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一村一品展销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38149.doc
《某县一村一品展销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3814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一村一品展销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38149.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一村一品展销中心建设项目1.2 项目承建单位 XXXX酒店1.3 项目法人代表及联系方式 XXX1.4 项目建设地址该项目拟实施地址位于县城内XX大道。1.5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XX县一村一品展销中心是集特色农产品采购、展示、销售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采供企业。主要展示和经营干鲜水果、棉纺针织、畜禽产品、粮油加工、民间工艺等十大类型, 200多个品牌,包括带把肘子、麦秸画、鸵鸟蛋雕、棒棒馍、花卷馍、馄饨馍、土布衬衫、红萝卜、蜜枣、鸡蛋、冬枣、西瓜、枣、石子馍、葡萄、芦笋、黄花菜、圣女果、温室黄瓜、哈密瓜、杏、食用菌等众多产品。遍布我县高明、安仁、石槽、伯士
2、、户家、冯村、下寨、西寨、沙底等18个乡镇。计划建设展销中心500,建设冷库一座、购置运输车辆20台、产品深加工等设备若干台(套),并完成展销中心场区绿化面积800、硬化道路500。1.6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XXXX酒店于2004年注册成立,法人代表是马学文。XX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建设项目是推介、加工、展示、销售XX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的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铸造乡土产品精华为己任,围绕 “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思路,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采用现代化企业运作方式,参照现代超市经营模式,创建
3、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和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窗口和平台,采取优势名牌产品代理与特色产品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运作形式,重点开发已具雏形或有发展潜力的农村特色产品,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加工包装等手段来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注册统一商标来拓展销售市场,通过深层次经营来延伸农村特色产品产业链,搭建乡村旅游观光与购物相结合的市场平台,加大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建设力度,实现一村一品建设提档升级,培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让更多的农副土特产品变为广大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特色商品,力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使XX县的一村一品特色产品通过这个窗口走向国内外市场。1.7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展销
4、中心主体土建工程建设资金300万元,展销中心装饰装潢资金100万元,冷库30万元,农产品生鲜处理设备20万元,产品运输、储藏设备200万元,产品分检、加工设备100万元,运输车辆50万元,展销中心绿化投资及道路修筑投资50万元,流动运转资金350万元。项目概算总投资1200万元,银行贷款800万元,企业自筹400万元。1.8 项目建设周期:该项目拟于2010年6月底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制及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1.9 项目编制依据1、国家关于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2、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3、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公安部
5、、铁道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4、商务部关于加强流通法律工作的若干意见(商法发2005400号);5、原国家经贸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6、陕西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规划;7、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陕政发200701号);8、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纲要;1.10 研究范围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主管的有关方针、政策,依据现行的有关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
6、度的规定。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范围和重点问题如下: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措施分析;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析;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社会效益和农民增收效果评价;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2.1 自然条件XX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东临黄河与山西永济相望,南隔渭河与潼关、华阴、华县相邻,西与临渭、蒲城相连,北和澄城、合阳接壤。县域东西长46.4公里,南北宽约39公里,总面积1776.3平方公里。XX县地处渭河盆地东端,地貌类型有黄土台塬、平原区、沙苑沙地和河滩漫
7、地四大类型,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327520米之间。该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旱,春季多风霜,夏季酷暑炎热,秋季气温多变。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冷暖干湿,四季分明。由于属“三河”交汇处,受季风气候和闭合地形影响,为关中东部少雨中心,尤以沙苑地区为最。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其次是西北、西南风,年平均日照为2385.3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14毫米。XX县境内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黄河干流境内流长47.65公里,流域面积80余平方公里,渭河干流境内流长约84公里,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洛河境内流长121.5公里,流域面积20.7平方公里。XX县境内地质构造较复杂,有塬北断裂构造
8、带(三条)、塬南断裂构造带、许庄断坡构造、雨林断凸构造、羌白断坡构造和朝邑断坡构造。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XX县是陕西东部的农业大县,全县共有13镇,13乡,8个居民委员会,415个村民委员会,625个自然村。2007年,XX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3.06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9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7.68亿元,同比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1.59亿元,
9、同比增长17.7%。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同比增长19.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76元,同比增长27.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9。2008年,全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了新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45亿元,同比增长91.85%,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共确定市县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20.94亿元;工业规模快速增加,全年新增非公有企业235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12亿元,同比增长53.5%;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
10、总产31.8万吨,增长11.52%;棉花总产2.65万吨,下降4.6%;油料总产3.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村一品”顺利推进,建设了以冬枣、黄瓜、西瓜、酥梨为主的十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主要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优势。设施农业面积1.03万h,水果面积1.9万h,红枣面积2.8万h,其中冬枣1万h,目前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100余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从事主导产品的农户数达到4.6万户,占专业村总户数的84%。目前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面积0.16万h,分别为双泉哈密瓜
11、、埝桥油桃、冯村黄瓜、羌白西瓜、光大冬枣、许庄果品、官池秦川牛;认证无公害化农产品4个,总产4万t,分别为同州西瓜、同州黄瓜、露泉哈密瓜、英考苹果;认证绿色食品9个,总产47.8万t,“XX瓜果菜,绿色无公害”已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先后登记注册了“叶佳”牌水果、“常尝”牌蔬菜、“高实”牌脆瓜、“红星”牌冬枣等20个农产品品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已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其中种植业186家,畜牧业112家,渔业、林业、手工业等其他30家,入户农户1万余户,带动农户5万余户,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县已发展涉农企业15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
12、业化龙头企业50家,有二十余家企业与特色农产品基地联接紧密,带动作用明显,年加工各种农产品6万t,储藏保鲜能力逾10万t。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据示范村台账统计,2009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5元,较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45元,辐射带动206个推进村,一村一品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商贸经济日益活跃。城镇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商贸大街、冯翊路、北新街、粮食集街、文殊广场道路、西环路排水改造等7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600万元。城区主要街道、休闲广场绿化和西二环北段、粮食集街等6条道路亮化工程完成投资720万元,城区10条主要街道综合整治共投入
