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ppt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1.教学,1,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班级情况,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备教材(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参;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和开发者;了解该学科知识,与时俱进)备教法,还有三种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标点内,方达祖坟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1.教学,2.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掌握科学知识,发现自身差距和不足认识的简捷性课程内容经过筛选和编排,更有利
2、于学生接受,更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有指导的认识,1.教学,3,3.教学过程的结构是什么?(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心理准备: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2.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保持在记忆中,正确及时提取4.运用知识:抽象知识与具体事物联系,知识迁移5.检查效果:反馈,了解教学,调节教学活动方向和节奏,1.教学,4,4.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形式教育,重智力;实质教育,重知识。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赫尔巴特,教学具有教育性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5,1.教
3、学,5.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教学的发展性规律),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知识是掌握智力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要防止单抓知识或者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6,1.教学,6.知识和智力相互转化的条件,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科考试组织龟兔
4、赛跑,每个人都参与进来。,1.教学,7,7.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说法错误智力是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会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只有在学习动机强且学习行为良好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才会好。综上,智力高学习成绩不一定高。,1.教学,8,8.简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该规律说明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理由是(1)学生各方面不成熟,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品德提高都离不开老师指导。(2)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3)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丰富的知识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身心各方面得到
5、发展;否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2.相对学习对象而言,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理由是:(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只有被主动消化吸收才能掌握(2)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仍然是认识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两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适应教学。割裂开来,只强调某方面是片面的,错误的。,9,1.教学,9.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面对发难,正确灵活民主的处理,体现了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课堂中存在预想之
6、外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掌握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应对突发事件,对教学就能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2.“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地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 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更具生命力。然而,两者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事实上,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也需要。,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两者具有互补性,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的预设。要理性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留白,以便在目标实施中宽容的开放的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10,1.教学,10.教学原则:如何贯彻科学
7、性和思想性统一?,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交流的过程。课堂上,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基本要求是: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实例和录像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11,1.教学,11.请简要说明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1.直观性 2.启发性 3.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 5.理论联系实际 6.因材施教 7.科学性和思想性
8、相结合的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寻古气质 联姻 可思量,1.教学,12,12.直观性原则的实施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材料分析题,宁可多回答,也不要只写一条。根据分值来写。某老师的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值得赞扬作业要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科学性。,1.教学,13,13.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老师应讲得“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空洞情丝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
9、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小主 动手 把农民 毒死了。,1.教学,14,14.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3.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借租房 换改用巩固一下,1.教学,15,15.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教导系主任抓住了一头猪,循序渐进的游到了岸边,1.教学,16,1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10、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教学,17,17.制定教学方法的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1.教学,18,18.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和小结。问话明确启发归纳,1.教学,19,19.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
11、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1.教学,20,20.教学评价的原则,1.整体性2.指导性3.科学性4.客观性整治科科老师,1.教学,21,德育,2.德育,22,23,2.德育,1.品德的特征(结构)包括?,知 情 意 行1.道德认识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或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2.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3.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
12、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4.道德行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2.德育,24,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德育包括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型,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2.德育,25,3.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13、,错误1.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未终结向前发展的。2.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我们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2.德育,26,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错误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道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道德水平上来解决。2.受教
14、育者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次要矛盾。,2.德育,27,5.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德育,28,6.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角色扮演5.价值辨析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福榜定,演变奖罚,2.德育,29,7.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埃及 想统计劳动人民!,2
15、.德育,30,8.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一安,四生,2.德育,31,9.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内部知情人活动反复无常,2.德育,32,10.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2.疏导性3.知行统一(课堂与生活相结合)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6.长善救失7.因材施教8.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书 方 知 信,极 致 因 善,2.德
16、育,33,11.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2.德育,34,12.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是指 进行德育应当 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其要求是: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的
17、优化群体2.统一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组 调 配 包(保),2.德育,35,13.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明 阴 阳,2.德育,36,14.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运用锻炼法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一种是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常规训练;另一种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锻炼。2.在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
18、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结合。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4.要不断的督促检查,使之坚持5.调动学生锻炼的主动性,2.德育,37,15.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说服法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参观,报告,讨论等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2.要有感染性:以诚待人3.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4.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注意时机,2.德育,38,16.情感陶
19、冶法的基本要求,含义: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具体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2.德育,39,17.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福榜陶炼修指甲,2.德育,40,18.榜样示范法,含义: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样示范的要求:1.选好示范的榜样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3.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4.激励学生自觉用榜
20、样调节行为选,引,发,励,2.德育,41,中学生发展心理,42,3.中学生发展心理,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1)主体和客体的分化2)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2.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语词,表象和形象图式。儿童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认为外界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阶段读书。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
21、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43,3.中学生发展心理,2.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二是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根据上述思想,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这是他的最重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
22、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44,3.中学生发展心理,3.简述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知觉事物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时间的进行知觉。2.知觉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在空间知觉上有更大的抽象性,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3.感知觉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45,3.中学生发展心理,4.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
23、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6,3.中学生发展心理,5.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中学生发展心理,47,6.简述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2.中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3.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3.中学生发展心理,48,7.简述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意注意进一步的深化并达到成人的水平。2.注意品质不断改善。注意的广度、分配达到了一般成年人的水平,能根据学习的目的
24、、要求及时迅速的转移注意力。随着中学生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注意趋向稳定,注意的稳定性对初一学生成绩的影响比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加明显。,3.中学生发展心理,49,8.简述关于情绪的早期理论,1.詹姆士兰格理论该理论认为 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心理反应,而心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2.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3.中学生发展心理,50,9.阿德诺关于情绪的“评定兴奋说”理论的
25、内容,三个主要观点1.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2.情绪产生原因: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感受器神经冲动内导神经丘脑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外导神经皮层的冲动丘脑的交感神经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就是“评定-兴奋”说,3.中学生发展心理,51,10.请简述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和认证过程3种因素制约。实验结果表明: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人对生理反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知识 能力 教师 资格证 考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8226.html