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ppt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接到卫生应急处理指令后,要迅速组织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到位,并明确负责人及人员分工,快速做好有关物资准备,及时赶赴疫情现场。,(一)甲型H1N1 流感病例个案的现场调查,疑似和确诊甲型H1N1 流感病例除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的要求,做好病例的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外,还应开展深入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基本情况:包括其人口学基本信息、居住环境、联系方式、既往病史等。2、发病和就诊经过:包括其发病时间、首诊时间、首诊医院、入院时间、转院和转诊情况、采样时间、确诊时间和转归时间等。3、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2、等临床资料。,4、流行病学调查:出现症状前7 天的流行病学史。旅行史:赴甲型H1N1 流感确诊病例的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外出史);与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 流感患者的接触史;其他流感样病例的接触史;可疑动物(如猪、禽等)接触史。医疗机构暴露史:因其他疾病或原因暴露于医疗机构的情况;实验室暴露史: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条件下,处理或检测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 流感病例的临床标本;,(二)调查内容,1.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详见附表“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2.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与确定:在对病例个案调查的基础
3、上,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应确定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调查。注意追踪与境外疫区归国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口岸工作人员和防护不足的接诊医护人员。3.疫点的确定:根据病人活动及污染情况划定疫点、疫区。,(三)调查步骤,1、从清除疫源地的目的出发,调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核实诊断: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传染期等,采取的预防措施也不相同,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会贻误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使疾病继续蔓延或流行。因此,调查时应首先核实诊断,查阅病历,化验记录,必要时亲自问病史,体格检查,采集标本作检验,进行临床会诊,还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2)确定疫源地的范围:根据发病日期可以确定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日期(传染
4、期),查明病人在此时期内的活动范围,带病原体的排泄物污染了外界何种物品、污染范围,从而判断可能受传染的其他人和疫源地范围,登记接触者(包括其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查明接触方式及时间,以判断哪些人应该接受医学观察或留验,哪些人应该接受预防接种、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是否应该进行消毒、杀虫以及其范围,应该进行何种检验等。(3)查明本疫源地内促进或抑制本病传播、蔓延的条件,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与消灭疫源地。,2、从查明病例发生的原因出发,应查清的问题:,(1)查清引起本病例的传染源:首先确定本病例受感染的时间,即从该病人发病日期往前推算,在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的
5、这一段时期。然后查明病人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例如,去过什么地点?密切接触过什么人或物品(如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例或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排泄物)?以确定可能在什么地点受到感染。从而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等。总之,查明什么问题要根据病种及其流行特点而定。当怀疑某人可能为本病例的传染源时,还可调查此人的其他接触者中有无类似病症或疾病。当其他接触者中也有相同疾病时,增加了此人为传染源的证据。对被怀疑为传染源的人要询问其病史、体检及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以助于追查出传染源。追查传染源的目的于搜索未曾被发现的其他疫源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传染病蔓延。(2)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的,在查明传染源以
6、后,则易于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的。,(四)调查方法:,(1)询问:由于要查清许多问题,又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认真详细地询问是查明这些情况的重要的方法。被询问的方式可以个别谈话或开调查会的方式。调查时涉及面较广,所以要首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实际意义,并说明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其本人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等利害关系,取得对方的密切合作。在询问调查中要极端热忱地关心病人及其周围人,对调查工作要极端地认真负责。通过询问,尽量查清上述应该查明的各项内容。,(2)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既关系到查清与消灭本疫源地,也和改善环境卫生有关。因此,应该仔细察看疫源地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和发现该疫源地的发生经过和关
7、键问题的所在,以便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一般应根据不同病种确定不同的调查重点。对呼吸道传染病则应了解居住密度、场所通风情况、病人与健康人的位置与接触方式、群众集会等情况。由于疫源地的情况是不断地变化的,往往需要多次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查。,(3)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可疑的传染源,确定周围环境物品被污染的情况(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昆虫媒介等),该地区人群免疫水平及易感者数量等。应用这些方法有时还能查出尚未被发现的传染源和病人周围的病原携带者。(4)收集其他一切对阐明这次流行有关材料。(5)做出该疫源地的结论。,(五)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初步查明上述情况后,提出相应的预
8、防控制措施,组织当地卫生医务人员,开展防制工作,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对疫情发展趋势的估计:个案疫源地调查必须在病人发病后尽快进行,以保证确定收到控制传染病蔓延的效果。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做出评价,反过来也能验证初步的调查分析是否正确。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应取决于有无续发病例及新疫区的出现,如果发生续发病例,说明其预防控制措施效果不佳或其落实不力,也可能是因为初步调查分析不正确。这时需要拟定继续调查分析的内容和进一步预防控制的措施,以便彻底消灭疫源地,因此调查往往需多次进行。,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流感样病例或甲型H1N1 流感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核实
