面铣刀沿XY平面进行直线插补加工,当一段直线加工完后,沿Y方向进给Y再加工相邻的另一直线,如此依次增加距离重复加工。1)矩形平面的行切区域计算。假定工件尺寸如图310所示,采用60面铣刀加工,步距50mm,上、下边界刀具各伸出10mm,则行切区域尺寸为800mm560mm(560mm=(600+102-60)mm)。2)矩形下陷凹槽的行切区域计算。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图3-11 矩形下陷凹槽图3-10 矩形平面的行切路线图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如图311所示,假定下陷尺寸100mm80mm,由圆角R6制约故选取12立铣刀,设定精加工余
16、量05mm,步距10mm,则半精加工形成的矩形为(100-122-052)mm(80-122-052)mm=75mm55mm。如行切上、下边界刀具各伸出1mm,则实际切削区域尺寸=75mm(55+2-12)mm=75mm45mm。3)行切的子程序实现。4)切削次数与子程序重复次数计算进刀次数n=总进刀距离/步距=45/10=4.5,实际需切削6刀,进刀5次。子程序重复次数m=n/2=5/2=2,剩余一刀进行补刀。步距的调整:步距=总进刀距离/切削次数。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实际应用说明1.当实际切削次数约为偶数刀时,应对步距进行调整,以方便程序编写。2.当实际切削次数约为奇数刀时,可加
17、1成偶数刀,再对步距进行调整,或直接将剩下的一刀放在行切后的补刀中,此时不需调整步距。3.由于行切最后一刀总是进刀动作,故行切后一般需补刀。编程举例对图311所示零件,编程零点设在工件中央,下刀点选在左下角点,加工程序(FANUC系统)如下: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2)环切加工法环切加工是利用已有精加工刀补程序,通过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式,控制刀具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一层一层去除工件余量,直至完成零件加工。1)环切刀具半径补偿值的计算。确定刀具直径、走刀步距和精加工余量。确定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刀补值。确定环切第一刀的刀具中心相对零件轮廓的位置(第一刀刀补值)。根据步距确定中间各刀刀补值
18、。例如,用环切方案加工图312零件内槽,环切路线为从内向外。环切刀补值确定过程如下: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图3-12 环切零件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根据内槽圆角半径R6mm,选取12mm键槽铣刀,精加工余量为0.5mm,走刀步距取10mm。由刀具半径R6mm,可知精加工和半精加工的刀补半径分别为6mm和6.5mm。如图3-12所示,为保证第一刀的左右两条轨迹按步距要求重叠,则两轨迹间距离等于步距,则该刀刀补值=(30-10/2)mm=25mm。根据步距确定中间各刀刀补值,第二刀刀补值=(25-10)mm=15mm,第三刀刀补值=(15-10)mm=5mm,该值小于半精加工刀补值
19、,说明此刀不需要。由上述过程可知,环切共需4刀,刀补值分别为25mm、15mm、6.5mm、6mm。2)环切刀补程序工步起点(下刀点)的确定。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一般而言,当选择轮廓上凸出的角作为切削起点时,刀补程序的下刀点应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45方向),当选取圆弧与直线的相切点或某水平/垂直直线上的点作为切削起点时,刀补程序的下刀点与切削起点的连线应与直线部分垂直。在一般的刀补程序中,为缩短空刀距离,下刀点与切削起点的距离比刀具半径略大一点,下刀时刀具与工件不发生干涉即可。但在环切刀补程序中,下刀点与切削起点的距离应大于在上一步骤中确定的最大刀具半径补偿值,以避免产生刀具干涉。对
20、图312所示零件,取R30mm圆弧圆心为编程零点,取R30mm圆弧右侧端点为切削起点,如刀补程序仅用于精加工,下刀点取在(22,0)即可,该点至切削起点的距离=8mm。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3.铣削曲面的加工路线对于边界敞开的曲面加工,可采用图313所示的三种加工路线,对于发动机大叶片,当采用图313a所示方案加工时,符合这类零件数据给出的情况,便于加工后检验,叶形的准确度高,但程序段较多。当采用图313b所示的加工方案时,每次沿直线加工,刀位点计算简单,程序少,加工过程符合直纹面的形成,可准确保证母线的直线度。当采用图313c所示方案加工时,综合a、b两种加工方案的优点,刀位点计算较
21、简单,程序较少,而且加工叶形的准确度较高,同时便于加工后检验。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图3-13 曲面加工走刀路线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1.对行距的影响规律1)球头刀加工时,零件形状与安装方位及走刀进给方向的变化对走刀行距的影响较小。2)平底刀加工时,行距对零件形状、安装方位及走刀进给方向的变化非常敏感。3)环形刀加工时,其影响规律介于平底刀与球头刀之间。4)鼓形刀加工时,行距对零件形状、安装方位及走刀进给方向的变化也很敏感,但与平底刀和环形刀加工时的规律相反。2.编程时可采用的优化措施1)合理选择刀具。2)合理选择工件安装方位。3)合理选择进给方向。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控 铣床 加工 工艺 编程 操作 教学 配套 课件 第三 分析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