13、资金2000万元,县城老区改造和西扩北进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城区面貌大为改观。制定出台了城市绿化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完成了17个乡镇规划、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10个样板村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商贸产业园发展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园区祥规编制,实施了4条干线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加快了时代新城、亿丰专业街等商贸项目进度,启动了中国XX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完成了千人义乌培训学习计划, 7批次500余名江浙经销商来荔考察,450余家经营户已入城开店经商。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 %。生态环保意识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认真落实
14、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要求,注重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入县境。落实了规模以上工业节能指标,加大了污染行业技改力度,特别是将节能减排列入了年度综合考核之中,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全民社会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预计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947吨标准煤,比2007年降低4.9%;化学需氧量消减112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20吨。民生状况得到改善,城乡居民和谐乐业。成立了民生八大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办公室和资金办公室,实实在在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全年共安排专项资金1572万元,完成了教育发展、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近30个民生工程项目年度目标任务。中心敬老院、
15、XX中学顺利开工,中老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得到保障,危漏校舍改造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群众达到56.9万人,参合率94.3%,全年共为3.5万名参合患者补助住院费用337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233人,2510人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城乡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参保登记达到1.6万人,为4.7万名困难群众发放城乡低保3296万元和医疗救助资金380万元。解决了4.2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启动实施了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4个村75户移民搬迁工程。实施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
16、,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2.3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提出,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多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附加值低,未能很好地形成“一村一品”优势,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引导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区集聚,发展适度规模生产,有利于吸引加工企业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大都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的商品价值较高,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村就业,开拓农民增
17、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富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更为发达的一个农业新阶段,它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确保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技术装备为支撑,广泛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用现代化管理,是由多元化和多功能产业形态构成的产业体系。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0类114个特色农产品,推广一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适用技术,形成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18、,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专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特色农产品质检体系、营销体系和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公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2.4项目的由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人民生活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纯朴的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健康、绿色、价格适中的农产品等需要量增加更快,特别是经过深加工、方便卫生的农家产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如纯棉土布衬衫、被罩、花生深加工产品等日用品和消费品需求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45650个,比上年增长5.5%,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7.1%;种植
19、业专业村主导产业基地面积8020万亩,比上年增长9.69%;禽类饲养专业村养殖禽类19.88亿只,比上年增长72.8%。专业乡镇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7579.24万亩,比上年增长4.70%;牲畜饲养量为1683.57头(只),比上年增长14.0%。从业人员增加。专业村农户数2096万户,比上年增长6.09%,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3%;专业村从业人员有4883.88万人,比上年增长5.77%,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9.7%;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人员有3280.57万人,占专业村从业人员总数的67.17%。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村就地吸收就业人员2980.7万人,其中,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专业村吸收就业人员
20、851.63万人。随着一村一品其特色产品的迅速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镇增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则成为当务之急。本项目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采用现代化企业运作方式,参照现代超市经营模式,采取优势名牌产品代理与特色产品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运作形式,重点开发已具雏形或有发展潜力的农村特色产品,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加工包装等手段来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注册统一商标来拓展销售市场,通过深层次经营来延伸农村特色产品产业链,加大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建设力度,实现一村一品建设提档升级,让更多的农副土特产品变为广大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特色商品,力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5 目前陕西省一村一品产品存
21、在的主要问题陕西省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菜”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截至2009年底已建成1625个“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增强。目前正加速将“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和“一县一业”转型。未来几年内,陕西省将围绕粮、果、畜、菜、特五大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到2020年全省40的行政村要发展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使得专业村总数量超过万个。虽然一村一品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对一村一品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二是投入不足,
22、一些地方没有安排财政扶持资金,农民和合作社贷款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专业村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对接不够,近60%的专业村既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没有与龙头企业对接,农产品卖难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扩散,合作社和规模种养户贷款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瓶颈。2.6 XX县一村一品发展概况近年来,XX县县委、县政府下移工作重心,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加大推进力度,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具体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开展结对帮扶
23、,XX县一村一品迅速发展。主要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优势。设施农业面积1.03万h,水果面积1.9万h,红枣面积2.8万h,其中冬枣1万h,目前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100余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从事主导产品的农户数达到4.6万户,占专业村总户数的84%。目前XX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面积0.16万h,分别为双泉哈密瓜、埝桥油桃、冯村黄瓜、羌白西瓜、光大冬枣、许庄果品、官池秦川牛;认证无公害化农产品4个,总产4万t,分别为同州西瓜、同州黄瓜、露泉哈密瓜、英考苹果;认证绿色食品9个,总产47.8万t,“XX瓜果菜,绿色无公害”已逐步得到市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县一村一品 展销 中心 可行性研究 报告 3814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5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