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会计总论.ppt
《第一章基础会计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基础会计总论.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基础会计总论,第一章基础会计总论第一章基础会计总论 10%出勤率 随堂作业10%10%课堂提问 70%考试 考核标准,10%,出勤率,随堂作业,10%,10%,课堂提问,70%,考试,考核标准,课堂要求,做好随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课程特点,会计基础知识 强调理论、知识、方法 与技能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体系,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会计报表 第十章 会计核算形式,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第
2、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第四节 会计的方法,第一章 总 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1.会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所处年代: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标志:人类已经有了简单的记录、计量行为,如绘图记事、垒石计数和结绳记事等。但还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与机构。,会计萌芽时期,原始计量与记录时期,云南沧源岩画,结绳记事,所处年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会计。标志:会计人员和机构的产生、会计名词的出现等。如:在我国的周王朝中就设立了会计机构和专门人员;“会计”名词也产生于那个时期;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会计思想。早期会计被称簿记Bookkeeping。
3、,会计萌芽时期,1.古代会计,公元前11世纪前,【例】我国周王朝严密的财计组织(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41年)据周礼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周王朝已设立专门管钱粮赋税的官员,总管王朝财权的官员被称为“大宰”,掌握王朝计政的官员被称为“司会”。司会主天下之大计,为计官之长。周礼天官司会篇中指出: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参互相当于旬报,月要相当于月报,岁会相当于年报)。由此可见,西周时代会计方法已有相当成就。,周王朝严密的财计组织,单式记账法: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以实物计量单位记录所发生事项的一种方法。,稽查,会 计,总出纳,国库,【例】春秋战国时期韩非的会计思想,把官吏
4、的贪欲与会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互为因果关系 会计应廉洁理财、记录计算准确,不给贪利人以机会,韩非子 解老中有:“人有欲则会计乱,会计乱则有欲甚。”“所谓会计乃计量财物多少,出入不误,含廉洁理财之意。”,唐宋时期:会计核算的记账方法逐步发展,创建和运用了“四柱结算法”。四柱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相当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或: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原理的启示下,产生了中国固有的比较完善的复式簿记:龙门账。龙门
5、账。明末清初由山西豪商傅青山(又称富山)参考当时的官厅会计设计出来的一种记账方法。其特点是在账簿中以进(全部收入)、缴(全部支出)、存(资产和债权)、该(负债及业主权益)四大项归类进行记录,年终结算时,通过“进-缴=存-该”的差额平衡公式,以双轨计算盈亏方式进行“合龙结算”。两者差额相符,“龙门”相合;两者差额不符,“龙门”不合。,所处年代:15世纪-20世纪30年代。标志: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计量单位的演变等。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是对单式记账法(簿记)的重大变革,被称之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古代会计,会计萌芽时期,2.近代会计,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公元前11
6、世纪前,“近代会计之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教授、学者。1494年,他在专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第二部分“簿记”中系统的总结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的复式记账法。使其迅速传遍欧洲各国,并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也标志着会计理论的初步建立!,簿记论所强调的会计中心论观点 巴氏认为,凡是希望获得经营成功的商人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现款,或某些与此等值的经济实力”;“商人必须是精明的会计人员和敏捷的数学家”;“所有商业事务必须采取有条不紊的方式加以记录,应该使用借贷记账法,因为借贷记账法是记录经商活动的最
7、有效的方法”。,奠定了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石 簿记论所体现的会计目的、会计假设和会计要素等基本思想仍然是现代会计学者致力于探讨的核心问题。复式记账(簿记)方法诞生500余年来一直沿用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所处年代:20世纪30年代至今。标志:(1)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创立 会计学基础理论是一套以会计目标为中心,相互连贯、协调一致的概念体系。,古代会计,近代会计,15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会计萌芽时期,3.现代会计,公元前11世纪前,公元前11世纪至15世纪,会 计,(2)会计理论和方法逐渐分化为两个领域 20世纪50年代,传统会计逐步分化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大分支,丰富了会计学科的
8、内容,增强了会计的功能。,(3)会计记账手段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成果在会计上的应用,引起了记账手段的伟大变革。,会 计,手工处理,20世纪50年代,二、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原因有多种,根本原因在于:(一)会计与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二)生产活动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发展,人类生产活动,三、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生产活动,四、结论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与完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世界商业语言”的会计必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
9、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概念的两层含义:1、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对经济活动中的人、财、物三大要素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2、会计的基本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所进行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管理,例题,判断题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答案:正确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例题,判断题 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
10、理工作,例题,判断题 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 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 工作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 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 管理工作,多选题()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过去的经济业务上,还体现在经济业务发生过程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A、事前监督 B、事中监督C、事后监督 D、事后报告,答案:ABC 解析:会计监督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判断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又是会计核算的保证(),答案:错 解析: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11、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证。该题针对“会计职能”知识点进行考核,二、会计的特点1、管理形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管理要求: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3、管理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 编制会计报 表。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 法,会计检查方 法,会计分析方 法,用以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对经济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也称审计,检查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真实准确性的方法,基础方法研究重点,例题,1、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基础 会计 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