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大学生支教研究.doc
《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大学生支教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大学生支教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大学生支教研究摘 要:现今中国的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均衡之处,如何推动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全面发展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在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完善和发展,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现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关键词:大学生支教;服务型政府;非政府组织大学生支教是支教事业的主力军,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支教促进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但在存续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面对我国大学生支教所处的瓶颈期,当务之急是推动大学生支教事业的发展,保障该项活动能够长久有效地开展。因此,研究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大学生支教的完善,对完善
2、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一、大学生支教的背景现今的中国,经济实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匮乏、分布不均衡,人民文化水平有限、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遭受了很大的挑战。在很多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基础教育甚至不能达到国内的平均教育水平,大学生支教这时候便应运而生了。大学生支教作为我国支教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为改善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状况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将会使得大学生支教得到更多的关注,也会鼓舞大学生投入到支教事业中去,大学
3、生支教事业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可以展望的美好前景。二、大学生支教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了社会问卷抽样调查、实地考察、电话采访等研究方式。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及有效性,我们从社会大众、被支教方(包括受支教学校及学生)、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四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采访调查。(一)抽样调查我们发放了1200份问卷,其中900份是以大学生为特定的调查对象,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的,另外300份是面向全国各地进行随机调研,调查对象不特定,采用纸质和电子问卷两种方式。问卷共回收1126份问卷,回收率为93.83%,有效问卷1093份,有效率为91.08%。问卷包括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支教的相关了解程度、
4、对大学生支教的态度和看法、对政府在大学生支教活动中所起作用等问题。我们对问卷结果做整理分析,得出如下数据:涉及到政府工作的相关数据有以下几点:在问及是否对政府对大学生支教的支持性有了解时,52.63%的大学生表示对此没有了解;5.26%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没有必要;23.68%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采取的政策在我国不适用;84.21%的大学生认为政府支持大学生支教的措施,在实际行动中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仅有2.63%的大学生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还有13.16%认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二)实地走访课题小组成员吴炜利用2012年暑假前往云南丽江明德小学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支教活动。吴炜亲身参
5、与大学生支教,进行实地走访,体验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全部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带回了第一线的资料。通过他的实践调研,我们认识到,在大学生支教的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目前各机构组织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受援学校对支教的需求。他的回馈为我们之后的调查提供了更明确的思路。(三)电话采访课题小组成员利用网络工具与国内一些非政府大学生支教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取得联系,向他们采访了关于大学生支教的流程、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否和政府部门有相关合作以及对政府和大学生的期待和建议等问题。在对“中华支教”秘书长柳旭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大学生支教的整个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热情虽高,但是他们的授课能
6、力很有限,支教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反而造成了被支教学校人力物力的浪费,让支教的意义变得不大。在很多地方,大学生支教被当成实践训练下放锻炼的机会,让支教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为中国而教”的一位唐姓大学生支教者告诉我们,我国的非政府大学生支教组织,从政府部门得到的帮助非常少,仅是一些工资的津贴。三、大学生支教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会大众对大学生支教的了解较少从调查中我们得到数据。23.26%的社会群众(不包括大学生)不知道大学生支教的存在,该数据表明群众对大学生支教这一活动的认知度比较低,年龄层次与受教育水平是群众了解大学生支教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支教活动缺乏相应的宣传。在这一
7、方面,不管是政府机构包括教育部门还是支教组织者,亦或者是大学院校,都没有做到应有的宣传。(二)大学生的支教动机逐渐变化首先我们要肯定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将奉献社会、为受援地区的孩子带去希望作为自己参加支教活动的本质目的,丰富个人阅历、增加升学或求职的筹码等只是考虑因素。但是,从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大学生组织参与支教仅仅是为了走过场,获得一份社会实践报告。不得不指出的是,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功利性正在不断地加强,这一现象在短期支教中尤为突出。(三)参与支教的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一直以来,下乡支教被看作是大学生具备公益观念、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高尚的道德情操面前,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教学技能等教
8、学素质则被忽视了。我们从对非政府大学生支教组织的采访中了解到,参与支教的大学生缺少专业的授课知识,不懂学生心理,教学水平根本达不到支教的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大学生素质不高对受援学校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对于受支教学校来说,增加了学校的管理负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不能满足学校对支教的具体需求,是一种人力、物力上的不必要浪费。其次,对学生来说,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更甚者,大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言行举止也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四)活动前与受援学校沟通较少在实际大学生支教过程中,支教团队的到来并没有切实满足学校对支教的具体需求,有些甚至造成负面影响要大于积极效果的不
9、良后果。“中华支教”秘书长柳旭女士曾提及,很多前来支教的大学生团队,对支教的准备不充分,有的支教团队人数过少而不能满足被援学校对支教志愿者的需求。支教要切实保证学生的专业、人数一致,确保男女比例协调,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够让当地学校重视起大学生支教工作,支教学生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五)支教时间短、选时尴尬目前大学生支教大多是以寒暑假支教为主,时间多为一个月左右,并且集中于1月和7、8月份。课题小组成员在对大学生支教的实地走访中了解到,大学生支教时间过短,支教大学生轮换教学打乱了当地的教学秩序,当地学生需要不断地适应新教师或是教学方法,同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支教目标。另一方面,在时间点上,寒暑
10、假时期受援地区的学生也处于放假状态,如果因为受支教的原因要他们继续上课,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易被接受的。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受目前的支教形式所限。(六)支教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完善从对大学生支教组织的采访和对大学生支教实际参与情况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支教的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支教学生的管理问题、食宿问题、部分学校男女比例不协调等。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大学生支教人员不固定、大学生支教人员流动性大以及大学生支教时间过短。因此,政府应该出台各类管理办法,促进支教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进行评价,并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务 政府 背景 大学生 支教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5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