9、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尽快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确认为甲型H1N1 流感,应对暴发疫情中的每名疑似和确诊病例做好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是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步,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与否。,暴发调查是对集体单位或某个局部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地发生许多同一种疾病时所进行的调查。暴发涉及人数较多,病例常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一般是由同一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或因素引起。起作用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一旦被查清,针对它采取的措施,常可及时有效地控制暴发或流行。所以这种调查的任务在于迅速查明暴发原因,采取紧急措施,以达到及时消
10、灭暴发的目的。因此,暴发调查过程就是及时查明暴发的原因、确定拟采取措施的区域和对象、监测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过程。暴发调查的基本步骤是:核实诊断证实暴发提出假设详细调查分析资料、验证假设制定对策采取措施随访监测评价效果报告总结。(13/94),确认暴发,一般程序和步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边调查边采取措施,除按“个案调查”要求处理外,并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初步调查 开始调查时,先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并进行初步的调查。1、核实诊断:同一次暴发的病例,临床表现是大同小异的。根据以下几方面情况,迅速做出正确诊断。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该
11、病所表现出来的流行病学特征。这些资料多半在开始暴发调查前已经有了。既要尊重临床所做的诊断,还要亲自观察核实,重视流行病学史和流行病学特征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例如,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流感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为流感,但病例集中在一地区下田劳动的成年人中,从流行病学特点上不符合流感,而类似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确为钩端螺旋体病。,2、了解暴发的初步情况:本次暴发开始发生疫情日期,暴发开始与发展的情况,按日或按旬发病人数,该单位或地区人口数,有哪些部门,各部门人数及病人数,已采取了什么措施,近期内群众的生活(如食堂、水源、住宿等)、生产(劳动性质和地点)和活动(集会、旅行、交往等)情况,是否有促
12、进本病发生的因素等,根据病种选择不同重点进行调查了解。3、查清暴发的病例:要查清已发生的全部病例,特别是首批病例。在查清全部病例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确定是否是该种疾病:首先应根据暴发病例的主要症状、体征或化验指标,制定一个确定病例的统一标准,既本次调查的病例定义。调查所得的病例,要按此标准核对,将不符合此标准者排除。(2)确定被查的病例是否是本次暴发的病例:因为在这次暴发之前该地区或单位可能有少数该种病人存在,在本次暴发时其他地区或单位可能也存在少数这种病人,这此病人可能被误作为本次暴发的病例。一般可将从发病开始异常升高算起,至恢复至原有水平止的一段时间作为暴发期间,在这期间内的病例作
13、为本次暴发的病例。同样也可划定暴发的地区范围。,1、核实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核实报告病例的诊断,并确定暴发的存在。2、开展病例搜索和调查,确认暴发规模。采用流感样病例定义,在出现暴发疫情的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以及疫情可能波及的一定地域范围内,主动搜索病例。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和发病7 天前的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描述、分析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点,确认暴发疫情规模。,3、调查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首发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且最早发病的病例。指示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且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确定暴发疫情中
14、的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并对其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分析首发病例、指示病例与续发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4、调查重点病例。重点病例指暴发疫情中的住院病例、重症或死亡病例。详细收集重点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重症临床表现或死亡的原因。,5、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出现暴发疫情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气象资料、地理、空间分布、人口分布、教学/生产活动、疫情发生前后的人群聚集、人群流动等信息。6、分析暴发原因。重点对病例间的接触方式、频度和相互暴露、发病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建立暴发疫情的原因假设,设计病例对照或历史队列研究验证假设。7、分析、判断疫情发
15、展趋势。动态分析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点,以及病例(尤其是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发病、就诊、病情进展和转归等,结合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综合评估暴发疫情的影响,评价处理措施的效果,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查策略和控制措施。最后形成总结。,资料整理,临床表现: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百分比流行特征:三间分布的统计和描述。时间分布:绘制疾病暴发的时间分布图(线图或直方图),表示暴发的开始、高峰、终止的整个时间动态过程。单位分布:按病例的不同单位进行统计,计算罹患率。也可绘制标点地图。人群分布:病例按年龄、性别、职业等分组,计算罹患率。,共同传播媒介一次暴露的特点,时间分布:流行曲线突起突
16、落,呈单峰型,发病高峰与该病常见潜伏期一致,全部病例均发生在一个潜伏期全距内。单位分布:病例集中发生在与共同传播因素有关的单位内。人群分布:基本无差异,发病人群均有共同暴露于某因素的历史。,二次暴露特点:有两个发病高峰,时间与二次暴露时间一致。发病超过一个潜伏期全距。多次暴露特点:高峰宽,可有多个高峰。连续暴露特点:流行曲线在高水平。,拖 尾 现 象,1)原因:病例本身有传染性,除共同媒介传播外,还有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等途径。2)条件:卫生条件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或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不当。3)判断:病例发生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总结提纲可概括为下列内容:,1、前言:简要介绍整个经过与工作情
