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ppt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ppt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12,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第一课时,课文导入:,1.草原,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小丘线条柔和、颜色碧绿。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1966年),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
2、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学习词语:,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襟飘带舞,理解词义:,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用线条描画出轮廓。回味: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疾驰:飞快地奔跑。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思考,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
3、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结构梳理:,(1)按自然段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结构梳理:,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按第一种分法,分段并概括各段段意。,研读第一部分:,思考:,老舍先生到过草原吗?你从哪里知道?,比较句子: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美在哪里?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描写天空、天底下、小丘、羊群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研读第一部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想一想,“更可爱”的原因是什么?“那么那么”能换成“非常、很”等词语吗?,研读第一部分:,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研读第一部分:,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研读第一部分:,那些小丘的线
5、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研读第一部分:,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句子中“绣”字用得巧妙,妙在哪里?你能想象出来吗?,一个“绣”字写出了羊群在草原上的流动之美,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比喻非常生动形象。,研读第一部分:,这次,我来到了草原。当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羊群、小丘、天空之美后,再读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原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6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