17、况。2、描述:对暴发地区的卫生状况及与暴发发生、发展有关的社会自然条件,包括人群感染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及感染后可能接触到的环境条件。3、暴发过程的特点:诊断和暴发的根据,暴发的整个时间经过,以及暴发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点。4、暴发原因和条件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因此对资料的可靠性应充分核实,切忌牵强附会。分析内容包括:感染时间、感染地点、引起暴发和促进发展的可能传染源、传播因子、传播途径,影响暴发经过的社会自然因素。5、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及措施的效果评价。6、经验教训及建议:从暴发到扑灭暴发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止今后发生类似暴发,向有关单
18、位建议今后工作改进的内容。7、结束语:内容重点是暴发特点、暴发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二、调查报告的撰写(25/94),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1.1 按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分,根据所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调查报告的撰写时间,调查报告可分为发生报告(初步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阶段报告,思路:报告、报告、再报告调查(分析)、调查、再调查控制(评价)、控制、再控制,爆发疫情应急处理示意图,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登记表1、事件类别:食物中毒、传染病:病名、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职业危害、环境污染、饮用水
19、污染、重大动物疫情、其他:2、事件发生地:县、区 乡、镇 村 组 3、发生时间:年 月 日 时4、性质 暴露人数 健康危害人数 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 病原携带者 人5、主要症状(现象):6、已采取的措施:采样、检验情况 控制措施 救治情况及其他 7、主管领导和上级领导批示情况:8、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疑难问题:9、报告方式:电话传真网络上门其他 10、上报单位:接报人姓名:11、报告时间:年 月 日 时 分12、报告单位:县、区 报告责任人签名:13、联系电话:手机号码:,报告原则(30/94),“快、新、全”:初次报告要快:6小时内完成阶段报告要新: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总结报
20、告要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1.1.1 发生(初次)报告,是指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后,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及事件的诊断或特征进行扼要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等的判断;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如疫情可能的走向;初步分析事件的原因(可疑因素);简要介绍已经采取的措施或开展的工作等。,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
21、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报告要求:体现快速项目简单描述事件概况附件可以没有,要求:快和简要!,1.1.2 进程报告,主要用于动态反映某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进展、预防控制效果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前期工作的评价和对后期工作的安排或建议。发生报告、进程报告均应特别强调时效性,进程报告更强调持续性,应在获取信息后最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就失去了该类报告撰写的意义。如发生报告一般应在开展初步调查后的当天完成,进程报告应在开始调查后每隔12天完成一份,当然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
22、进程报告可多次。进程报告要有连续性,可有多次。,要求:新和简要!,进程报告,报告内容: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报告要求:报告次数不限附件信息必不可少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应疫情的动态(新)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1.1.3 结案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包括事件的发现、病人的救治、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其结果、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事件发生及调查处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做好类似工作或防止
23、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等。,要求:全面、完整!,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1.1.4 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主要用以对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对事件发展趋势及后期工作进行展望。,要求:全、快!,阶段报告,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
24、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主要用以对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对事件发展趋势及后期工作进行展望,1.2 按应用目的分类,根据调查报告使用对象和撰写目的的不同,调查报告可以分为行政报告或呈阅件业务总结医学论文新闻通稿简报(通报)等。,1.2.1 行政报告,主要是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报告报告应简明,速度要快主要介绍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已经开展的工作和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需要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等。,1.2.2 业务总结,与一般结案报告类似,多为一起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所撰写的全面报告,较之论文该报告相对自由,不受论文格式和篇幅
25、的制约,可根据内容需要对各部分进行较为灵活的安排。要简单介绍工作经过。,1.3 按报告涉及的内容分,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侧重对疾病发生的三个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说明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 不明原因疾病调查报告在全面描述的基础上,侧重分析事件发生可能原因的假设,开展的病因探索或验证工作,可能开展的预防控制措施等。中毒事件报告侧重说明中毒发生的经过、影响范围、发生原因、采取的措施及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等。,1.3 按报告涉及的内容分(续),疾病监测评价报告侧重对疾病监测系统的现状、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等进行阐述。卫生需求调查报告主要应反映卫生需求状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场 流行病学 调查 调查报告 撰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